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侯彪 《发展》2009,(4):113-114
农村劳务输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我国工业、城市和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以农民工流动性就业为特征的劳务输转,把劳动力作为可依靠和控制的资源,通过与外部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本文针对酒泉市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农民收入相对稳定的现状,分析劳务输转的制约因素,提出做好农村劳务输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永平 《发展》2012,(8):29-30
临洮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全县总人口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农村劳动力25.07万人,剩余劳动力12万人。2011年,全县输转剩余劳动力1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2.01亿元,培训城乡剩余劳动力2.01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60%以上,劳务输转已成为促进临洮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高起点定位,切实找准劳务经济发展方向临洮县坚持走好“三结合”路子,即输出与输入结合,以输出为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与输出城镇青年劳动力结合,以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省内输出与省外输出结合,以省外输出为主。突出建设五大体系,即劳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资金保障体系,跟踪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贾琼  何苑  李莉莉 《发展》2010,(11):122-123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培训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甘肃省农村劳动力富余,输转规模庞大,同时面临技能型人才短缺,技能培训不足的矛盾,农民非农就业困难重重。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甘肃省农民工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甘肃省农民工培训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作璧 《发展》2010,(9):54-55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农民工素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就白银市来讲,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不仅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加强“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和智能开发,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以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7.
周金花 《发展》2016,(4):38
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2015年)》关于“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进一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等农村发展急需的实用人才.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增强文化技能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增收渠道”的要求,今后灵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输转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务工不能真正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路径,是平衡和发展城乡经济,从根本上扩大城乡就业容量,自然地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文章据此提出了五项具体的经济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慧萍 《魅力中国》2014,(24):49-49
新生代农民工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将新生代农民工转型为产业工人。就业技能作为关键驱动因素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适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建设的产业工人,就业技能高低关系到其自身职业发展和城市融入,也关系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发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缺乏现状,本文建议个人、企业、政府等多元化主体方面,能够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相似文献   

10.
周日星 《浙江经济》2005,(12):38-40
解决“三农”问题的任何政策手段都要紧紧围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这个核心才能起作用。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是一种有效的转移,即能够在非农产业得到就业安置。显然,发展县域经济是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韩艳红 《特区经济》2011,(5):193-194
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但自2009年以来返城务工的农民工越来越多,本文从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种趋势的必然性,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措施。文章阐述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提出要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转型期。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在这种僵硬制度约束下,产生了许多带有浓厚国情特色的新问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工正在走进相对贫困化与社会边缘化的制度性陷阱,帮助农民工走出陷阱,解决转移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关系到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大局,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人口素质和技能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决定因素。中等职业教育对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技能,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的加快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遇。二者有机结合,互动双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问题研究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晨 《南方经济》2004,(8):53-55
实行农民工最低收入保障制度,既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城乡统筹培育大容量的就业载体。城市化战略不要把思路定格在农民身份城市化,而应当淡化与身份连在一起的城乡利益差别。  相似文献   

16.
郑文开 《北方经济》2011,(15):92-93
人力资源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源。提高员工满意度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凝聚力,培养忠诚度,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建筑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行业。关注建筑农民工的满意度,是促进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  相似文献   

17.
张鹏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4):91-92,100
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力军,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除了要通过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等措施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外,还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甘露  潘怀明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21-24
由于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并没有取得平等的就业资格,他们仍然是社会排斥的对象.文章以社会排斥为中心概念,通过定性分析和研究发现,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等要素构成了独特复杂的社会排斥主体系统,共同作用于社会排斥客体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文章最后得出了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基础是法制与公共政策要先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从“农民工返乡”探讨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无工可做返回家乡,规模庞大的农民工返乡对我国农村社会的影响既有负面效应,但同时又有很大的正面效应。作者从农民工大规模返乡这一不寻常事情中得到启示,单纯把农村剩余劳动力送出去并不是万全之策,为他们在家创业就业提供更好平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结合云南省实际,本文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这几个方面提出了转移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