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代人个性培养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极个性品质的作用,激发积极个性品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爱好、性格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特征,也包括许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建民 《理论观察》2003,(4):117-118
素质,是人的先天自然遗传和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内在的综合品质,是人们学习和利用知识的基础,是决定其能力的主要因素。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一路坎坷,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5.
罗德元 《魅力中国》2013,(11):140-140
新的世界,需要的是大批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具备了高素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孩子抓起。数学是学生必学课,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下面谈些粗浅的看法。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阅读     
易献忠 《魅力中国》2009,(23):97-98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什么叫"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在心理学上指一个人的各种心理特征(包括兴趣、习惯、爱好、性格等)的综合,是一个人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同时,每个人的个性既包括许多与众相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环境,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下,在先天素质及儿童不成熟性格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儿童自己主动、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个性不能超越共性。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众多个性的创造,才使人类社会千姿百态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使人类生活五彩斑斓。人类社会是在众多的个性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如果每个人的个性毁灭了,社会的共性也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窒息。我们保护人的个性,就像保护不同物种一样。但是人的个性发展要有个度,就是共性所能容忍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破坏共性.破坏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创造力是一种由知识、能力、个性等因素构成的高品位素质.创造力包括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核心就是创造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树立创造教育思想,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环境和条件,在教学中提倡质疑问难,培养发散思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开展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10.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的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也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培养健康的人格是我们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健康的人格是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分析和学习马克思的优秀人格,无论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还是教育界都是极其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刘卫 《发展》2011,(12):177-177
一、大学生素质培养观念共识 当代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具有其自身特性、环境特性及自身地位和社会地位等社会属性。关于大学生的素质特征,基本认识是素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整体性,以及自身与认知能力、行为等方面相比较的基本特点,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惯性的辩证统一,自然生物性和社会变化性的辩证统一,个体和群众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何军 《发展》2010,(11):140-140
激励教育就是创造一种积极的教育的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动力和内在潜能,培养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促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个性特长等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中起决定性意义的是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既为遗传的、先天的自然因素所决定,也为非自然的即社会性环境所决定,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取于素质教育,文章试图对素质教育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慧颖 《魅力中国》2014,(6):225-22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其目的是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人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要更新理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英语素质的培养,应在体验、实践、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因此,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应该在一种互动的环境下通过各种感官的投人,心灵与心灵的撞击才能展示自己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意义不只在懂得有关语文知识和理解课文,接受课文思想的教育,还在于学会阅读,特别是在阅读活动中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影响着一个人的思维、情感、价值观念,在全方位的活动过程中影响着一个人的素质培养.阅读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就是通过教学使人得到发展,而对于人的发展而言,无论是信息的积聚,还是思维的发展、个性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高品位,尤其是在家庭装修领域里,表现在设计讲个性品位、功能全方位、材质高档化和施工现代化等方面。 追求个性和特色 许多家庭认为,装修不仅是营造温馨的家居空间,达到人与环境的充分和谐和融汇,而且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导作用,展示个性的机会。因此,人们越  相似文献   

18.
孙一冰 《发展》2006,(8):110-110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培养,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培养本世纪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对于工科院校来讲,则显得更为重要. 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基础 根据当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我们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四个方面.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也作用于人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为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打好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邱蔚 《魅力中国》2010,(6X):114-1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人们具备与他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也指出:"要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由此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的品质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教育幼儿愿意与人合作分享,为其一生品德素质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孙亚杰 《魅力中国》2014,(2):263-263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