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李欢 《经济研究导刊》2013,(12):264-267,280
鲁迅和沈从文同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大家,在乡土小说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开中国乡土小说之先河,沈从文则开拓了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新领域。从“未庄”千疮百孔的丑陋,到“湘西”人性化的美好,无论是文化批判与启蒙主题,还是人性关照与诗意审美,鲁迅与沈从文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精神脉络。从鲁迅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的文学理想、审美意蕴、艺术表达、语言风格四个方面的比较中窥见鲁迅主“理”,沈从文主“情”;鲁迅重写实,沈从文重写意;鲁迅立足于现实主义,沈从文立足于浪漫主义的迥异创作风格,并从中比较出在对中国问题的体验认识上,鲁迅与沈从文以属于自己的独特视角透视乡土中国,解读乡土文化。他们走的路虽然不同,但爱国之心、忧国之情同出一脉,“改造国民性”与“重塑民族品格”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的生命意识丰富而深刻。沈从文对现代都市颓废灵魂的疗救,对乡村生命形态停滞的隐忧,对现代性后果的救赎和对民族灵魂的重铸。以及其在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的艰苦探索,都鲜睨地体现了他生命意识的终极旨归和其丰厚而深邃的思想意义.这必将给现代以及将来的人们以广阔而悠远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十年,沈从文研究不仅广阔复杂、丰富深刻,而且在诸多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这主要表现为沈从文思想及其创作价值研究获得很大进展,沈从文与传统文化及湘西地域文化之间的特殊关系得到深入阐释,沈从文与国内外作家的比较研究愈加广泛深刻,沈从文作家之外的工作业绩研究成果彰显,沈从文分期研究与《边城》等单篇作品研究喜获丰收。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社会也已经发展成为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多元化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高校的音乐教学方面,多元化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水平以及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围绕高等学校的多元化音乐教学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音乐开放教学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它作为素质的重要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一个音乐家,每个学生都喜欢在音乐中游弋。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音乐有着无穷的魅力,精彩而美妙的音乐可以令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获得澄净。《感恩的心》在音乐课中教学是一种对感恩文化的全新诠释,其加深了对我们心灵的震撼与洗涤。  相似文献   

7.
魏英杰 《商周刊》2013,(9):104-104
“一个战士,要不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是凤凰沱江边沈从文先生墓碑上的碑文。沈从文魂归故土已20年,若是今天回去,他恐怕也认不得故乡模样了。4月10日开始,进入凤凰古城的游客,不论是否参观古城内景点,都将统一收取148元门票。相对于以前只针对古城景点收费,如今的“一票制”被人调侃成:在古城漫步都要交钱了,毫无疑问,许多人对这种收费方式表示反感。  相似文献   

8.
戴海虹 《经济师》2008,(7):119-120
欧洲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作思想和技法对后来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影响深远。文章对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朱盈锟 《新经济》2006,(12):102
对空间建筑的雕塑表现形式以及自由三维度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奥地利的建筑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这种现象在类似的领域在一定的方式上有着它的根源,这个根源属于一个国家数世纪的丰富文化遗产。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文化积淀,不仅诞生了与其相媲美的音乐,还诞生了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赵杰慧 《经济师》2014,(8):251-251
唐代文化的发展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高峰,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把唐代音乐比喻成这段发展中一顶受人瞩目的皇冠,而唐代俗乐歌舞大曲无疑是这顶皇冠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珍珠。唐代的俗乐歌舞大曲是对后世音乐发展影响极深的音乐体裁,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体裁。文章对唐俗乐歌舞大曲的发展状况和它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迅猛,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音乐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应当立足于音乐市场的消费需求,以"生产一营销一消费"为基础模式,创新性地构建了现代音乐产业的运营新体系,让音乐产品的生产和音乐服务的经营消费日益专业化和规范化.《音乐产业论》(汪月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聚焦于现代音乐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架构了系统化的音乐产业研究框架与体系,全面阐述和解答了音乐产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和关键信息,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的丰富经验,全方位探索了现代音乐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与创新策略,对我国音乐产业的现代化变革与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音乐的基本学科,视唱练耳既注重技术上的训练,同时也强调将通过听觉所获得的音乐材料转化为具体的某种情感。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介绍了关于视唱练耳和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阐述了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之间的关系,并论述了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以及影响,期望以此能不断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她不仅有着秀丽迷人冰雪的风光.更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传统,特别是“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创办.让哈尔滨这三个字乘着歌声的翅膀传遍祖国各地。  相似文献   

14.
胡玉梅 《大陆桥视野》2013,(12):155-156
目前,我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三个类别,其中的第三、传统音乐,第四、传统舞蹈,第五、传统戏剧,第六、曲艺,第七、杂技,都是与舞台表演艺术有关的传统艺术。这一类传统艺术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共有特点,也应当采用不同的传承、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为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美感,至始至终都贯穿着美育教育的理念,而音乐素质教育则是美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我国高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而言,许多高校也实施了音乐素质教育.尤其是许多高校面对广大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开设了音乐公共课程,这对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对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美育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则主要从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对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万志  段力 《时代经贸》2014,(4):225-225,228
当今时代,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和音乐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卡拉OK作为以大众消费为基础的音乐商品已经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客观趋势。卡拉OK的流行最直接的反应了以卡拉OK为主体的音乐文化消费,它的发展与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卡拉OK的流行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深思。本文试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解析卡拉OK在中国的发展及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何宇 《经济研究导刊》2009,(32):201-202
音乐作品是艺术门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德育价值,而对这一价值的研究对人的德性修养有着积极影响和实际效应。音乐作品的鉴赏过程就是受教育者的审美体验过程,优秀的音乐作品的美虽然首先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它脱离不开欣赏者的感知、体验与评价的审美意识活动。加大音乐基础知识的普及,将会使人们更多地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法,真切感悟创作者的思想心路,正确传播音乐作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刘乃天 《经济师》2012,7(2):146-147
艺术包含着不同的门类,这多种艺术门类又往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或综合的艺术形式。尤其是随着艺术的发展,这样的联系更加密切,音乐和舞蹈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组合。那么,音乐和舞蹈是什么?他们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音乐在舞蹈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学习和掌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文章从探析二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对其概念、共同点、作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音乐与舞蹈的相融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政教育多年来遵循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暴露出许多问题,内容枯燥,老生常谈,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甚至存在较明显的抵触心理,这样无法保证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高校思政教育从内容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必须进行系统化的改革。音乐教育与思政教育看似毫不相干的二个领域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音乐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具有教化和育人的作用,这与思政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将二者有机融合,通过强化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育合力、开展主题音乐教育及实践活动等路径,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紧跟时代步伐,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增强音乐教育的感染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林鸿霞 《大陆桥视野》2016,(12):234-234
音乐是现代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开始发生了变化。为了应对新的教育方式,中小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从探讨音乐教学模式的时代背景着手,研究了音乐教学模式,以及音乐教学模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