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英国《金融时报》2月2日】美国财长汉克·鲍尔森(Hank Paulson)最近表示,有报道称中国计划降低美元资产在其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对此,他并不担忧。但债券投资者们也许应该对这类报道感到担忧。  相似文献   

3.
【英国《金融时报》10月9日】如果没有股指期货政策的博弈,也许中国股市的泡沫很难吹到如此之大。 不出意外的话,围绕着股指期货的布局,中国A股的股指,或许仍将在大盘蓝筹股的带领下进入新一轮上升,直至股指期货出台,当然不排。除中间出现震荡走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7,(11):34-35
恰逢美国次债风波,中国宏观经济过热之际,上海浦发银行43.83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成功发行?拉开了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第二批试点的帷幕。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15日】近代爆发的经济危机无疑都与资本的流动有关。巴西经济危机、墨西哥经济危机与石油美元的流动有关;日本经济危机、亚洲经济危机则与投机性资本的大规模流动有关。不同的是,80年代的危机是传统的以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90年代以来的经济危机则以资产价格泡沫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英国《金融时报》8月20日】让我们忘掉美国次贷危机吧。让我们忘记正在倒下的全球金融市场多米诺骨牌吧。让我们开始担心接踵而至的全球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吧。[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从表面上看,中国人民银行(PBoC)8月19日最新一次上调利率的意外举措,似乎只不过是另一个例子,说明了全球央行是如何通过收紧信贷环境来消除通胀威胁的。然而,无论是对于中国大陆的国内投资者,还是对于希望介入中国日益壮大的股票市场的国际投资者,此次加息及未来可能进一步加息的影响并不明朗。  相似文献   

8.
外资进入国内市场采用合资方式只是一开始的做法。随着业务的开展它们更愿意采用独资的方式来发展业务,竞争尤其会随着2004年底中国成品油零售放开及2006年底油品批发业务开放而加剧,外资石油巨头带来的竞争压力会实实在在摆在国内石油公司的面前。  相似文献   

9.
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集中表现为固定资产增长过快过猛,货币信贷规模出现了聚集性大幅增长;某些产品部门和相关产业部门投入过度密集,供给能力扩张过快;物价水平也出现了较快上升的动向。这些情况,一方面再次引发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性痼症——能源、原材料和运输能力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也孕育了在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生更大范围经济过剩、  相似文献   

10.
谁在坐庄?     
梁冶 《环球财经》2004,(1):31-32
分析人士认为,像网易、新浪这类盘子小、交易量少的股票能在瞬间翻身,没有机构投资的炒作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胡可兆 《发展》2002,(2):72-73
信贷资产证券化始于70年代美国住房贷款证券,8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流行,目前已风靡世界,尽管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地方正式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但对它的关注之情却与日俱增,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时代已快快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2.
梁冶 《环球财经》2004,(6):49-50
中国经济这辆车的速度太快了,中国不能采取急刹车的办法,而只能轻踩刹车让它逐渐减慢下来。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7,(45):32-33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日】来自中国的大笔投资对于非洲大陆来说算是好消息吗?中国投资者刚刚将一些重要的石油资产收入囊中,又将目标瞄向非洲的金融资产。中国工商银行(ICBC)入股南非标准银行(South Africa’s Standard Bank)方才数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China Deve1opment Bank)又与尼日利亚的非洲联合银行(United Bank for Africa)缔结了伙伴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靳平 《现代乡镇》2008,(5):19-23
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其中GDP增长速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也创下近十年来的最高记录。更为糟糕的是:近两年来,房市与股市相互攀比、相互推进,房市泡沫与股市泡沫的双重资产泡沫带来的强烈财富效应,拉动着物价全面攀升,从而形成经济过热、资产泡沫、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非良性循环格局。关于中国经济走势讨论热点不断。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7,(39):11-12
[英国广播公司9月17日]英国第五大按揭贷款机构Northern Rock遭遇流动性危机,得到英格兰银行紧急注资营救,为英国银行和投资者带来不安。欧美市场发生流动性短缺危机,中国央行升息遏制经济过热以及通货膨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海外经济评论》2007,(50):18-19
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最近出现了一些耸人听闻的看法。一些人认为,住宅市场已显示出发展为泡沫的迹象,这可能会带来巨额银行坏账。另一些人警告称,即将有大量楼盘涌入写字楼市场。 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好消息是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出现,坏消息是外资集团投资中国房地产实际上已变得愈发困难。  相似文献   

17.
在地产界或任何一个热点领域,观点纷呈之际总有人告诫你: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误导。然而,中国投资者、消费者的悲哀在于:这么多惊人言论,究竟该听谁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之音12月7日】中国政府决定明年收紧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专家指出,这是政府担心通货膨胀一旦失控,将对社会稳定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冲基金崩盘将导致金融恐慌的可能性一直困扰着决策者和投资者。但对稳定性的最大威胁之一,似乎来自一个存在已久的风险:通过短期借贷为投资于缺乏流动性的长期产品筹资。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泡沫与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两个如影相随的恶魔,二者是一种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房地产泡沫与通货膨胀的相互影响关系及我国治理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政策及调控效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