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宏 《全国商情》2007,(12):58-60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相当迅速,但是,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欠缺,政府监管防止了大规模的银行危机,却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银行业的发展.因此,应完善和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在我国银行业中的作用,既提高银行外部监管的有效性,又促进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向阳 《全国商情》2006,(10):93-95
银行监管信息是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实行有效监管的基础,银行监管面临信息约束和信息博弈。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银行监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突破银行监管的信息约束和信息博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1989~2005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和监管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效果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并对银行业监管进行维度细分。实证结果显示,银行业监管总体上是有效的,促进了银行业业务规模的发展,提高了银行经营效率,降低了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水平,但具体到监管的维度上,“政府拥有银行的比例”检验效果不明显,“市场力量参与监管”不是很理想,还需要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4.
对于银行业受到高度管制的原因,当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银行的外部性更强、政府和社会承担着银行的最终风险、银行业的产品特殊、银行业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银行业的竞争不充分等五个方面所导致的银行的特殊性,从而使得银行业受到了严格的监管。实际上,高负债和无抵押负债才是银行受到严格监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银行业结构发生了两大变化:专业银行体制向全能银行体制转化和国际银行业并购重组加剧。我国从1998年开始,银行也正在经历相应的结构变化。银行业的结构变化使现行的银行业监管制度面临功能型与机构型,监管有效性和监管的国际协调三大挑战。新的银行业监管体制将是在尊重现实与考虑未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我国银行业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因此,对银行的监管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激励监管理论将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分析了银行监管中外部的“代理人问题”;针对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机构缺乏明确分工、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有限、监管行政力量突出等委托代理问题,提出了在监管者与银行、存款人与监管当局之间应设计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以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建议,并对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监管须排除受利益集团干扰的可能,以实现全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其总体目标。银行业监管者以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作为实现监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这两种监管手段对银行业、消费者以及社会整体的福利均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利用哈伯格模型对我国银行业监管目标的实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银行业监管者为维护银行产业利益而偏离了监管目标,即中国银行业监管目标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监管失灵、激励相容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银行业监管是一种激励不相容的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金融稳定,但这是以牺牲银行效率为代价的,具有金融压抑的特征,既增加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又增加了银行部门的监管服从成本,监管效率低下。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给予银行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监管者形成良性互动,既维护了金融稳定,又给予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我国银行业监管方式演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日趋临近,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对此,笔者借鉴西方先进的银行监管经验,从三方面提出加强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思路:完善监管体制,提高监管效率;加强银行监管的制度建设,使一切银行业务有确切的法规可循,堵塞漏洞,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对监管人才的培养,提高监管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银行监管逐渐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的阶段。此时的银行监管不仅要面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过度涉险动机,而且还要鼓励银行竞争,不断提升银行的竞争力。只有做到稳定与效率的相互协调,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切实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随着改革的深入,银行业风险也日益显露,并开始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因此,对银行业进行有效监管迫在眉睫。应分析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形式,根源,借鉴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有效做法,构建我国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2.
银行风险分析研究是当前银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角度出发,阐述了银行风险分析工作的基本要求,介绍了资本充足率分析、资产质量分析和流动性分析等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可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约束是维护银行业稳定的重要力量,新巴塞尔协议已经将其列为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约束作用,本文对我国的银行及其监管制度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银行业内在稳定机制的必要性,揭示了多种阻碍市场约束发挥作用的因素,提出了银行业体制改革中有效发挥市场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业监管统计是银行业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监管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支撑,在银行业专业监管机构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建立以法人为主体、以风险统计为核心、全面反映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国际接轨的统计制度和建立银行业统一、标准、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现代银行监管对监管统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当前银行业监管面临着监管失灵的困境,根本原因是监管理念的滞后,形势的需要召唤着新型的银行监管理念。公共治理理论以其理论的先进性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兴起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把公共治理理论引入银行监管领域,或许能带给银行监管工作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王权 《西部金融》2005,(2):54-55
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核心在于制度建设.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监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第二,按照<巴塞尔协议>实行充足的资本金制度;第三,实现银行业监管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年~ 2015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管压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大型银行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负向作用明显弱于其他类型银行;市场竞争力对银行业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类型银行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交互作用与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交叉作用增加了小型银行的稳健性,却显著降低了大型银行的稳健性.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强化了银行稳健性的动态一致性特征,随着资本监管压力和银行业竞争性的上升,银行稳健性对监管压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8.
从银监会的设立解读中国银行监管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银监会的设立,标志着我国银行监管理念的变革与发展。但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遗留问题,银监会成立后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的协调,银监会应对入世挑战等问题,成为了摆在银监会面前的三大难题。银监会应从完善银行监管立法,改革银行监管手段,建立各方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应对现实困境与未来挑战,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应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国外发达国家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制度已相当完善,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急需对《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进行修改,明确将银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立法宗旨和银监会的监管职责加以规定,建立由专门监管机构查处银行消费者权益受损制度和纠纷调处制度,切实保护银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银行监管体制,是世界上市场经济环境下,比较成熟的监管体制之一.经过学习和考察,我认为,香港银行监管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它有一套比较适合于当今世界银行业发展潮流和本地银行业发展实际的监管制度--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