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而且经历了千余年的人文积淀,融祖国文化之精华的儒、释、道于一体,是享誉天下的名山。在已有的研究中,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的研究集中在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的分布上,对其文化内涵研究较少。研究发现,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抗战文化、辛亥革命文化、红叶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湖湘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非常突出,通过深挖岳麓山的文化内涵,可确立岳麓山的"红文化"品牌,并通过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目标市场促销、综合营销、加强管理和服务等措施对岳麓山风景名胜区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2.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莹 《经济师》2006,(6):145-146
文章阐述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两个方面,探讨了发掘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注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文化特征和特色的旅游产品,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文化凝聚着某一地域特有的民风习俗,传承着民族文化传统,因其娱乐性与地域性的特点,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模式遂成为发展区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甘肃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借鉴国内成功的文化旅游模式,实现甘肃省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结合,这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资源只有转化为旅游产业,才能创造经济效益.甘肃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甘肃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产业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甘肃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不足,从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发展格局、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等方面探讨了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山西省的相关旅游业一直发展缓慢,与其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极不相符.调查发现山西并未切实把自身特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在一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大,没能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和利用,以至于山西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不高.本文将RMP(昂谱)分析方法应用于山西省文化旅游开发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相关的保障措施,为提升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形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保亭县是海南省黎苗族主要聚集地,具有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目前旅游项目却集中于自然山水风光。在国内大力提倡生态文化旅游的背景下,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与保亭人文旅游的现状,使其具备了实施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现实可能性。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地,适时调查保亭的人文旅游资源,探讨保亭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对保亭旅游业从文化价值上提升品位与知名度,促进保亭旅游事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属性,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江两山"生态文化旅游区享誉海内外,旅游文化名城的建设初见成效,民俗生态旅游区风格独特,节庆文化旅游项目也得到了深度挖掘."十一五"时期是旅游业旅游产品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主要就湖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其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马欢欢 《经贸实践》2016,(8):226-227
洛阳牡丹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目前,洛阳牡丹文化资源的开发形式主要是文化旅游,包括牡丹园游园赏花和牡丹花会节庆两种形式。而随着牡丹文化旅游的深入发展,管理体制不畅、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足、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日益凸显,因而应从打造牡丹观赏类旅游精品、打造以牡丹文化节为核心的联动性节庆旅游、突出生态山水旅游精品三个方面入手,实现牡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洛阳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0.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2012,32(7):141-146,134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绵山风景区作为山西文化旅游的重要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年代久远且非常丰富,极具发展潜力,但是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未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研究游客文化旅游满意度,对绵山景区旅游资源和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综合品位的上升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偏好和满意度的调查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绵山文化旅游满意度进行综合系统地评价,并对该地文化旅游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英 《产经评论》2012,(1):104-110
区域旅游资源及其评价是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在讨论"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定义区域旅游资源的概念。分析并指出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及由此建立的相应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即所谓的"两分评价法"),对小空间尺度的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着局限性。提出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进行有效评价的"三分评价法",即将区域旅游资源分成显性旅游资源、隐性旅游资源及辅性旅游资源三大类。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类型很多,有如香港、澳门、瑞士达沃斯小镇等等,本文主要以香港为例对小空间尺度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作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于一定的产业规模、发展环境、产业业绩与成长能力。文化旅游是以文化旅游吸引物及休闲娱乐方式为对象,以获得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提升文化内涵为目的的一切自然和人为旅游活动的集合。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及指标层组成了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区域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公式可以衡量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大小,并可根据竞争力得分对竞争力进行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框架下红色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红色旅游整体发展的需要和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的需要两方面分析了泛珠三角红色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意义与机遇,提出开展泛珠旅游合作,红色旅游先行。泛珠三角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区位接近性、资源组合合理性、经济互补性及客源充足性等区域合作开发条件,本文结合目前红色旅游合作开发现状,探讨了泛珠三角区域纵向深度结合、横向广度组合、综合适度整合的红色旅游合作开发方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红色旅游开发的区域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以广东省顺德市旅游业发展为例来论述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摸清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抓住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来做文章。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基础;以区域旅游合作为依托;以区域旅游市场为导向;加快城市发展为条件;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为保障来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研究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湘渝黔边区是指以传统的“武陵山区”为核心区域的3省邻近地区,大致包括湖南境内的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重庆的黔江区,贵州的铜仁地区和黔东南州等6个地州市,是苗族、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集中聚居区,也是全国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归属于国家“西部地区”。区域文化上的趋同性、区域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区域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无序性,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具备一定基础的旅游开发现状、逐步形成的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各地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认识上的渐趋统一以及区域旅游中心的初步形成,使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发展成为可能。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形成,必须着手进行以下工作:迅速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立旅游环线,推出区际旅游联合体和共同市场,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特色文化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