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力资本是个人重要的一种资本。它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民族其人力资本是否存在差异呢?我们利用广西的调查数据,发现中国的人力资本存在民族差异,汉族的人力资本比少数民族丰富,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主讲语言和普通话水平与汉族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在职业培训方面少数民族和汉族不存在差异。因此,少数民族要缩小与汉族的人力资本差距,主要应该从文化程度、主讲语言和普通话水平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两晋闽中寺院与汉族移民王荣国两晋福建出现了佛教寺院。福建佛教届汉传佛教系统,不言而喻,汉传佛教信仰的基本信徒是汉族民众。汉族本非福建的固有民族,而是从外部迁徙入闽并发展起来的。汉至两晋时期,北方不断有汉族移民入闽。所以对“两晋闽中寺院与汉族移民”进行...  相似文献   

3.
分析游人“不游跑马山终身遗憾,游了跑马山遗憾终身“的怪圈。找出存在的问题,并从跑马山特有的情歌文化入手提出把跑马山建成一座以情歌文化为主题的情歌文化城市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4.
理想与现实是人们存在的两个维度,其内在根据则最终来自人的本体论存在方式的分裂。马克思主义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把两个维度统一在一起。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解决理想与现实的张力的问题上态度不同,本文考察有代表性的三种态度,指出两个维度之间的张力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在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民族性是先进文化的源泉,而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一定的社会阶级或集团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社会的整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即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王春英 《经济师》2012,7(2):65-67
社会保障是一种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文化价值观念。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汉族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人口众多的民族,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90%以上。汉族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民族,5000年的社会保障文化有着与其他民族共有的而又有不同的内容。我们有义务弘扬各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清除种族歧视和民族偏见,做到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个民族在互相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和生活,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数字资本是资本与数据紧密结合形成的一种新资本形态,其本质是资本利用技术将数字经济的最关键生产资料(数据)私有化。经济正义正是这种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变革的必然产物,是政治国家规制数字资本的价值表达,拥有独立的存在地位和独特的价值功能,能够拓展和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种类和内容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我国既要发展数字经济、利用数字资本,又要努力推动实现经济正义。二者价值立场不同,张力客观存在,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须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以制度破解困境是一个稳健可行的方案。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表明,数字资本具有制度可塑性,其发展模式不取决于资本自身,也不是唯一的,而是取决于国家的制度塑造。据此,我国可以构建由政治基本制度、数字经济价值观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经济法治制度和政府主导的技术规范制度共同组成的“四维”制度塑造体系,不但能有效舒缓张力,而且可以使数字资本在连续的良好的制度塑造过程中回归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9.
江静 《时代经贸》2013,(4):176-177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团体辅导这种新的模式的实践运用,进一步丰富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将团体辅导、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一对一咨询辅导三种教育方武的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民族文化最大特点在于其保持相对完整的文化民族性和显著地域性。在经济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如何实现民族性与开放性有机结合、原生性与产业性现实结合、观念性与商业性有机统一,强调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性开发对于国家民族文化力建设是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湘南、湘北民歌是湖南民歌中的重要部分,由于两地区分别位于湖南的南北两端,因此在湖南民歌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两地民歌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地在方言、民族结构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舞台表演艺术作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紧密相连。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舞台表演艺术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是一种特别的美学现象。它通过诠释一种意象,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共振;它能促进内心情感的表达,帮助演唱者更深层次的挖掘歌曲的内涵;它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通过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建立起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总之,它是促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由汉、黎、苗等民族民系聚落构成的多元化地域景观是海南岛乡土景观的有机组成方式。语言是民族民系文化区划的重要标识,基于海南岛的语言分区,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选取各语言分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的关键指征,结合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海南岛民族民系传统聚落景观3个显著的分异特征。1)在选址偏好上具有汉族聚落海拔低、黎苗聚落海拔高的特点;在聚居地规模上具有汉族聚居地规模大、黎苗聚居地规模小的特点。2)在用地布局上汉族多采用集约式布局,黎苗则为分散式布局;在街巷肌理上汉族聚落较为规整,黎苗趋向自由。3)在民居组织方式上汉族为围合式,黎苗为开放式;在建筑平面形制上汉族为合院式,黎苗为独栋式。海南岛的聚落景观多元化是建构在岛屿本身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可成为海南岛保护与开发的出发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歌曲艺术往往能够从一个侧面记录社会历史的变迁。以时间为中轴,以社会发展为脉络,从建国以后、文革时期、文革结束后近十年三个历史时期对安徽当代歌曲创作及发展历程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可揭示出一首歌曲创作的过程,从中验证歌曲与时代、与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诨,又称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中使用、制造滑稽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来自以滑稽、戏谑为主的宋杂剧,但在戏曲中只作喜剧性的穿插。”在元杂剧这种成熟的戏曲形态中,自然会对这一“喜剧性的穿插”有所继承和发展,甚至可以说它是对公元前五六世纪以来的俳优活动、六朝汉魏以来的角抵戏、歌舞戏和参军戏、民间表演艺术中滑稽传统的吸收和提炼。科诨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滑稽传统使人发笑,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它对戏剧的表演体制、形象刻划、剧场调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Popular music has not yet been widely considered by popular geopolitics practitioners. This paper develops such a perspective, using the US–Mexico border as a case study. In the area, the classic corrido and the more recent narcocorridos are flourishing. Their lyrics, exalting the deeds of border trespassers, usually represent the border as a superimposed boundary. Around the border, other more hybrid kinds of music stand for a very mixed borderland. The border is also portrayed in Anglo songs, referring to the ‘South of the border’ experience. In these, depiction leaves room for a different perception, since the border is represented as an open frontier, easy to cross, to find an abundance of girls and alcohol on the other side. Popular music can also offer a metaph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US–Mexico border, transforming it from a local space to the symbol of all global power asymmetries, as in Manu Chao’s songs.  相似文献   

17.
Chen Liu  Ning An 《Geopolitics》2013,18(3):606-625
Based on the notions of ‘popular geopolitics’ and ‘practical geopolitic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China’s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are represented and reproduced by the popular songs in the CCTV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Spring Festival Gala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1983–2013). Drawing on the (con)textual and visual analysis of 539 popular songs, how geopolitical knowledges are represented and reproduced by these songs and how these songs are involved with China’s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are analysed. The main argument of this article indicates that the official regulated popular songs in the annual Gala can be considered as important constitutions of China’s state apparatus which aim at propagandising and legitimating the official geopolitical strategies on both internal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As research of the geopolitical engagements of China’s popular music, this article might also be read as a contribution to wider literatures on popular and practical geopolitics from a non-Western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官方话语中,“民族”根式念既被用来指称各族全体,又被用来指称国内各族。一些学者对此表示不满,并提出使用“族群”根式念来指称国内各族,从而引起一场“族群”与“民族”概念之争。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与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关于民族话语的政治斗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何要在两个层面使用“民族”概念,并对当前这场概念之争提出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桐城十番锣鼓是安徽桐城地区一种历史悠久、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艺术。它源于苏南十番锣鼓,又融入桐城民间音乐,在乐队组成形式、记谱状声字、曲式结构等方面有所创新。只有政府、民间艺人和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濒危民间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uses a recently compiled dataset on the UK album sales to determine which factors contribute to best-selling album sales success. We control for factors including length of time since release, nationality of artist, artist type and album type, testing the increasing returns to information hypothesis. Information on general public online review scores for the albums in the dataset allows for a strong test of the accuracy of online reviews in predicting music sales, as online reviews are a relatively recent phenomenon, while the release of many of the albums predates the widespread use of Intern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