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理解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所涵盖的具体内容,充分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性,切实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全面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科研实践能力,是高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针,也是当前培育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故而,佳木斯大学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着力培养学生对学术科技的兴趣,充分挖掘校园科技创新人才,致力于推动全校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与此同时,打造精品科技社团品牌,完善科技社团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指导队伍,进而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更好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郑晓燕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是一 本关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培养、科技创新能力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开展 的指导教材.该书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大学生 科技创新教育的基础理论、意识培养、能力训练等.结合案例分析,兼顾 了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分析了环境建设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分析了环境建设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第二课堂是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高校第二课堂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完善和提升第二课堂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科技创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直接平台。以推动科技进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必要性,阐述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以佳木斯大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重点问题,展开了关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从加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作以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孙薇薇  杨海 《经济师》2015,(4):199-200
结合地方高校学生、教师以及教学模式的特点,阐述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几点建议。地方高校应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师指导力量以及注重实践环节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突出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树立学校品牌、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欠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既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稳定,更关系到社会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文章在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制约我国欠发达地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凯博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108-110,113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结合,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战略规划的需求,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必要选择。利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山东省科技创新水平,实证分析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结果表明,山东省是银行主导型科技金融模式,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因,而资本市场资金并不是科技创水平提升的原因,据此提出完善山东省科技金融体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及问题分析和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葛龙威 《经济师》2006,(3):88-89
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宏观政策指引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高校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目前许多高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问题,制约着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效性的进一步发挥。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特点及目前存在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的先导支柱性产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其发展的内生动力,然而现在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快速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增强创新自信,注重基础研究,健全体制机制和发挥政府领导作用四个方面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精英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内在要求,以沈阳理工大学为例,构建以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为统领,以科技创新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化、品牌化。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3,(7)
运筹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运筹学课程教学实践,提出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是促进高校与企业双赢发展的有效机制,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因此,需要从校企合作模式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关系出发,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科创能力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主要路径,也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新经济"形势下,我国从以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向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变。现阶段,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制约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引进技术的路径依赖、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有限、科技创新项目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制度不完善、科技创新主体与投资方目标不一致。在"新经济"背景下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应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服务于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时代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高等院校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新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课外科技活动,提升创新能力的训练;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创新能力训练;改革考试方法,实施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经管类高校。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吴丹  胡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20):128-136
科技创新规模扩张和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是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两条关键途径。基于现有研究鲜有结合科技创新规模和科技创新效率开展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现状,采用因子分析法,系统筛选国家科技创新规模影响因素,并结合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评价不同时期国家科技创新效率变化指数,以及中国与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差异性。研究表明,R&D投入强度、R&D研究人员、专利申请量、科技期刊文章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科技创新效率是影响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指标;1991-2014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呈指数增长态势,有力提升了国家科技实力;全球10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水平除日本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九国整体呈小幅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