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向增发模式下整体上市企业财务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后,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已经成为企业常用的方式。本文运用我国证券市场定向增发模式实现整体上市的最新财务数据,对定向增发模式下实现企业整体上市的财务绩效分行业进行分析,得出了企业采用定向增发模式实现整体上市在大部分行业中能够产生一定的正财富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完成定向增发的5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定向增发的特征,并以北京银行定向增发案为例,剖析了定向增发中利益输送的具体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定向增发以现金资产为认购形式,以原股东为主要增发对象,且均为折价发行。利益输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提高定向增发对象的授信额度,定向增发后的巨额分红和减持套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外学者主要通过定向增发折价、股价效应和业绩效应等对定向增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监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管理层控制理论、股东控制权理论和机会窗口理论。西方多数国家的定向增发股票均为折价发行,而且折价幅度通常高于公开增发和配股,而定向发行股票的短期公告效应通常为正,长期业绩表现则不甚理想,具体的表现和幅度依不同的投资者类别、不同的增发规模等而存在不同。本文认为,我国对定向增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短期股价效应及增发折价上,将来还应采用较大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真实动因、新政策对定向增发的影响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定向增发行为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整体上市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治理改革的重要方式.本文以2007~2010年间72家宣告并完成整体上市的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事件研究法,通过计算其上市后的购买并持有超额收益(BHAR)来衡量长期财富效应,并对比分析定向增发与换股模式两种不同的整体上市模式下超额收益的差异.研究表明,整体上市能够带来长期财富效应,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相比换股模式,定向增发能够带来更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中存在的问题 定向增发是指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机构)发行新股,不会增加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更不会改变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格局。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入该机构的特定能力,如管理、渠道等等,对象可以是老股东,也可以是新的投资者。上市公司对定向增发情有独钟,因为与普通增发相比,定向增发具有审核程序简单、发行成本低、信息披露要求低、发行人资格要求低的“一简三低”特征,极有可能为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利于上市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定向增发并不局限于单纯融资,还与整体上市、资产注入等市场热捧的题材相连。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希亚 《会计之友》2012,(33):91-93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再融资偏好,这和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结论相反,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我国的股权再融资中,又以定向增发方式最为上市公司青睐。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定向增发相关的研究文献,从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折价发行,定向增发过程中的利益输送,定向增发前后的企业绩效,定向增发与上市公司价值及投资,定向增发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等方面对定向增发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进行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林璇  张平 《财会通讯》2022,(4):70-75
自2008年全球股市崩盘以来,股价崩盘风险以及防范机制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选取2012—2019年开展定向增发的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多个大股东、定向增发经营绩效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定向增发经营绩效越高,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越低;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更低;多个大股东会显著增强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对企业股价崩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向增发门槛再创新低,同时凭借其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日渐成为上市企业引入外部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受此影响,诸多上市企业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相应经济后果研究也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本文简述了定向增发的主要类型和相关理论综述,以居然之家为案例,探究其实施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动因,包括资金、战略和同业竞争三方面,剖析其可能对企业财务和股东结构产生的经济后果,并为其他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曹洪香 《企业导报》2015,(4):77-78,3
采用采用持有期收益率法(BHAR),对河南省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再融资长期市场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河南省上市公司在实施定向增发后,定向增发长期市场绩效是具有显著性的长期市场负效应,持有期收益率BHAR为负值,并且持有期越长,BHAR的表现越差于沪深两市的同期收益。  相似文献   

11.
分别对2010年、2011年定向增发前后一年的股票流动性和股权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定向增发之后股票流动性显著下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明显增加。然后就股权结构变化对股票流动性变化进行截面回归分析后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流动性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股票流动性正相关;股权制衡度、管理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流动性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到来,定向增发日渐成为我国股票市场再融资的主要工具。文章从发行条件,发审要求以及内幕交易程度对定向增发和普通增发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分析上市公司更多选择定向增发的原因和交易状况。发现定向增发发行要求低,发行价格可选择性,发行股本无限制等优点,导致定向增发的发行规模远远大于普通增发;同时也发现定向增发的内幕交易程度普遍高于普通增发,而定向增发后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占事件区间总超额累计收益率的比例也远远高于普通增发。  相似文献   

13.
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股票公开增发和定向增发的短期公告效应和较长期的增发实施后一年内的市场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在定向增发的公告效应比公开增发更加积极且显著。从长期来看,无论是实施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都能带来正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且统计显著;但定向增发的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会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明显超过公开增发。这种对象选择的市场效应差异背后是股权分置改革带来的参与各方行为逻辑的变化。对金融监管的启示在于,通过市场建设保证利益兼容要比纯粹限制对象范围更能降低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定向增发可分为三种类型: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和并购型定向增发.市场上以资产注入型进行定向增发的方式最多,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大股东偏好的定向增发方式,而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所涉及的问题也更为复杂,更多的是质疑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是一种利益输送(Tunneling)行为.文章以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为研究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各种相关变量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发现近几年大股东资产注入增发行为越来越倾向为一种支持(Propping)行为.  相似文献   

15.
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效便捷的再融资工具,既可以满足上市公司通常的项目资金需求,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并购重组等多重目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定向增发的主要运作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16.
《财务与会计》2015,(21):65-66
1.A公司通过购入B公司在市场上流通的股票获取B公司25%的股权,对B公司有重大影响.假设该项交易中,A公司使用现金800万元购入B公司20%的股权,剩余5%的股权通过向B公司股东定向增发本公司的股票获得,定向增发总价(约200万元)与该5%的股权股票市价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并购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从2000年开始,通过并购重组而产生的新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经超过当年IPO的上市公司数量。由于涉及大量资产的有偿转移,成功的并购活动往往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融资也就成为并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公开增发和配股相比,定向增发具有增发条件简单、无盈利要求、成本较低、发行审批时间较短、增发规模不受限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徐玉霜 《当代会计》2021,(5):121-122
定向增发是向有限数目的资深机构(个人)或投资者发行债券或股票等投资产品,也称"定向募集"或"私募".其作为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途径,会影响公司的发展,形成股价的波动现象.文章研究了Y公司定向增发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将2017年2月27日作为事件日,以Y公司的定向增发案例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了在定向增发事件窗口内超额收益率的变化,以此判断出Y公司的定向增发事件与股价呈反向的影响,市场反应不积极.  相似文献   

19.
皮海洲 《长三角》2011,(10):9-9
时下行情的低迷,不仅导致新股的大量破发,而且也引发了定向增发股票的大面积破发。据统计,截止9月16日收盘,今年共有105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其中跌破定向增发价格的就达到43只,占比41%。参与定向增发成了时下一项“冒险行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以2007至2009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折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论显示:当企业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增发且支付方式采用现金时,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当定向增发仅面向第一大股东时,在定向增发过程中第一大股东增持比例越大时,会增强仅面向第一大股东定向增发对定向增发折价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