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换代,使得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因此,应该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构筑学科建设平台,重点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农林经济管理学科.  相似文献   

2.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分类解读与重新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对学科含义的理解,通过对现行学科分类的解读,从而对“农林经济管理”的归类提出了疑问。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设置的不合理性,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学科定位与重新设置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自海南大学步入"211工程"建设以来,对各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完善热带特色农林专业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认真分析海南省热带农林教育的特点,从海南大学农林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依据热带农林专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课程体系设置、专业定位、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业经济问题》2007,(1):F0002-F0002
贵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贵州大学较旱建立的3个学科之一,其前身是1941年国立贵州农工学院设立的农业经济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暂停招生,1980年恢复招收本科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农业经济管理硕士授权点,1995年正式招生,2000年经贵州省学位委员会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农村经济》2007,(3):F0004-F000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创建于1954年(原专业为农业经济),1978年恢复本科招生,首批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1981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农业经济专业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同年被评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3年农业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专业)获准招收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建立了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结构合理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8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1人。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七所农林院校发放问卷得到的统计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得出了该专业办学效果属于一般的结论。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方案、构建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科学研究方向、提高专业人才就业能力水平,突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和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8.
特色专业是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建设特色专业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增强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海南大学国家级农林经济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分析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经济问题》2006,(7):F0002-F0002
浙江财经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下设有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校农林经济管理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专业方向——农业资源环境与工程项目管理、涉农企业管理、农村公共政策与农村组织。近5年来,学科梯队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  相似文献   

10.
陈聪 《山西农经》2023,(9):132-134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阶段,农业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在农业生产链得到拓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更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农业经济管理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培养高质量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载体,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息息相关。文章立足于农业经济转型阶段,分析讨论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前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证文化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并对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从文化视角提出农林经济管理类实践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明确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原则;以精神层文化建设为核心,凝练实践创新文化精髓;以制度层文化建设为保障,构建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沃土;以物质层文化建设为载体,改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硬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物经济与高等农林教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等农林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生物经济朝代我国高等农林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生物经济时代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进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新农科建设着力于系统培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基于知识-能力-素养-个性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框架体系,阐释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的课程属性、设计理念、功能框架、运行机制与应用价值。提出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手段的新要求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培养农林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对社会发展、高校教学、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针对农林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三大特点,即具备坚实的农林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掌握娴熟的农林经济管理业务技能、富于积极的农林经济管理创新意识,提出了培养农林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三结合"模式,即"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学科文化与学科建设、学科发展之间有形影相随的相互关系。学科文化,简而言之,是在学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管理为目的、能有效指导学科建设实践的文化体系,也是以文化为内容和手段的科学的学科建设理论体系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受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青年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经济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托,"2013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院长(系主任)联谊会"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会议初定于7月3—4日在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基于机构、作者和研究内容等三个维度,对1955—2019年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揭示不同时期农林经济管理研究的变迁逻辑,对于从整体把握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演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1949—1978年)、改革开放(1979—2001年)和深化改革与全面开放(2002—2019年)等三个时期的关键词,可以看出70年间我国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发生的变迁特征,即从生产关系研究逐步向生产力研究变迁,从政策导向的规范研究向理论引导的实证研究变迁,从农业生产研究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三农"研究变迁。"气候变化"成为最近五年来强度最高的突现词,引领农林经济管理研究向农业资源与环境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9.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充分立足关系国家根本的重大行业领域,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前沿阵地优势等方面扮演着高等教育体系中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角色。加快推进农林经济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育人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背景,在把握课程思政建设聚焦高校育人的价值本源,寻求体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必然性要求的基本思路,解构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剖析课程思政“主体逻辑、要素逻辑、方法逻辑”形成的三重逻辑体系,以此进一步有效探究农林经济管理类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了解新疆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求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