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敏 《商业研究》2005,(13):62-64
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源,对于由不同企业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形成的虚拟企业而言,对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之成为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必然选择。探讨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原则,并系统地建立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行为展开定量研究。文中充分考虑虚拟企业的特点以分析各种因素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并鉴于虚拟企业的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存在领导与从属的关系,采用了动态博弈理论建立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最后,本文分析了核心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知识共享的基本条件,从而为促进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提供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共享在虚拟企业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在不同情境下虚拟企业内隐性知识主体的知识共享决策,根据相应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虚拟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对策,以期实现隐性知识的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虚拟企业应运而生。虚拟企业的特征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失效,需要运用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模式。从内在逻辑上来看,虚拟企业有必要采用这种知识管理模式,而知识管理模式也适宜于虚拟企业。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包括建立知识管理型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构建个人、团队、企业、跨企业四维知识管理体系,加强成员企业内部知识的整合与共享,加强跨企业间网络知识的集成与创新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虚拟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已初步具有一定的市场和竞争实力,并具备了一些自己独有的技术和非技术的优势,但在企业竞争环境由国内转向国际、企业的竞争范围和竞争空间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为了顺应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发展我国虚拟企业,应提升虚拟企业中实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知识积累,换取知识创新,整合优势资源,培养虚拟企业文化,实现虚拟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虚拟企业研究项目NIIIP、欧共体最大的虚拟企业研究项目PRODNETII以及1991年美国国会的一份报告对虚拟企业的本质都有一个共识,即"通过企业间合作,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机遇所需资源的约束问题"。然而,它们并没有回答为了"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机遇所需资源的约束问题,企业间为何要合作及采取何种合作形式"这个基本问题。本文将以企业资源观理论为依据,从企业资源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即对虚拟企业的形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虚拟企业中的知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企业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为依托,为共同快速响应市场机遇,由不同的企业组成的共担成本、共担风险、共享适应和技能的动态联盟。虚拟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具有很强的成长潜力的研究领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虚拟企业的知识传播分为四个阶层,虚拟企业之间的知识传播是知识传递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类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类虚拟企业模式的ABC(Agents to Business to Consumer)电子商务模式合作者之间知识创新的问题。以虚拟企业的知识流为基本框架展开研究,对虚拟企业中知识变化的每一个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运行机制、管理策略等问题,为电子商务合作者的管理提供理论借鉴。基于以上的研究总结出虚拟企业知识创新机制,为虚拟企业知识创新机制的建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虚拟企业会计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虚拟企业利用和集成不同企业中的互补资源形成竞争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途径,是企业未来的主要组织形式,其前景诱人。但也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挑战。分析虚拟企业会计信息特点,虚拟企业会计核算对象应确认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六要素。  相似文献   

10.
赵馨 《现代商业》2012,(18):100-101
知识管理伴随知识经济产生,以提高知识活动效率和效益为目的,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把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集成创新导向下的知识管理模式,并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对集成创新过程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有效的进行知识挖掘和创新,最后给出运用知识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几点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家斌  邵慰 《商业研究》2007,(11):45-48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知识密集型企业对国家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知识的获取与运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建立,研究适合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的知识管理模式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李蕊 《中国流通经济》2012,26(9):97-103
2008年以来,外商在我国零售业的投资在规模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引发了业界关于外资迅速扩张是否会造成零售业被外资控制、外资企业是否会抢占内资零售业优势资源等争议性话题,文章分别使用省际面板数据、地区面板数据、业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外资扩张对内资零售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整体而言,外商在我国零售业投资的加速扩张,并没有挤占内资零售企业的优势资源,外资零售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并没有对内资零售企业构成明显的就业挤出效应。内资零售企业在面对外资零售企业迅速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时,应着力通过跨地区并购、跨行业并购、自愿连锁、内资并购外资等方式壮大自身规模,实现优势资源的重组,发挥规模效应,同时需要反思内资零售业目前联营模式过多、自营模式过少的弊端,通过提高自采比例、培育自有品牌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快速捕捉多变的、竞争的市场机遇,中小型虚拟企业需要提升其整体竞争力,而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则是提升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知识转移概念的综述来界定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定义,探索其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并根据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中小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机制与影响因素模型以及中小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关系模型,从虚拟合作、知识技术、市场因素、情境因素和风险因素五个方面对影响中小型虚拟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丽  孟晋  刘飞 《中国市场》2008,(49):43-44,70
作为社会再生产中间环节的服务部门,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其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至关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又面临新的挑战,必须适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逐渐关注战略性资源寻求,其中知识寻求日益受到重视,并借由子公司向母公司的逆向知识转移获取东道国先进知识资源,因此探讨逆向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研究该论题的主要文献入手,探讨了母公司战略组织和能力制度两类因素对逆向知识转移的积极调控作用,前者包括国际化战略导向和母子公司控制程度,后者包含吸收能力和转移支持制度,同时在总结现有研究特点基础上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模型、知识管理过程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矩阵为构建基于知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型打下坚实基础。文章基于知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型,站在新的研究视角,将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与知识的获取与存储、传递与共享、应用与创新过程相结合,并将人力资源开发的六个阶段划分为关键环节,为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只强调对员工的开发而忽视对各级管理者素质的提高等问题,企业必须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机制、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加强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相似文献   

18.
知识型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首先阐述了知识型员工及其忠诚度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因素,最后提出了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nteced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emerging economy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MNEs) through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Using a panel data set of 1138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made by 515 India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MNEs) during 2000–2013, it examines interactions of in-house resources with experiential and non-experiential knowledge to explore how EMNEs manage and exploit their knowledge base when internationaliz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ia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have ‘interface competence’. They combine in-house resources with experiential market and externally source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for undertaking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The Uppsala model provides insights in analyzing the role of market knowledge and the Global Factory model helps in analyzing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 by EM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