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指派或当事人委托,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着诸多弊端。本文旨在剖析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期为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司法鉴定是指运用专门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对诉讼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鉴别、判断与认定。在涉及保险纠纷案件中,司法鉴定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司法鉴定的结果直接关乎案件当事人各方的赔偿数额问题,因此,司法鉴定问题越来越引起案件当事人各方的关注。但是,目前,对涉及保险诉讼案件中的司法鉴定程序的启动问题、司法鉴定结论的效力及内容的合法性问题一直以来研究较少,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工程司法鉴定人提供的证据是整个司法鉴定的核心,提供证据鉴定的水平如何直接关联着司法鉴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在此情况下怎么样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当前司法机关改革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愈发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建设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工程造价诉讼案件时,委托具有司法造价鉴定资格的机构,派出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人员,运用专门知识,从专业技术方面对涉案工程造价的正确性、合规性、真实性做出结论,并经过依法成立的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的审查,做出公正的、合法的、权威的鉴定.  相似文献   

5.
陈辰  康钲钰 《大陆桥视野》2010,(6):91-92,96
司法鉴定是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科学和公正的手段和依据。因此,司法鉴定人的作用和管理非常重要。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将司法鉴定事业纳入到国家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鉴定机构多元化引起的重复鉴定、鉴而不决等问题。随后,学术界对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实施、鉴定人的作用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对鉴定人的准人方面还缺少具体的思考和安排。  相似文献   

6.
重复征税是指对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征收一次以上的税收,所得税重复征税主要包括有对已分配利润的重复征税和对未分配利润的重复征税两种情形。所得税在现代税制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防止所得税重复征税问题应该从建立法人所得税制度、对股票红利实行免税、健全国内"税收饶让抵免"机制以及完善免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司法鉴定是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的科学和公正的手段和依据.因此,司法鉴定人的作用和管理非常重要.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将司法鉴定事业纳入到国家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上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鉴定机构多元化引起的重复鉴定、鉴而不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基本的司法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在司法活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透视中国司法鉴定之现状,可发现鉴定机构隶属混乱、司法鉴定机构"自侦自鉴、自检自鉴、自审自鉴"的现象的大量存在、司法鉴定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制度支撑等等问题。为此,改革司法鉴定可采取理顺鉴定管理体制、统一鉴定机构、建立司法鉴定听证制度、司法鉴定人员专业化、行业化管理、制定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条例、统一鉴定标准措施等。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是两个基本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司法机关和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程序。通过学习,既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各自的一些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各自程序中所特有的内容,又要了解和掌握两大诉讼法的共同之处,特别是要重点掌握诉讼的管辖问题、证据问题以及两大诉讼活动的基本程序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现阶段发挥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鉴定人在法律诉讼的专家证人作用更有利于保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鉴定人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享有和承担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对鉴定人错鉴责任的追究上,应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为辅。  相似文献   

12.
保护环境公益是环境保护最重要的方面。在目前的中国,环境公益受到损害主要依赖于行政机关的救济。然而,仅仅依赖行政救济不足以保护环境公益,我们还需要司法救济。环境公益的司法救济途径有二种,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二者在诉讼目的、诉讼主体、举证责任、诉讼效果等方面具有诸多的相同点和差异,比较它们的异同对于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会计鉴定人制度与会计专家证人制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与会计鉴定人制度分别是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涉及经济案件诉讼支持的主要内容,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地克服两种制度各自的缺陷。我国采用以会计鉴定人制度为主,会计专家证人制度为辅的诉讼支持制度,可以有效地弥补会计鉴定人制度的不足,使会计证据能够得到相互印证,提高公信力,真正体现法律的公正性,提高诉讼效率。为使会计鉴定人制度与会计专家证人制度的融合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有些问题还应从法律上进行完善与必要的规范,如会计专家证人的法律地位、适用的情形、鉴定结论的质证、会计鉴定人的法律责任、以及会计鉴定人与会计专家证人的资格要求等等。  相似文献   

14.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其正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专利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之后,当下的重点应是在民法典和专利法确定的框架内解决司法适用中的进阶性问题,并在法教义解释中推动制度落地。基于域内外双向视角,运用多种法律方法释明以“故意”为表征的主观要件并细化以“情节严重”为要义的行为要件,分析比较基数计算的不同方法、倍数确定的实践要素以及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适用关系。分析发现,基于利益衡量考量应将主观状态限定为“故意”并作出合理解释,发挥FTO(FreetoOperate,专利自由实施分析)的作用以限制“故意”的适用范围。同时,在区分认定要素和赔偿要素的前提下对“情节严重”作出整体判断。在计算基数时合理考虑“差额利润法”的适用空间,在倍数确定时主客观双向考量实践因素,并将法定赔偿定位为纯粹的补偿性赔偿。解释论路径下构成要件的适用控制应当秉持积极审慎的司法原则,适时调适司法实践与专利政策的互动关系,实现要件之间的功能分隔与适法统一。  相似文献   

15.
王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68-270
随着社会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不断加剧,这对民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但2012年新民诉法修改增加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内容,但其中对诉讼主体只做出了泛泛的规定。逐步阐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之含义,并通过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阐释实践中民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范围,分别从检察机关、公民、行政机关、其他组织4类主体进行深入理论探究,并对未来关于民事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做出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legacies of the Habsburg and Ottoman Empires on demand for litigation in contemporary Romania in criminal cases. It finds that nowadays a key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historical zones is that in the Habsburg counties demand for litigation increases if the income goes up; in the Ottoman counties, however, the demand remains constant. Furthermore, the demand for litigation in poor counties is smaller in Habsburg than in Ottoman counties. We provide several explanations to this phenomenon and compare it to the anecdotal evidence of culture of judicial appeals in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7.
The question whether authoritarian regimes us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 to improve public governance or only to perform window dressing remains open. To address it, we examine a recently promulgated transparency policy in China that mandates public access to all judicial opinions. We find that local courts fail to disclose more than 60% of their opinions in corporate litigation cases, measured against a baseline of publicly listed firms’ disclosure of their litigation, as required and enforced by the securities regulations. Instead of upholding judicial fairness, local courts disclose cases selectively, displaying favoritism and responding to private incentives. Courts are more likely to suppress the publication of their opinions when the firm involved in the litigation is state-owned or is the defendant in its home court, especially in the year before the promotion of the provincial party secretary. We also find that firms whose cases are disclosed by the courts undergo adverse economic consequences, signaling that they have fallen out of favor with th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环保民间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推动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日益深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成为了学术界探讨的焦点,其中,对环保民间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原告主体资格更是不断进行着深入的探索。通过对相关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环保民间组织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探讨,为环保民间组织在未来环境公益诉讼中路径的选择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未决羁押制度是各国刑事诉讼活动中普遍适用的剥夺刑事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其具体是指有关刑事追诉机关在法院终局判决之前对被追诉人按照刑事诉讼法律相关规定予以羁押的刑事诉讼活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均从保障被追诉人人权角度出发广泛建立了未决羁押制度,以期通过严格的法律程序防止羁押权滥用与保障被追诉人人身自由。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没有较完整意又上的未决羁押制度,而且出现了羁押权行使没有独立的司法审查机制介入等问题。因此确有必要对中国的未决羁押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程序意义上的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20.
准确界定ATM机性质是解决储户“从ATM机中取出假币”这一诉讼纠纷的关键。通过理顺储户与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并结合实际情况从实体、诉讼角度出发分析得出银行应在此类案件中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的结论,并提出对储户在诉讼中证据保全难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