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捷 《浙江经济》2004,(12):62-62
温州鞋革现有的产业优势是建立在低成本的优势基础上的,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有待于企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有效促使各个产业集群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升。  相似文献   

2.
温州模式升级关键: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模式传统格局的提升已经成为一大亟需解决的课题,抱住传统产业妄自尊大与完全以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都是不现实的.温州模式升级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温州经济要从传统模式中突围,必须努力解决高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机制,注意产业融合的全球发展趋势,使温州经济由内源式发展转变为开放性发展战略,从而消除"人格化交易机制"与"代际锁定"造成的产业定势.  相似文献   

3.
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温州轻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把建设时尚之都作为温州城市转型发展的特色定位,努力为温州再创辉煌打造新引擎、营造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庄建铭 《浙江经济》2005,(17):50-51
洞头临港产业发展“走在前列”,就意味着温州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温州工业发展的“12345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李成实 《科技和产业》2020,20(2):121-125
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湘南湘西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践的研究表明,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依然存在区域联动发展不足、重复建设、生态环境压力大等问题。要建设好示范区,需进一步在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优化产业承接布局,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地方     
《中国经济信息》2006,(10):10-11
温州民间投机资金大举返乡,大营皮毛产业升级靠品牌,苏州扩容东接上海,吴川催生九大特色产业集群,秦皇岛节能“紧箍”建筑行业,长沙在英国伦敦大规模招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用沿海产业带统领温州经济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浙江经济》2008,(9):50-51
要通过“一轴带动、两区互动、三期推进、四点先发、五片铺开、六网并进”,把沿海产业带打造成为温州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发展空间的拓展区、统筹发展的先行区、改革创新的实验区以及陆海联动的主导区。  相似文献   

8.
眼视光:温州眼镜行业的“借势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剑光  王钢 《浙江经济》2010,(10):48-49
以新兴产业链条激活传统产业升级,符合温州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战略产业培育相结合的转型战略,也是对浙江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产业”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9.
王赛芝 《特区经济》2009,(5):146-148
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侵蚀了实体经济,导致全球经济下滑,给温州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环境、技术创新和发展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是"危"也是"机",金融危机也迫使温州的民营企业必须进行产业升级,迫使它们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张娜 《浙江经济》2014,(17):44-45
应发挥纺织服装、文化创意、轻工产业和城市发展优势,加大资源要素整合、提升、组合,形威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嘉兴五大城市为重点的时尚产业布局结构,打造时尚之都。  相似文献   

11.
张永凯  王钢 《浙江经济》2009,(14):50-51
温州制鞋业应以品牌建设嵌入全球价值链,以研发提升产业竞争力,以营销网络拓展产业升级空间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产业空间与产业升级相匹配、与城市建设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相融合、与区域交通相衔接的原则,建设空间集聚、资源节约、功能融合、统筹发展的"一核三带四区多点"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布局,是经济地域的主要物质内容在地域上的相互关系和组合形式。产业布局战略是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研究温州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是当前温州建设"1650"国际性生态型现代化大都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温州龙湾区历来是温州的工业大区和经济强区,其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是温州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缩影,因而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机制为切入点,在分析温州龙湾区产业集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基础上,提出本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温州城市的影响范围来看,目前其传统腹地仍主要集中在浙南闽北地区。长期以来,温州与周边的台州、丽水、宁德等市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交流联系频繁,“温州模式”的扩散外溢更是有效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得该区域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而近年来伴随交通条件的大幅改善,市域间的流通更为便捷,温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说,温州与周边城市联系的事实已经存在,以温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初具雏形,相互之间形成合力发展有着良好基础。笔者从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视角通过对温州、台州、丽水和宁德四地的现状分析,提出该区域的产业合作空间组织路径,以期为该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应雄 《浙江经济》2014,(20):8-9
温州的金融风波虽然还没有完全过去,但是温州经济最糟糕的时刻已经过去。温州老板正在回归实业,房地产业正在回归常态,省外温商正在回归家乡,“三驾马车”正在回归协调,产业升级正在回归强劲……民间力量正在回归活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人民币继续升值以及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珠三角许多产业开始大规模产业转移.以加工贸易为核心的广东经济面临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如何引导广东产业升值对沿海经济的发展有着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产业转移的现状,然后从产业递进角度分析广东地区可选择的新产业,最后提出一些发展这些产业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底,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副行长蔡灵跃领衔的课题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温州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不到位,产业难以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有产业升级的规划,但不掌握民间金融资源;而民间金融注重短期效益回报,并不按照政府规划来投资,产业规划容易落空。这里边可以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缺乏市场的沟通和调研,二是规划执行环节缺乏配套政策,最终落不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网络风险作为一种比较复杂的形式存在于产业集群之中,并阻碍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为例,运用AHP分析方法,试图找出影响温州柳市产业集群发展最为重要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业服务中心是2001年3月经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批准成立的,系管委会直属的公益性科技事业服务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1998年12月,经浙江省科技厅批准,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温州第一个省级高新区,发展以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主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地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其实,说温州经济发展速度落后,只是相对于浙江其他城市经济发展较快而言。但不管怎样,温州经济发展速度位次在省内下滑应该引起温州人以及当地官员的重视与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