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概述了媒介产生发展的历程;探讨了媒介的本质:即不论媒介在现在或是将来会对整个社会及人类发展起到何种功能与作用,它的本质仍然是工具而已;探讨了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认为从整个社会发展过程来看,媒介的形态与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2.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媒介形态,还推动了媒介协同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技术赋能,媒体协同治理经历了从舆论监督型治理、协商对话型治理、开放考评型治理的线性逻辑到融媒体非线性逻辑的演进逻辑。融媒体以一种工具形式内嵌于社会治理活动中,促成社会治理主体以媒介为中心结成复杂的依赖关系;而媒介也得以介入到社会治理的复杂性中,并最终实现以“治理媒介化”为目标的媒介技术与治理靶向的深度耦合。  相似文献   

3.
周芳 《中国经贸》2010,(12):129-129
大众传播媒介作为衡量时代进步的一个标尺,在很大程度上和社会生活的文明程度密切关联。从文字的诞生,到现如今的电子传播,媒介的变革始终伴随着社会、科技手段的发展,其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并且随着无限放大。  相似文献   

4.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从现代社会中人与物的关系入手,从特殊的需求理论出发来界定社会.从这一需求出发,消费者不再仅仅是为物质需要而购买,更为一种消费情感需要而购买,而作为这一特殊需求的展示平台--电视媒介,深深地烙上了消费时代印记.文章从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中的理论出发,分析了电视媒介在消费社会中的特殊双重身份,并探讨了其在这一双重身份下的话语表达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播媒介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 ,同时 ,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舆论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二重性 ,特别是当前舆论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态度、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更为巨大。因此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高度重视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在人类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媒介的发展与社会的演化、技术的变革密切结合在一起。可以说媒介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发展,反之媒介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孙萍 《理论观察》2000,(2):108-109
还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一位叫做麦克卢汉的加拿大学者,就曾针对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提出若干今天看来堪说精辟的观点。当时他强调“媒介即信息”,认为每一与媒介(抑或信息)有关的新技术的发展,都将引起人类生活的变化,并由此促进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与进步。弹指之间,40载春秋已然流逝。我们今天站在世纪之交回首再看麦克卢汉的当年论断,不能不为他的远见卓识而深感惊叹并赞佩不止。因为,自从数学家申农等人倡导现代信息革命以来,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确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今天的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现代社会的这…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每一个现代公民都不可避免地身处媒介构筑的虚拟环境中,媒介素养在完善自我、促进农村及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助推器的作用。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农村受众对媒介的信任度、满意度及媒介认知能力,试图从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状态中分析农民的媒介素养状况,培养具有鉴别能力的媒介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传播的媒介形态日新月异,媒介文化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了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形态之一,它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流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生存的一种模式。从媒介文化的内涵出发,对媒介文化的特征、发展历史、意识形态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阐述,从而为进一步全面、深刻地把握媒介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晓彬 《魅力中国》2013,(20):363-363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媒介融合这个话题越来越炙手可热,对于大部分受众而言,他们对媒介融合更多的是实际感受。如今,手机可以收听广播,在网络上可以收看各种类别的视频、节目等,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媒介走向了融合,媒介融合的现象改变了广播的生存环境,给广播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对广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论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的独特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呈现出的独特景观:媒介外生态表现为社会、自然环境优越的特色;媒介内生态表现为刻本众多、以白话小说刊刻为主的特色,媒介新生态表现为受众需求支配下的通俗化选择与社会影响的负面效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在消费社会中,大众媒介对人们的审美有着操控和监督的作用。媒介有利地反映出了消费社会、审美观念、流行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将从审美盲目化、大众化、生活化和全球化四个方面来分析在大众媒介构建下的消费社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赵淼 《魅力中国》2014,(5):299-299
“拟态环境”是媒介呈献给受众的媒介现实环境,在信息社会中,区域媒介形象越来越成为真实的区域现状的替代品,媒介对区域形象的建构主要理论来源有议程设置功能、作为市场的受众与受众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建构良好的区域媒介形象,需把握好传播学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及其对媒介经营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娟 《北方经济》2008,(18):19-20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地引起大家的关注。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技术和媒体的不断融合,使媒体本身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新兴媒体的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媒体不断产生,使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游玩方式得到了深刻的改变。相形之下,媒介经营管理在受众、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方秋玲 《魅力中国》2014,(16):286-286
近段时间,“切糕”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新疆人形象的讨论。本文通过系统抽样对“新疆人”新闻报道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媒体对新疆人媒介形象存在妖魔化现象。文章旨在分析新疆人媒介形象形成偏差的原因及造成的社会影响。为新疆人媒介形象的提升提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媒介融合"出现的技术背景,分析了媒介融合的路径、作用及影响。指出媒介融合影响着媒介生态,也影响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技能。因此,要求新闻从业者要借助新媒介形态来发展自身,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要从网络中发现热点,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18.
恽轶强 《理论观察》2014,(10):122-123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如今的社会中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播信息,而是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传递着一种内在的改造力量。其重要性在于影响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马涛 《魅力中国》2010,(3):339-339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媒介是人的身体的延伸,“地球村”等媒介概念,力图从媒介本身来透视人、人类社会、人的生活、交往方式和人类生存环境。这种从媒介出发来透视“世界”的研究路径,在一定程度上讲,具有了哲学“本体论”意蕴的哲学思考方式,本文试图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去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并促成了当代受众的不同特征.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媒介从满足大众需求转向满足分众的转变。在分众传播的理念下.我们可以在特定的时空对特定的人群采用特定的信息传播形式.并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3G时代的到来.通讯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等IT技术的进步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分众媒体的发展,为分众媒介的发展创造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