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审计实践中,基层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对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来说,既无适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又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的源程序,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感到很被动。目前,针对这一现状,审计人员可以靠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检测数据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以弥补计算机审计知识的不足。 所谓“检测数据”是一组由审计人员根据经验设计的,用来测试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地进行会计核算的模拟财务会计数据。审计人员将这一“检测数据”输入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进行实时处理,然后将处理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核对比较,用以判断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是否可靠。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可靠,审计人员就可以绕过计算机系统,对该系统输出的帐表进行传统的抽样审计。否则,审计人员必须重新考虑符合性测试程序,并对其帐表凭证进行全面审计。  相似文献   

2.
《审计文汇》2008,(5):48
桓仁县审计局计算机辅助审计在本溪市审计局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又有了新的进展。桓仁县审计局自从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以来,A02005版审计实施系统从数据采集到具体的审计业务操作都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但是,由于没有计算机专业人员,完全靠审计人员自己学习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相关知识和问题,在最近的计算机审计中接连遇到了困难:一是AO2008版审计实施系统导入的“金算盘”财务数据,“审计分析”中没有明细账;  相似文献   

3.
在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基层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计算机核算系统,手中既无适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自身又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的源程序,在具体实施审计时,往往感到很被动。目前,针对这一现状,审计人员可以靠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检测数据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  相似文献   

4.
浅议计算机审计的风险成因和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旻 《工业审计》2005,(4):8-10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应运而生。与传统审计相比.计算机审计有其特定风险。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一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的必要性在我国开展计算机审计不仅是计算机会计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审计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解决现阶段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审计难题以及所承担的审计风险。现代企业审计不仅要利用计算机作为审计手段,还要把计算机信息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计算机审计同手工系统相比,计算机信息系统在信息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面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审计难度大大提高,只熟悉手工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审计人员已经不能胜任审计工作。大力培养计算机审计人才,有效进行计算机审计,可以预防企业内部安全隐患,尤其是网络交易隐  相似文献   

6.
随着Internet网络的建立和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审计人员有可能只在自己的办公室内,在Internet上的任何位置,通过网上审计平台,直接访问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当然要注意信息安全性,要有权限)。为了实现远程计算机审计,必须建立支持远程计算机审计的网上计算机审计平台。网上计算机审计平台是一个审计专用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审计系统和所有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连接起来,通过Internet网络访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展网上计算机审计。由于每个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隶属于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它们的数据库甚至操作系统都…  相似文献   

7.
周佳 《山东审计》2003,(10):35-35
计算机的出现使审计人员有了一种能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的工具,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审查也需要更多地使用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是现代审计人员完成审计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使用计算机是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手段。审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编制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分析,查询有关法规条例,分析审计资料,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测试等。一、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审计管理工作1、可以利用计算机完善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审计部门的工作实践中,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编制年度审计计划,记录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安…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符,并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9.
弥跃旭 《审计文汇》2006,(12):11-13
计算机审计是指基于计算机进行的审计活动,即审计机关、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包括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  相似文献   

10.
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面对被审计单位复杂的计算机会计核算系统,可以靠在传统审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运用检测数据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相似文献   

11.
伍自尧厅长在全省审计人员计算机审计培训班上指出“计算机审计将是一场审计革命”。政法处在审计实践中,树立计算机审计系统的观念、树立计算机审计联系的观念、树立计算机历史的观念。大力尝试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绩效审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审计应由受过充分技术训练并懂得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人员担任如果被审单位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其会计资料或者审计人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受过充分的计算机审计技术训练懂得计算机实务即使审计人员计划使用外部专家自己也应该具备充足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向专家说明审计目标评价某一具体审计步骤能否完成审计目标以及评价已经完成的审计步骤的结果即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首先计算机审计人员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他们应具有传统的审计人员所应有的会计审计经济和法…  相似文献   

13.
柯锐 《审计月刊》2010,(1):42-42
AO系统已成为广大国家审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审计,加强审计项目管理与控制,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的一个重要工具。AO系统数据的整理采集与转换在计算机审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如何防范计算机审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得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与被审计事项实际情况相背离的可能性。也可以理解为审计人员不能正确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从而导致审计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相似文献   

16.
审计应由受过充分技术训练,并懂得审计理论和实务的人员担任。如果被审单位采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其会计资料,或者审计人员要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受过充分的计算机审计技术训练,懂得计算机实务。即使审计人员计划使用外部专家,自己也应该具备充足的计算机知识,以便向专家说明审计目标,评价某一具体审计步骤能否完成审计目标,以及评价已经完成的审计步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风险加大,无论是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为审计对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都要想方设法将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内。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审计准则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化,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计算机审计是随着会计电算化而产生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所进行的审计。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介质的磁性化,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被审计系统的可见审计线索减少,比起手工系统来,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经济犯罪更具隐蔽性。因此,在手工会计系统的审计准则中部分内容已不适用的情况下,必须加快计算机审计准则的制定。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犹如把一个个数据黑匣子,摆在审计人员面前。如果总是采用绕过计算机的审计技术,增加了审计风险,难以达到审计目的。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或其它审计工具去分析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采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须先取得会计电子数据,如何获取电子数据,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工作平台,采取不同方式来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计算机审计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审计是随着会计核算由手工过渡到电子数据形式后而产生的,因此,计算机审计与常规审计在审计内容上有所不同。 1.系统开发设计阶段的审计 首先要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审计。审计人员要从企业现有经济环境和会计应用水平情况入手,充分审查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必要性。要从技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