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兰 《中国高新区》2005,(10):46-49
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业内人士大都认为是处于群雄纷争、诸强鼎立的战国时代。其中,有这么一个企业令人刮目相看:他设计出中国第一颗完整的射频集成电路芯片,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第一次提供国际公认最难设计的完整射频集成电路收发器工程样片……几番动作之下,亦掀起了中国IC界的层层波澜,成为中国IC领域的一名新星:为此,笔者特意走访了该企业的掌门人——鼎芯半导体公司董事长陈凯先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高新区》2008,(6):29-31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第一颗射频芯片诞生于这里,全球首颗TD-SCDMA芯片问世于这里,“中国3G第一股”——展讯通信植根于这里,首个国家RFID产业化基地最终决定落户这里……这就是张江,曾经被誉为“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所胡的NO.1,所有的荣誉让每个张江人,每个上海人,每个中国人都津津乐道,自豪无比!  相似文献   

3.
在海信的"信芯"没有问世之前,芯片一直是中国各行业以及彩电业心中的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而中国在"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却与国外相比至少相差10年以上.2004年中国生产的7000多万台电视机中所使用的核心视频处理芯片均为进口,竟无一片"中国芯".2005年6月,海信研发成功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宇视频处理芯片,奠定了"信芯"的中国座席.  相似文献   

4.
作为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中国3G概念股,展讯通信(Nasdaq:SPRD)是幸运的。通过研发TD-SCDMA芯片,展讯通信成功融资约124亿美元。在敲响纳斯达克闭市钟那一刻,展讯通信董事会主席兼CEO武平脸上灿烂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5.
<正> 把手机变成能可视通话、快速上网、看电视等的多媒体终端,并把话音资费进一步降低,是中国3.8亿多手机用户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梦想。2006年,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我国发展3G 的条件已经具备"一言既出,中国3G 终于由幕后走向前台。而在3G布局中,中国标准 TD-SCDMA 占一席之地也不再有任何悬念。虽然继欧洲标准 WCDMA、美国环准 CDMA2000之后提出,TD-SCDMA 的快速成长却弥补了中国在第一、第二代移动通信高速发展条件下核心技术缺乏的损失,在标准导入期给予中国更多的"话语权",为民族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创造了  相似文献   

6.
五大产业集群 Five Industrial Clusters 在智博会亮相的众多展品中,芯片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它既不像机器人那样可以与观众互动,也没有VR技术那般带人"穿越"的能力.甚至,人们需要在放大镜下才能看清它的模样. 即便如此,它们却是智博会上的隐形明星,吸引专业者的眼光.比如一款名为"星火"的芯片,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款自主创新可控主动标识芯片;渝北馆展出的"和芯星云NebulasIV芯片",是全球首颗射频基带及厘米级高精度算法一体化的"GNSS SoC芯片",支持全系统全使用,适用于多个领域的智能化;由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微电子中心展出的"MEMS微镜芯片",可应用于双轴光开关、激光雷达、医学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和集成电路领域最强的研发基地。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该产业企业数量的40%以上。在芯片设计、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和材料三个方面分别各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可大批量生产90纳米晶圆,6S纳米已经量产,40纳米研发成功;TD-SCDMA手机芯片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形成了通信设备制造、核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节能、环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正式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3G)时代,如何从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三大国际性的3G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中,选择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TD-SCDMA作为中国主导研发的标准,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TD-SCDMA标准在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劣势出发,基于移动通信产业所特有的网络外部性特征角度,论证了TD-SCDMA标准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及运营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首枚电话IC卡芯片的研发到首枚高安全金融IC卡芯片的推出,从传统的产品提供,单一的买卖关系,转变为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跨越发展的合作商,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芯片设计、产品研发、技术突破、业务拓展应用、满足用户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见证了中国智能卡发展的历程,是产业重要的参与者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海信的“信芯“没有问世之前,芯片一直是中国各行业以及彩电业心中的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生产国,而中国在“心脏“方面的技术水平却与国外相比至少相差10  相似文献   

11.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平台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一种以STC89C52为控制核心、以无线收发芯片NRF2401传输数据的数据采集平台,系统采用一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采集温度,以传感器SHT10采集湿度,实现了温室的多点温湿度数据采集和数据的无线收发以及数据的语音播报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10,(8):44-45
江苏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是凯路威集团和江苏华宏实业集团共同投资成立的一家高科技企业,由在硅谷工作20年的归国留学人员彭泽忠博士领军,依托凯路威自主研发的全球领先的X-RFID新型射频识别核心技术,向全球提供最安全可靠、最低成本的RFID芯片及系统,主要经营高频X-RFID芯片、标签、智能卡、系统集成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应用与销售。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现有员工50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8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产业》2006,(3):101-101
由东南大学与东大通信公司联合研制的Noah3000手机芯片日前成功通过了包括通话和数据业务传输在内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WCDMA国际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开发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标准的所有核心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浙江工商》2006,(4):24-24
TD-SCDMA是以大唐电信集团为代表的巾国企业主导提出的3G国际技术标准,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重要论断指引下,TD-SCDMA的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商用化系统设备的逐渐成熟、终端设备以及终端芯片的群体突破,在标志着TD-SCDMA产业不断走向成熟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逐步确立了我国在全球3G市场的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
王婧 《宁波经济》2023,(1):52-53
<正>2022年11月16日,随着上市的锣声在黄浦江畔敲响,甬矽电子登陆上交所,成为宁波第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至此,宁波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3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达到112家。成立3年实现盈利,5年成功上市,甬矽电子刷新了企业上市的宁波速度,同时也映照了宁波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之迅猛。5年成功上市位于中意宁波生态园的甬矽电子,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射频前端芯片、触控芯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9,(6):62-62
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光电子研究开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区内两家企业在光传输集成芯片等领域成功研制出两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为光传输应用市场带来了革命性进步,并有望加速推动我国“三网合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电信网)、光纤到户(FTTH)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3G民族技术标准TD-SCDMA的产业化专项技术试验的成功,TD-SCDMA在2005年下半年初获得了独立组网能力;而在一系列TD-SCDMA测试过程中,TD-SCDMA产业链日臻成熟,这将对TD-SCDMA的实际运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北京也已经承诺在2008年奥运会上将推出成熟的3G应用,因此,3G牌照的发放日益迫切。  相似文献   

18.
科技     
《中国高新区》2006,(11):9-9
索尼蓝光阵营首次中国面市,中国建成全球首个4G移动户外试验网,鼎芯射频芯片填补3G产业链最后空白。[编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2001,(8):71-72
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工程院、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日前联合宣布,我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2位实用化微处理器 (CPU)芯片“方舟- 1”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有关专家评价指出,“方舟- 1”的诞生是我国微电子与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将结束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我国首枚实用化的 CPU芯片是由归国留学生李德磊博士创办的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以"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省份"为主题的江苏省"十五"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上,其中特别引人注目是"科技创新重大成果展台"的常州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大众志)863系统芯片及网络计算机主板,新推出的15″、17″LCD 一体机产品,以及基于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的教育信息化、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是北大众志开发的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着力推动了一批高端芯片的应用开发和规模产业化示范项目。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有限公可成立于2004年3月,由北京大学实资投入1200万元注册成立,是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北大众志自主 CPU 系统芯片"的成果转化基地,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网络计算机(NC)产业化企业。公司已完成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