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趋势,然后对制约我国消费增长的因素进行剖析,最后提出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扩大我国消费,更重要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行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长期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需求VAR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价格变动带动消费,通过利率调整对投资、消费产生影响;提高收入可显著改善消费,增加投资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又挤出消费;国内供给结构的合理调整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外需既定下,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激化了经济结构矛盾。因此,短期看货币、中期看需求、长期靠供给就成为供给与需求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注重供求管理的同时,发挥供给管理的中长期效应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供给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方向决定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现在来看,对于中国经济增长而言,提振消费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改善供给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4.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最新一期sigma研究报告预测,全球保险保费收入将于2022年中期达到新高,首次超过7万亿美元。这早于研究院2021年7月的预期,也反映出民众风险意识提高、保障需求上升以及商业非寿险费率走强的影响。新冠疫情冲击后,强劲的周期性复苏有力支撑了保险业的增长预期。然而,考虑到能源价格危机蔓延、长期的供给侧问题以及通胀风险,预计未来两年的经济增长将有所放缓,保险业的增长仍需长期的结构性支持。  相似文献   

5.
许小年 《新金融》2016,(1):11-13
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法国经济学家萨伊提出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理论,而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需求决定供给。这两种理论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时下的热词——"供给侧改革"正是这样一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思路,即: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全面商品短缺转变为相对市场过剩。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新形势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未来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之一,就是要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释放新需求。  相似文献   

7.
释放竞争性市场在提高质量、追求效益、优选结构、力求创新上的"天性",有效发挥投资对推动经济长期增长、扩大内需和稳定总需求的重要作用与消费表现为短期经济中的需求不同,投资既构成短期经济中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项目建设过程中),又增加长期供给能力(项目建成投产后)。兼具短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不仅在于供给的增加,关键还要看有效需求的实现。因此,需求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需求决定着社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在现代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市场约束,需求拉动特别是消费需求更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市场经济的研究,讨论了提高重庆区域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杨斯琦 《云南金融》2012,(4X):320-320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的有效增长,不仅在于供给的增加,关键还要看有效需求的实现。因此,需求拉动是经济增长的动力,需求决定着社会生产的规模、范围和发展方向。在现代买方市场条件下,经济增长由供给约束转为市场约束,需求拉动特别是消费需求更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市场经济的研究,讨论了提高重庆区域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经济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矛盾的焦点是经济需求的资金金融供给不能满足,导致经济增长的潜力不能充分挖掘出来和金融供给的资产结构不尽合理.致使经济需求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历年来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得出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变动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而对当前由肉类价格牵头的通货膨胀的现象分析得出存在短期和长期两种原因。短期原因有居民理性预期、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因素;长期原因有货币供给因素和经济增长方式。最后当经济出现发烧时,得出政府采取的具体良策,不仅要治标还应更注意治本。这样才能使经济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实现价格稳定的可持续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步入“过剩经济”时代的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经济增长问题,应加快构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机制。长期稳定发展机制的主要内容是:(1)塑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环境:以“需求”、“供给”双向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体系。(2)培育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动力之源:新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涵养需求     
供给与需求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架,两者相互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国情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也就不同,有的靠需求拉动,有的靠供给推动,美国属于前者,而中国则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正>客观事实一再证明,在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更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无法满足新的需求,产品价格再低也没人买。近期,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热词。那么,我国经济的供给侧究竟怎么啦?患上了什么病?前些天,笔者写过一篇《我国经济为何对货币刺激有麻木症?》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当我回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当下的中国经济不仅表现在对货币刺激的麻木,供给侧对需  相似文献   

15.
郑志宏 《金融论坛》2000,5(3):19-22,57
7次降息之后,物价继续下跌,储蓄照常增长,表明人们对资金价格的变化已不再敏感.作者认为,目前出现通货紧缩并非偶然,而是由诸多长期因素累积而成.从需求方面来看,制度变迁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增加促使居民调低预期收入,而调高预期支出,从而流动性偏好增强;而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更加剧了有效需求不足,间接导致储蓄增加.从供给方面考察,当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市场上存在大量无效供给,需求无法完全满足;二是国有企业的严重亏损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从而投资萎缩,经济不景气状况难以改变.因此,储蓄的异常增长是人们在经济转型期间为追求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而进行合理安排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邵宇 《新金融》2015,(12):15-19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相似文献   

17.
投资文摘     
《中国传媒科技》2012,(11):116-117
长期增长源于"制度红利"作者:徐建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出处:FT中文网《CMRC朗润经济评论》(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6947),"坚持了20年的增长预测"熟悉宏观经济分析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既然增长潜力是长期的事情,短期经济波动带来的悲观情绪是应该首先撇开的。这一轮经济调整是在通货膨胀率上升、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显现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8.
郭永勇 《新金融》2016,(6):44-49
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由短期内的促进经济增长转向中长期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供需错配。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应改变传统的依靠大规模投资刺激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思路,转向如何增加有效供给,以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体系存在的问题,积极财政政策应在化解产能过剩,减轻企业负担,培育社会创新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货币供给都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的一般关系看,货币供给增长率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率。由于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往往与一个社会银行体系的性质有关,因此才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快的社会都是那些建立在银行预算软约束基础上的国家,但它最终也一定会导致这些社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健全的金融体系与较快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社会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回顾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供给学派、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和需求的理论,重在说明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重心从未离开过供给侧、生产端,对生产、供给、财富、增长等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的中心和主线,只是在为应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经济学中才第一次出现了系统的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文章指出经济学理论和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经济发展史都表明,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在供给侧、生产端,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优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才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为保证经济能够在均衡路径上发展,供给和需求二者都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