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生活中不可分离的精神支柱 ,青少年的政治、价值、道德取向转向了来自于网络不断地创造出来的、未来社会的神话 ,这些“网络神话”———网络文化令我们青少年一代心荡神怡。面对这些神话 ,我们发现 ,应该放下鼠标认真想一想 :网络从哪里来 ,什么是网络文化 ,它对我们青少年一代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2.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为我们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越轨行为。青少年作为网络的庞大目标群体,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网络越轨行为。本文以青少年作为网络越轨行为的主体,界定青少年网络越轨的主要类型,从社会学的角度加以指导,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成因。针对这些成因,提出相应的社会对策,寻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青少年网络越轨行为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作为“数字的一代”,是网络流行语生成和传播的主体。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的一种变异,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产物。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可以满足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找到群体归属感,并为青少年提供一种参与社会的途径。同时,这也是青少年亚文化的映射。在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了解并探究网络流行语,及时洞察青少年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变化,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用创新的方法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通过优化网络环境,引导青少年在网络流行语带来的价值冲突中提高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关注。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围绕网络文化的特征简要分析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以及面对这个严峻的文化变革,我们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符号互动视野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网络世界的生活日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约束力相对较弱的虚拟世界,人们能够自由地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甚至颠覆传统的文化价值和语言习惯,这些特性都对时下“90后”青少年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火星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目前这种特殊的网络语言符号已为青少年群体广泛推崇并视为他们自己的独特语言体系。从符号互动的视角分析这种新兴的亚文化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及其运用于日常生活所引发的矛盾,旨在如何理性看待该现象并正确引导青少年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6.
浅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为青少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了巨大便利,同时由于沉迷网络而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也屡见不鲜。青少年网络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诈骗、抢劫、性侵犯案件增加等特点。应该通过完善青少年保护立法、加强网吧管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增强青少年自我防范意识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7.
犯罪学视野下的青少年网络被害是指青少年因接触网络而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与一般网络被害不同的特点。造成青少年网络被害既有社会的原因,又有家庭的原因,还有被害人自身的原因,因此,要防范青少年网络被害,还是要从社会、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等层面上寻求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青少年的价值观也在急剧的发生变化.卡通文化以其独特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为此,我们要通过卡通给青少年以真善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周航 《企业家天地》2010,(9):152-153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起,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网络已经成为继电视之后对人类文化传播最具影响力的媒介。中小学生都是一代风华正茂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不良文化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误导了青少年行为的失落以致违法犯罪。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抵御和消除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喻辉 《企业家天地》2010,(2):195-195
网络虚拟世界,已成为青少年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绪宣泄的重要平台,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强对伴着数字和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上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把尊重教育与受挫教育结合起来,把自我教育与群体影响结合起来,要把网络建设与开展活动结合起来,促进青少年品德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网络技术的应用会给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网络传播提供方便,网络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是,新的技术必然带来新的网络问题,传播不良信息、刊载虚假错误报道、宣传封建迷信、刊登违法广告等这些网络弊病是否会随着参与网络人群数量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把关”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但可以通过加强立法、技术手段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色情具有隐蔽性强、蔓延迅速等特点,对青少年的心理、生理、行为等带来了巨大危害,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侵蚀,通过采取加强行业和网民的自律、建立网络分级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倡导优秀青少年文化等措施以消除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网络文化基本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它具有内容广泛、功能多样、传播迅速、环境开放、作用广泛等特征。网络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日趋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定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领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了更好地探讨网络文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必要对网络文化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络玄幻小说与中西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在原型、神话色彩、生命意识以及叙事模式上受到中西神话原型及原型背后的故事的影响。网络玄幻小说将其中可以利用的原型故事拿来为己所用,对其进行重述和演绎,使古老的神话在信息时代全面复活。这种现代化的复活,不仅展现着传统文化绵长悠久的生命力,而且体现着当代中国网络玄幻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承继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网络流行语兴盛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成为虚拟空间的主流话语。它以其简洁性、创造性以及幽默性而广受青少年的喜爱,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交流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体现了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青少年心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弱化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及其特征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大学生作为易感人群,网络人际交往给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我国互联网用户中80%左右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这其中90%以上又都是大学生。上网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会生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社会闲散青少年主要包括大城市因土地征用而“被动致富”的城中村青少年群体,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不肯就学、拒绝就业、无人监管的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这些闲散青少年成为吸毒、赌博等违法犯罪的高发人群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必须引起政府和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应尽快采取综合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和转变。城中村青少年由于自身的特点,传统社会管理方法对其渐已失去效用,我们应当建构起包括基层政府、社区、家庭、社会和司法在内的综合管理体系,并力求实现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影响当今政治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开放的网络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随之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应对网络文化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确保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推广与普及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在拓宽青少年认知结构空间、促进其情绪宣泄和培养青少年多元价值观的同时,也容易导致青少年认知能力迷失、人际关系淡漠、生活意志丧失、抑郁、焦虑、敌对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我国当前在青少年网络心理问题的治疗过程中,存在着禁止青少年上网、只进行德育训诫、重治轻防和治疗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等问题。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应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注重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结合并提高青少年网络心理疾病治疗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