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租赁权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租赁权的性质分析,发现租赁权债权说、物权化说难以令人信服,得出诅赁权的性质应为物权。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租赁权的法律性质与物权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应物权制度由“所有”向“利用”为中心转变的历史潮流,法律必须考虑维护不动产租赁权权利人的物权利益,才能充分发挥不动产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应有效能。本文对不动产租赁权作为用益物权的法律性质与物权定位进行了探讨。有关土地房屋不动产租赁权的物权性研究。对于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物权法体系和制定民法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肖迪 《企业家天地》2011,(5):178-179
“买卖不破租赁”和“抵押不破租赁”规则突破了租赁权的债权性,赋予了租赁权的对抗效力。然而,这两条规则存在的结构性硬伤降低了交易效率,与立法保护承租人的目的背道而驰。明确租赁权的债权性质,破除“物权化说”的影响,以登记对抗主义为原则是对租赁权对抗效力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未登记物权与租赁权之对抗关系仅指,未登记的物权人能否否认租赁权的存在。仅在租赁物已经交付时,租赁权成为了"取得某种物的支配关系"的债权,具有优先于未登记物权的效力。也就是说,租赁权与物权的效力顺位取决于租赁物的交付和物权的登记何者在先,只要租赁物的交付在物权的登记之前,则无论物权的设定和租赁权设定的先后顺序,租赁权均优先于物权。  相似文献   

5.
关于"租赁权"本质之争,有三种学说:"债权说"、"物权化债权说"和"占有权说"。文章对这三种说法加以评析,认为租赁权应该以用益物权加以立法规定。在此基础上阐释我国的建立屋租赁登记制度的必要性,并针对我国现行的房屋租赁登记规定,提出新时期房屋租赁等级制度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理论界目前存在债权说、独立权利说和救济权说等诸多观点。物权请求权性质难以界定的原因在于对物权、债权权利属性的认识不明,应当摒弃物权属支配权,债权属请求权的传统观念,从请求权与基础权利的关系中推论:物权请求权的性质——是物权的一项权能或效力。  相似文献   

7.
民法区分物权、债权,二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对世效力的有无。在“买卖不破租赁”的情形,由于“租赁权”超越债权的相对效力而具有了对抗第三人的效力,此即所谓“租赁权物权化”的表现。“租赁权物权化”关系到善意第三人的保护,可能影响交易安全,因而不能不搭配一定的公示措施以衡平对承租人与受让人的保护,保障交易安全。本文讨论立法在“买卖不破租赁”情形中的利益衡量,并进行两岸相关立法的具体比较,以指出大陆地区有关立法中公示措施的缺失,并探讨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当得利制度在我国立法中的规定显得简单抽象而且欠缺可操作性,对于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也未具体规定。学界对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不同观点,即竞合说与辅助说。在我国目前立法对请求权类型化理论不够明晰的情况下,采竞合说对受损之当事人更有利,竞合说也是目前主流观点。不当得利制度原本是对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的一种修缮,但是,我国民法不采无因性理论。竞合说并非必然,也非必要,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应采辅助说。  相似文献   

9.
依据通说,物权行为理论之物权行为独立性、无因性及形式性均为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项,皆无法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准确的认知。故要探讨物权行为无因性,得从物权行为理论入手。而物权行为理论,实乃以意思表示为基础创设的东西。本文对物权行为的理论溯源、发展、有关争论及物权行为中的意思表示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评析,认为我国应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无因性和形式性。  相似文献   

10.
公司董事会经营权不是传统物权理论中的任何一种物权,也不具有物权的性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性质模糊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界线。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思想根源上看,正是受了物权至上观念的误导。国企改制成公司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