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引入模仿参数δ来衡量R&D容易被模仿的程度,对Joanna Poya-go-Theotoky(1998)的研究进行了拓展,验证了其基本结论的稳健性。此外,通过引入二次R&D成本函数,研究发现,混合双寡头与私人双寡头情况下的社会福利的比较是不确定的,除了依赖创新规模P以外,还取决于模仿参数d,即——(1)对于任意的d,创新规模越大,私人双寡头越倾向于占优混合双寡头,混合双寡头仅在创新规模较小的时候可能优于私人双寡头;(2)对于创新规模比较小的R&D,只有同时具备较容易的模仿程度,混合双寡头才会优于私人双寡头;(3)在不完全模仿(d≠1)的情况下,在R&D越来越容易被模仿的过程中,利率越高(低),私人双寡头优于混合双寡头的最低P值先上升(下降)后下降(上升)。  相似文献   

2.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内部化是企业R&D的有效模式,但企业R&D的外部化浪潮对其提出了挑战。影响企业R&D边界变动的因素除了交易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企业R&D面临的高度的技术不确定性,技术不确定性提升了企业内部研发的不确定性程度,从而促使企业选择外部化或网络化。而企业R&D边界决策取决于获取能力与降低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知识、信息、技术的影响日益明显,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这影响企业竞争行为的开展,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整合分析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竞争行为相关理论,了解不同理论下企业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利于明确我国企业在日益增强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4.
洪菁  陈世发 《现代商业》2011,(27):56-58
新古典完全竞争模型是否包含有完全信息假设,有着明显的分歧;完全信息意味着对不确定性的排除,但在模型中完全信息假设本身存在问题,模型在过程与结果方面都有不确定性的存在;不确定性引入模型后的分析本身还是个不确定性问题;这一问题的探讨揭示出完全竞争模型与自由竞争理念之间是更为广泛的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关系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微分博弈模型——Lanchester模型及其开环解和闭环解,并进行对比,发现闭环策略能比开环策略更好地反映市场动态变化,这意味着闭环策略可能更受营销决策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综述动态竞争相关文献和纵向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动态竞争和纵向整合战略关系的研究,提出动态竞争视角下的纵向整合战略的整合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
战略预见的竞争优势:基于不确定环境的全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刘思峰 《商业研究》2006,(11):10-14
新竞争环境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突出,企业如何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地创造新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传统战略理论的分析背景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现代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是要提升自己的战略预见能力。战略预见就是要寻找企业竞争优势变化及商业生态模式演变的趋势与规律,通过商业模式分析、价值链分析、战略博弈结构分析、技术市场化分析以及新兴产业可行性分析等战略分析视角,寻求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杠杆。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不确定性环境里,如何发现企业的战略老化并及时变革使之生存下去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在不确定性环境中,要降低不确定性,形成战略时就要做到在任何单位时间内均拥有大量的战略假设;拥有范围较宽的战略假设且是从正确的来源获得战略假设。形成战略后可采用使机会最大化的否证法进行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际上也是对战略假设的再检验过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上对战略进行评估,如果出现战略老化的迹象或支持所选择战略的任何假设改变了,那么就转向另一种战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消费者个体认知需求和消费者知识水平两种个体认知特征变量,通过三个实验设计检验了两者对不同类型模仿品牌与消费者选择决策发挥的调节作用。方差分析显示,相对于主题模仿品牌,低认知需求水平和低知识水平的消费者对特征模仿品牌具有更高的品牌评价及购买意愿,而品牌模仿类型对高认知需求水平和高知识水平消费者的决策没有显著影响。此外,认知需求与知识水平对品牌模仿类型效果的发挥具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分析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石,这种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交易主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基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对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Aspremont技术开发竞争行为模型进行拓展 ,研究具有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的两个厂商竞争与合作开发策略选择问题 ,在成本函数具有次可加性条件下得到更广泛结果 ,并界定了相应的边界条件 ,为我们解释中国目前许多行业中趋同效应在开发中低合作、低投入现象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 ,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能力一直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目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尝试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来实现自身的技术跨越式发展。然而,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是一把“双刃剑”,选择怎样的技术创新模式来实现东道国利益的最大化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认为,在研发国际化趋势下我国应采取自主创新为主、模仿与合作创新为辅的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A controversial trend in grocery is the practice by retailers to quickly copy innovative national brands (NBs) launched by manufacturers with their own private label (PL). In a sample of 1,100+ NB pioneers launched in The Netherlands between 2005 and 2009, 11.7% faced a PL copycat by at least one of the seven leading grocery retailers. These copycats obtained an impressive 5.8% category share at the retailer in the year after launch, thereby outperforming the NB pioneers