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区域主义潮流是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力量。我国巨大的潜在进口市场是我国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最大的优势,可以帮助我国实现多个在WTO谈判中难以实现的目标。时间证明,新区域主义在推动全球自由化方面的作用基本上是积极的。虽然新区域主义存在着复杂、重  相似文献   

2.
易强 《环球财经》2008,(10):30-31
2006年的5月30日,WTO总干事拉米(Pascal Lamy)宣布,设定当年的6月30日,为多哈谈判的最终期限。但是,拉米的日程在日内瓦受挫。之后,全球的很多学者开始寻找世界贸易的“B计划”。  相似文献   

3.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顺洪 《特区经济》2008,(2):278-280
"新区域主义"不同于"旧区域主义",有它独特的成因、特征,所以不能用原有分析"旧区域主义"的方法来分析"新区域主义"。运用新增长理论和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是现今两个重要的方法,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运用新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无论是在福利效果还是在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所差异。文章最后是对现有新区域主义研究的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在日益多边的贸易环境中,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时,不可回避地要处理好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的关系问题:各国应该如何做才能与WTO多边体系相一致呢?是全面转向区域主义以代替多边主义,还是继续坚持多边谈判?这一关系问题的处理,对于以发展为首要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新区域主义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的内涵及其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之后,利用新区域主义理论分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实践,以及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外新区域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介绍新区域主义内涵、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区域主义的相关理论,并着重介绍了轮轴-辐条理论、新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文章同时也介绍了新区域主义在各地区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王倩 《开发研究》2006,(6):12-14
本文把新区域主义理解为一种研究区域问题的新视角和新型的区域组织形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区域主义影响下我国区域人才战略呈现的新特点,并提出了新区域主义时期推进我国区域人才战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亚太地区新双边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西太平洋地区各国新兴的优惠性贸易协定为贸易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带来了明显的启示。双边和多边协定使相关的实力因素成为贸易条约谈判中的一个关键特征。同时由于关贸总协定条款第24条对“绝大多数贸易(substantiallyallthetrade)”的特征缺乏界定,各国也没能对此达成一致,这使各国通过优惠性贸易协定方式彼此之间提供一种有选择的自由化。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亚太地区向双边主义方向发展是以牺牲跨地区性的亚太经合组织为代价的。同时由于东盟国家没有能够有效应对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而受到过广泛的批评,所以中国决定与东盟订立一种框架性协定则增强了东南亚国家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大国之间重要的竞争战略形式,中国作为潜在的大国,在推进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方面有着特殊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也具备推进合作的条件,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对东盟、日本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同时要注重国内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彬  李畅  杨勇 《亚太经济》2017,(5):5-13
退出TPP标志着特朗普领导的新一届美国政府退出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从而使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进入了调整期。现阶段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主要特点为RTAs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深化、主导力量缺失、亚太地区核心地位凸显。短期内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取决于域内成员方的博弈;长期来看,美国不会缺席多边化区域主义建设进程。中国应当把握美国短期缺席多边化区域贸易平台建设的机遇期,立足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推进RCEP谈判,深化金砖国家合作关系,推进多边化区域主义发展,重构全球贸易新规则。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区域合作: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随之产生。为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了一系列以双边和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但是,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评估表明,其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在欧关发达国家兴起,新区域主义主张区域治理应该是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共治。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因此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从新区域主义的视野来看,要提升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转变为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12.
环西太平洋地区各国新兴的优惠性贸易协定为贸易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带来了明显的启示。双边和多边协定使相关的实力因素成为贸易条约谈判中的一个关键特征。同时由于关贸总协定条款第24条对“绝大多数贸易(substantiallyallthetrade)”的特征缺乏界定,各国也没能对此达成一致,这使各国通过优惠性贸易协定方式彼此之间提供一种有选择的自由化。通过分析,作者认为,亚太地区向双边主义方向发展是以牺牲跨地区性的亚太经合组织为代价的。同时由于东盟国家没有能够有效应对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而受到过广泛的批评,所以中国决定与东盟订立一种框架性协定则增强了东南亚国家的实力。  相似文献   

13.
宋伟 《亚太经济》2005,20(3):76-79
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的兴起,使维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多边主义受到强烈的冲击。为什么坚守多边主义的美国会转变对区域主义的态度?为什么如此多的国家突然产生对区域主义浓厚兴趣?本文试图解释这两个问题,归纳区域主义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存在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新区域主义视角的我国地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用新区域主义的发展理念和内涵来解读或考量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探讨新区域主义在区域发展、规划以及治理方面的主导思想,旨在给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开展以及今后的治理提供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多边化区域主义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已经初显峥嵘,它是新区域主义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调整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多边化区域主义的产生动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多边化区域主义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多边化区域主义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但其前景取决于大国利益的博弈。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须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轮轴--辐条"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恬 《亚太经济》2004,(2):36-38,19
本文通过分析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以及东亚区域中的“轮轴-辐条”效应,探讨了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道路,并得出了中国应积极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经济合作有天然的内在条件20世纪90年代,全球兴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个最大贸易集团的区域内贸易,已经占全球贸易的1/3。长期以来。东北亚各国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经济增长是依靠外部需求拉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和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国际制度日益面临合法性的危机。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领域中存在着一个制度化的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理念就是多边主义。全球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在国际制度领域中的作用,推动着国际制度的逻辑从旧多边主义向新多边主义转变。从全球化时代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来看,文章得出如下结论国际制度的未来形态很可能是政府间国际制度、非政府制度和国家制度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新环境新变化--日本对外贸易政策动向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所面对的贸易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WTO首轮多边贸易谈判得以启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下称区域协定)发展势头强劲,中国成功加入WTO,日本贸易收支盈余出现减少倾向等,都对日本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热衷于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际贸易的双边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古诺均衡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大国积极筹建双边自由贸易区是为了在将来可能的多边谈判中更有话语权,即增加多边框架下的谈判筹码。接下来利用美国的相关数据,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的可靠性。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未来的多边谈判将是几大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