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经营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主要在一些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开展。我国企业在产品生产技术与管理上相对有比较优势,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治理与控制也多是从国内选派关键管理人员进行的。但由于我国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时间不长,本身对东道国以及跨国经营的管理不是很熟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不是很多,尤其缺乏既懂外语又懂国际财务管理的财务管理人员。因而对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治理与控制也尚在摸索之中。 但是,从境外企业财务治理与控制选择角度考虑,我们一定要结合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企业的自身国际化阶段进程、境外企业的股权结构形式与经营环境等,设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境外加工贸易企业财务治理与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尹威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27-128
加工贸易是全球生产网络下的一种贸易模式,我国当前从事加工贸易企业在生产网络中所处地位普遍不高,加工贸易产业急需升级。而加工贸易产业如何有效的升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从全球生产网络视角出发,实证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它影响因素对加工贸易出口升级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红 《市场论坛》2006,(12):29-31
近年来安徽省加工贸易发展迅速,加工贸易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开始提高,但加工贸易中的主体企业性质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对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对外贸易,提高产品档次,解决劳动力就业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安徽省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速度较慢,主要是受劳动力供给、技术水平、机制制约因素和政策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作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参与世界分工的重要方式,是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重要链条,是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形态,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有效媒介,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便捷途径,是建立国际销售渠道的新型方式。但同时也应看到现阶段我国加工贸易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加工贸易仍处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国内加工贸易配套产业的发展堪忧,内资企业所占比例偏低,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加工贸易监管不严,加工贸易的优惠政策带来了的诸多负面影响等,今后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提高产品的增值含量,完善我国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林丽 《商》2014,(17):95-95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实行的一种管理制度模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力度的加强,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管理,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的强烈的竞争力度下,推动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发展。本文将对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5月29日指出,当前加工贸易的发展要做到加强管理,宽严有别,规范经营,提高加工贸易质量和水平。为此国务院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帐制度意见的通知》,目的就要规范加工贸易行为,堵塞管理漏洞,对少数违法加工企业实行更严格的管理,对守法企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通知》并不是对现行加工贸易政策进行根本性调整,而是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的措施。加强加工贸易管理和发展加工贸易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只有加强管理,才能更好发展。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进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迅速发展,即加工贸易的发展。但同时,外贸发展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开始显现,如加工贸易利润率过低、附加值不高等,甚至有学者认为加工贸易发展已经出现瓶颈。本文认为,相比出口企业利润率等指标而言,国内增值链是评价加工贸易更为合适的指标,并给出了国内增值链的度量方法。研究显示,中国进口中间品的国内增值链明显延长,表明加工贸易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在增强。此外,本文通过对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延长国内增值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检验检疫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加工贸易出口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检疫模式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商品的不同属性与特性,探讨相应检验监管模式的建立与完善,以实现科学、有效监管,提高检验工作质量及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商务部发出《关于加强加工贸易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加工贸易企业准人管理,以引导加工贸易企业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自主创新、积极履行责任,限制加工贸易企业从事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较重、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加工,从而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能够快速发展加工贸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加工贸易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都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构建符合长期战略的产业贸易政策,提高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型加工贸易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解释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原因,我们通过对平新乔等(2006)方法进行修正和改进后,对中国出口中的垂直专业化比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依然具有明显的"加工贸易"特征,而亚洲国家和地区则是提供给中国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地;其次,出口份额与垂直专业化比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充分表明当前中国出口产业结构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中间品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依然在于廉价的劳动力;第三,尽管中国目前仍处于国际垂直生产体系的低附加值阶段,但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已开始优化其出口产业结构,改变过度依赖加工贸易的生产与贸易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贸易总额、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实证探究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总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均大幅下滑,特别是加工贸易、国有企业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受到的影响更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极大程度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阐述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中国国际贸易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同时指出了中国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de of China in the past 150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opening of China after the Opium War.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identify what is (and was) China’s ‘normal’ level of foreign trade, and how these levels changed under different trade regimes, from 1840 to the present. We present new evidence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during the treaty port era (1842–1948), drawn from disaggregated trade data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that yields important findings for current research. First, although the volume of foreign trade remained limited initially, there was a notable expansion in the diversity of products, with many new goods being imported into China. Second, the regional diffusion of foreign goods through China was greatly facilitated by the expansions of the port system. Third, the importance of Hong Kong as an intermediary in China’s trade has undergone long‐term fluctuations suggestive of learning effects. China’s recent wave of liberalization has led by the early 1990s to a trade level comparable to the high of the 1920s. While much of China’s recent growth in world trade is in line with her income growth, there is no doubt that China’s trade openness today, comparable by some measures to Denmark’s, is a stunning reversal relative to the pre‐1978 and also the pre‐1840 period. The paper emphasises the roles that hist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have played in this.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虑到中欧贸易的特点,分别利用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欧盟一般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2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文章同时对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利用出口增加值方法,中欧贸易顺差减少了9%-10%。  相似文献   

16.
分析和解决中国当前的贸易收支失衡即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是解决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关键所在。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逐渐成为中国贸易收支失衡的决定性因素;从商品结构看,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已成为工业制成品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二者的相互影响对中国贸易收支失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失衡状况,但与结构变量相比,其改善的程度较弱。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政策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在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的结构性问题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史朝兴  顾海英 《财贸研究》2006,17(3):49-52,70
本文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应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研究了加入WTO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贡献,并探讨了其它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与WTO成员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贡献了19.6%,贸易伙伴GDP增长、中国GDP增长、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APEC的贸易制度安排、香港和新加坡的转口贸易等因素都对中国贸易增长有显著正面影响,而运输成本则是阻碍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行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工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仅低于国内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而且也低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提升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但其作用明显低于研发投入。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谢丽芬  谭晶 《北方经贸》2004,(12):62-64
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但黑龙江加工贸易发展还比较滞后。从内因分析 ,黑龙江具有政策、比较成本及环境方面的内在优势 ,同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外因分析 ,中国加入WT0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将有利于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文章在分析内外因的基础上 ,提出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思路以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