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科学有效地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金瓯 《浙江经济》2010,(17):42-43
随着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土地流转的意义被人们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格局,实现了土地向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集中,规模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经营还为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农业投入新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上个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才有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而要实现农民的全面小康,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在稳定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采取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密集型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把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解决农民增收乏力的问题。永修县立新乡是个农业大乡,乡域面积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800亩,24343人。农业产值占乡域经济的70%以上。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60元,相对沿海地区,我乡农业…  相似文献   

4.
沈锡权  傅丕毅 《发展》2002,(8):46-47
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浙江乡村正发生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形式,把承包的土地交付他人经营,自己进城入厂做买卖,走上一条与祖先截然不同的谋生道路。一位多年来致力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的专家指出,土地使用权流转不仅对进一步改变这个省的产业格局、实现现代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股票田”2001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变了沿袭千百年农民交“皇粮”的传统。在这个改革推动下,浙江各地适时加快了土地…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梦华 《魅力中国》2013,(29):21-21
随着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土地流转的实施和高效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劫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有序转移就业,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力度,制定更多的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赵众炜 《发展》2017,(9):56-59
为了有效规避和改变偏远乡镇土地撂荒严重、土地流转不畅、机械化推进过缓的现状,称钩驿镇坚持问题导向,以土地为核心要素,主动创新作为,开展了主要由专业的土地托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订单式”“保姆式”服务——土地托管模式,既实现了把农民从土地中进一步解放出来,又推进了农业资源的整合以及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蒋锐 《江苏改革》2001,(5):36-37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延伸和发展,为了使农村集体使用权流转有序和规范地推行,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我省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展开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将农村富余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加速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夏翃 《特区经济》2007,224(9):58-60
本文在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解释了土地流转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考察岳家营村发现,利用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经济和发展民俗旅游,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各个产业转移、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实现农民富裕,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破除"城镇化就是农村变城市"的误区。城镇化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基本路径,这一过程中,一是要把涉农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大格局中,获得产业平均利润率;二是要使农村居民获得社会平均公共服务。解决这两个核心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工业化吸纳大量农民进城,让他们享有市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在农村人口减少、进城农民享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同时,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因此,城镇化既不是把农村变为城市,也不是把农业变成工业,而是通过调整农村的生产组织方  相似文献   

11.
一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农村必须经历三次深刻改革,才有可能引导农民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第一次是从僵化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第二次是从极其有限的土地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农村地区发展二、三产业.这两次变革已经基本上完成,现在正经历着第三次的变革,即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农民同城市市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是区域经济发展和富民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富川在坚持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切人点和有效途径,采取多种形式将分散到户的土地集中起来连片开发,实现全县土地资源向优势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业企业集中,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13.
张业新 《发展》2013,(2):102-102,118
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切实保证土地流转公平公正,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我国土地流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因为,农民是自己土地的“主人”和利益获得者,只有让农民说了算数,新的改革才能成功。同时,政府应为农民的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切实支持农民维护自己应有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转入二、三产业,也使不少耕地随之分离出来,流转出来。怎样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怎样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率?怎样在入世后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总结和完善察右后旗基层干部、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唐山市经济较发达。但土地流转规模小、水平低。为此,加快土地流转应: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提高农民素质;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流转后土地保障功能如何存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8,24(3):28-31
土地保障是农村传统的保障方式,长期以来,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由于缺乏正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农民工及农业劳动者社会保障形势严峻。但是目前我国农村还不具备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现实基础,农民社会保障还不能完全脱离土地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中国转型期发展和稳定的需要。因此,文章将土地流转与土地保障功能存续联合构架,针对失地农民、农民工和农村务农人口三大群体,通过土地流转补偿方式的设计实现土地保障功能的存续。  相似文献   

18.
张涛 《老区建设》2011,(17):28-31
农村土地流转,是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民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它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农村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九江市修水县的工作实际,就农村土地流转谈几点粗浅认识。一、修水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基  相似文献   

19.
傅翔 《新西部(上)》2014,(1):28-28,23
文章介绍了寿光市上口镇土地流转的做法和发挥的作用,指出在土地流转中应注意的问题。其做法是:创新机制,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多管齐下,实现土地灵活流转。其发挥的作用是: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促进了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完善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激发了农业活力和潜力。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必须依法保障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原流转户的利益,确保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市场资本的输入带来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多样化,在这些流转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垄断土地流转的一级市场及农村集体组织对土地流转收益的主导性往往影响到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控制.文章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出发,从国家土地政策及维护农村土地秩序稳定出发探寻保护农民的土地使用利益的一种新的方式,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为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