they copy (2.1%) as well as non-copycat PLs launched in the same period (4.4%). Using a two-step selection model, we identify what motivates retailers to copy NB innovations, and what factors drive subsequent copycat performance, thereby taking into account retailers’ innovation assortment decisions. As expected, retailers are more likely to copy successful NB innovations, and these copycats indeed perform well in their stores. However, retailers do not only take into account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They are especially hesitant to copy heavily promoted NB innovations and those launched by manufacturers with a strong reputation. To enhance copycat performance, retailers should keep prices of the copycat sufficiently below those of the NB pioneer and limit its promotions. Apart from guiding retailers in their copycat decisions, also NB manufacturers can learn from this study how to discourage retailers from imitating their innovations.  相似文献   

14.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与生产组织方式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多元融合、促进产业升级与跨界融通发展的重要作用。平台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垄断隐忧,妥善处理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与规制平台垄断行为的关系是全球反垄断司法辖区亟待解决的问题。平台的算法行为是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做出的明智的单方市场应对行为还是竞争者间非法合谋的结果,是数字经济中尤为突出的难题。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平台的滥用行为既有传统反垄断法所规制的滥用行为的新表现,也有新型滥用行为。同时,大型数字科技公司的零存活区策略以及大型公司对初创企业的收购对竞争的影响亦值得反垄断法关注。从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合并控制等角度看,应加强平台竞争监管,在现有反垄断法分析框架和体系下对平台竞争垄断进行规制,通过对立法、执法、司法的技术完善和更新来适应数字经济的特点和发展变化。在加强对平台竞争监管的同时,更要顺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创新对平台竞争监管的方式,构建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促进相关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推动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总福利的提升。此外,应优化竞争分析框架,构建包含消费者福利、用户数据及隐私保护、平台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多元分析框架,改进市场调查等竞争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空间已经超出国家竞争政策①的管辖空间,健全的全球经济竞争政策对于保证国际经济关系的稳定性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市场全球化与世界垄断形成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现有多边贸易体制和国家竞争法②域外适用面对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局限性,最后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在竞争政策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FDI进入以及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对内资企业的研发投入行为会有怎样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技术水平内资企业的研发策略,认为外资进入后将促进技术领先的本土企业提高创新投入,但却阻碍落后企业的创新投入。文中以通过DEA模型测算的内外资技术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与外资比重和勒纳指数的连乘项作为主要自变量,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技术差距对本土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预期假说,并且技术差距越大,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研发投入的负向作用越强,而市场势力的正向作用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阮敏 《财贸研究》2013,24(1):62-69
基于2003—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工业行业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并用研发国际化等因素对这些指数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提高了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却降低了东道国的技术效率;东道国的自主研发投入并没有提高技术水平,但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从而对全要素生产率表现为正向作用。总体来看,跨国公司研发挤出了东道国公司的研发资源,对东道国的研发是一种逆向溢出。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技术产业1999—2007年13个三位码行业面板数据,定量评估内资企业自身研发投入及行业内R&D溢出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结论为:该行业内资企业自身R&D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对其创新产出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技术产业总体的国内技术购买、技术引进及外资企业本土化R&D投入通过研发创新领域相互竞争机制对该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存在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的行业中,行业总体国内技术购买水平对内资企业创新产出存在负向R&D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作为市场竞争规则的竞争政策对于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有效地保护和鼓励正当竞争,正常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其所依赖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外部环境是多方面的,具有关联性和不稳定性。政府的竞争政策为企业制定了"游戏规则"。在市场竞争中,政府作为竞技场中的裁判应该尽职尽责,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和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