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物价变动是指因商品或劳务价格水平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变动。物价变动可分为一般物价变动和个别物价变动两种。一般物价变动是指商品或劳务价格平均水平的变化,即单位货币购买力发生变化,当一般物价水平上涨(或者说单位货币购买力下降时),这种物价变动就称为通货膨胀;反之,当一般物价水平下跌(即单位货币购买力上升)时,则称通货紧缩。个别物价变动是指具体商品或劳务价格的变化。要在长期投资评价中消除物价变动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权威的观点。我认为,要完全消除物价变动…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56年完成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即形成为一种单一的、僵化的公有制结构。所谓“单一”,是指除了公有制以外,其他非公有制在大陆上几乎不存在了;再就是公有制中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基本形式,集体所有制要向全国所有制“过渡”,并且已经人为地“过渡”了一些。所谓“僵化”,是指这两种公有制形式,因为实行政企合一、统收统支的体制,搞得非常死板,缺乏生机。  相似文献   

3.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企业普遍存在消耗补偿不足、资产重置准备不足(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上)、资本遭受侵蚀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我国会计界的关注,由此展开了80年代末我国会计理论界关于物价变动会计的探讨。其他国家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与实践表明,现行成本会计是一种被普遍认可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所谓现行成本会计,是指以现行成本为计量基础,以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的会计模式。其基本原理是:用收入与当期消耗资产的现行成本配比确认经营收益,同时对由于物价变动引起的现行成本与历史成本的差额,即因实体资产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省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自去年以来,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物价涨幅过高,通货膨胀压力比较大。由于物价持续大幅度的上涨,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物价问题成为党和政府及广大居民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那么,如何看待我省去年的物价上涨?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1995年物价形势怎样?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省物价局局长王家珍同志。 记者:王局长,您好!请您谈一谈去年我省的市场物价情况。 王家珍:去年以来,我省市场物价总水平持续较大幅度上涨,全年商品零售物价上涨21.4%,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会计制度,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原则的基础上。所谓历史成本原则,是指除了一般的确认例外以及现金和企业债权这类货币性资产外,凡企业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以及资产的耗用和转换,一般以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在会计实务中的实际成本,指的是通过购买、制造和建造而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即资产的实际成本一般指资产的取得成本。而应用这一原则要有一个必要的前提:物价不变或基本稳定(币值不变)。在物价稳定的条件下,历史成本原则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等许多优点,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各项资产物资的…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指出,近几个月,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一个重要的"景气交叉",即一方面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另一方面是物价总水平上行,这种情况引发了宏观调控的"两难关口"。这一关口的"两难"在于:一方面,要控制由于物价持续上涨而逐渐表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  相似文献   

7.
<正> 自1978年开始改革以来,中国经济逐渐出现了这样一种体制特征,即一方面是体制一直未理顺、缺乏活力的国有部门,另一方面是体制相对正常、充满生机活力的非国有部门。国有部门在工业产出中的份额已从1978年的77.6%下降到1994年的34.1%,平均每年下降2—3个百分点;非国有部门所占份额则从1978年的22.4%上升到1994年的65.9%。这样,中国经济就出现了两大板块,非国有部门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种制度特征,中外不少经济学家已作了大量分析(如吴敬琏,1992;Norton,1995)。本文的目的不是分析这两部门制度特征本身,而是以此为起点,分析两部门的改革与发展政策。本文认为,无论是经济改革政策,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都要把非国有部门纳入考虑范围。重要的是,从国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动态演进出发,重新审视现有的部门政策,设计一些针对两部门特点的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特别是粮食,是掣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80年代中期以来粮食生产的两次波动,都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一次是1984─1988年。1984年,粮食产量登了8000亿斤的新台阶,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但是,后来由于放松了粮食生产,致使粮食生产连续几年停滞徘徊,到1988年便发生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高通货膨胀,通涨率达18%。 第二次是1990─1994年。1988年后接受教训、中央狠抓农业,1990年粮食生产一举登上了9000亿斤的台阶,再加上其他措施,市场物价趋于平稳。但是,由于再次放松了农业,致使粮食产量一直在9000亿斤左右徘徊。到1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3.4%。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保障粮食供给,对反通货膨胀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粮食生产对经济体制的转轨有着重大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会推动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相反,粮食供给紧缺,会阻滞改革。使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延续。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985年开始取消了统购统销制度。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迈出的重要一步,是由粮食增产而推动的一种历史性进步。然而,一旦粮食供给出现严更短缺,旧体制又可能回潮。1995年下半年,有的地方恢复了按粮证或粮票供应粮食的老办法,就是由粮食供给紧缺而?  相似文献   

9.
关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概念。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张、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意义的宏观调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经过了紧缩性和扩张性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此轮宏观调控转向“中性”政策。所谓“中性”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软着陆”的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以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所以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软着陆”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及其以后几年福建的物价走势如何?这是全省人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根据福建省经济运行情况,我认为,“九·五”前期的市场物价还将呈明显上升之势。其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物资供应作价,始终贯穿着一条“以收抵支、收支平衡”的指导思想,实行着供应商品收费的作价办法,即:以工业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收不同收费率。同时随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形势和物资管理体制的变化,经营方针也相应变化。它的发展和现状呈现出: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这一时期物价波动很大,它反映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困难和对经济进行振兴的必然过程,物价  相似文献   

12.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前者是指由社会总需求增速下降、慢于总供给增速所引起的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需求)不足(即供过于求)而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下降。后者是指由有效需求过旺(即求过于供)导致物价的全面、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前后稳定物价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49年4月到1950年3月,历时一年的稳定物价的斗争,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经济战线上的一次重大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统治下延续十多年、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暴涨的混乱局面,建立起物价稳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新秩序,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创立了良好的开端。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取得的经验是十分丰富的。回顾这些经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有关货币和物价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过渡时期,是指从现在开始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换过程,亦即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过渡时间。换言之,新过渡时期是指那种旧的经济体制尚未解体,市场经济因素尚未完全到位的交替时期。  相似文献   

15.
李璞  张玉民 《经济论坛》1995,(16):28-29
为遏制物价过快上涨,1994年以来河北省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5年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要使全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比去年有明显回落,力争把全年物价指数控制在15%左右,物价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在,时间已过半,当前全省的物价运行情况如何?全年控价目标能够实现吗? 当前物价形势 1995年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河北省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基  相似文献   

16.
<正>连续两牛的货币高投放,在刺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增强并加速释放,使市场物价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给人民群众经济生活造成困难,也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当前的情况看,不断攀升的物价涨势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总体涨幅仍然偏高,驱动市场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依然很多,1994年下半年所面临的市场物价形势十分严峻,稳定市场物价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市场物价变动情况,预测和判断全年物价趋势,对于维护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确保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市场物价变动概况 从整体上看,当前江苏市场物价变动呈现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物价涨幅呈现高起点。与上年同期相比,1-5月份平均,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22. 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122.4/。如此高的涨幅,客观上给全年物价调控目标的实现带来极大难度。 2、不断攀高的物价涨势已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物价海幅已有回落,但总体水平仍然偏高。自1992年下半年起,江苏市场物价总体上基本处于逐月攀升状态。1993年3月份开始,物价涨幅步入两位数,到1993年的12月份,全省物价涨幅突破 20%大关, 1994年 2月份全省物价涨幅达最高点,与上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通报》提出要求:96年调控不能放松国务院2月发出关于1995年物价调控目标完成情况及1996年物价调控计划目标的通报。《通报》认为,1995年,全国抑制通货膨胀工作取得明显成  相似文献   

18.
A.1996年中国经济的主要成果硕果累累的1996年过去了.在这“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估计GDP比1995年增长10%左右;物价涨幅明显回落,全年涨幅回落到6.5%左右的低位区;社会需求保持适度增长,投资需要与消费需求的总量及增长速度基本一致;农业、工业协调发展;这些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功地解决了高增长、高通胀问  相似文献   

19.
一、南通市财政能力建设的主要特征或成就(一)财政收入增长能力明显高于区域国民经济增长。1995~2002年的8年间,南通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区域国民经济增长的有6个年份,只有两个年份低于经济增长速度。1999~2002年期间,南通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5%以上,居江苏省第四位,分别高出扬州和泰州市1.6个和3.8个百分点;同期,南通人均体制财力由1999年的1.09万元增加到2.15万元,增加了1.06万元,高于扬州和泰州市的水平,此间扬州市和泰州市人均体制财力分别增加0.99万元/年和0.88万元/年;1999~2002年,南通体制留成财力增加了21.34亿元,而同期…  相似文献   

20.
所谓财政体制,又称财政管理体制,指的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划分财权财力的一项根本制度。财政体制的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等。其中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核心部分,它划分着政府内部各组成部门之间的财权财力以及上级政府同下级政府之间财权财力,规定着预算内财力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因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通常又称为狭义的财政体制。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财政理论界,还是在财政实际工作中,人们使用“财政体制”一词,通常指的是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即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