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卡尔多事实描述的是发达工业化经济在短期内的现象,如果我们考虑欠发达国家,或者考虑工业化早期,卡尔多事实所反映的规律就会消失。一般而言,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产出水平两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驼峰形(hump-shaped)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关系是由于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即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比重变化)以及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引起的。进一步,本文提出了两种相互竞争的模型,一种认为经济增长由工业部门驱动,另一种则认为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两种模型都与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吻合,至于哪一个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现实,则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
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晓光  龚六堂 《经济学》2005,4(3):583-604
卡尔多事实描述的是发达工业化经济在短期内的现象,如果我们考虑欠发达国家,或者考虑工业化早期,卡尔多事实所反映的规律就会消失。一般而言。人均产出增长率与人均产出水平两者之间表现出非线性的驼峰形(hump-shaped)关系。本文认为,这种关系是由于经济内部结构的变化(即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对比重变化)以及城乡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引起的。进一步,本文提出了两种相互竞争的模型。一种认为经济增长由工业部门驱动,另一种则认为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两种模型都与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吻合,至于哪一个模型能更好地反映经济现实,则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政府规模和经济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建立一个不同地方政府(落后及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增长模型来考察政府规模对一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认为政府规模和人均产出的收敛速度呈倒U型的关系.针对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该文认为,造成这一不收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支出的低效率.文章还发展了一个新的计算收敛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建立一个不同地方政府(落后及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增长模型来考察政府规模对一国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认为政府规模和人均产出的收敛速度呈倒U型的关系.针对中国的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该文认为,造成这一不收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支出的低效率.文章还发展了一个新的计算收敛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的增长动力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勋 《经济导刊》2011,(11):59-60
关于经济增长概念的界定,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从总量的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全球或某一国家、地区产出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某一阶段的持续增长,即实际总产出的增长;另一种则将其定义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站在经济增长度量的角度。两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济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现有研究的不足,通过协整理论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测算了1952—2010年经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均资本、经济制度变迁及人均产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制度变迁在长期对人均产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短期影响则十分有限;如果以1978年为分界点,则经济制度变迁在改革开放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改革开放前。  相似文献   

7.
《技术经济》2015,(11):117-126
基于RCK模型,放松了效用贴现因子不变的假设,将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与时间偏好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人口因素(即人口规模和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稳态消费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稳态消费和产出两者均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正相关,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稳态资本和产出。基于199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与人口规模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消费、减小人口问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津津 《经济研究导刊》2013,(31):252-255,276
利用2001--2010年中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认为就长期而言,城市化水平可以决定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不能决定城市化水平。通过估计不同地区的城市化产出弹性,进一步分析不同省、市、自治区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出西部区域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大,中、东部区域部分城市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抑制经济增长。据此建议通过改革户籍制度、优化城市规模结构、重视城市化质量来提高城市化水平,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美国经济学家索洛(Solow)首先建立了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决定产出的主要生产要素是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并且两种生产要素之间是可以替代的,而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1]1957年,索洛又在自己关于经济增长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技术的概念,他认为单位产量的变化、劳动力的教育程度以及科技进步等因素都属于“技术变化”因素。[2]遗憾的是,在他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却只是通过时间因素t来反映技术变化,并没有具体分析各因素是如何对技术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技术增长率的部门差异和经济增长率的“驼峰形”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迄今的长期经济增长历史表明,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驼峰形"特征,即中等收入时增长速度快,人均收入水平高时次之,收入水平低时最慢。经济增长的历史同时表明,增长速度快的时期几乎都伴随着经济结构剧烈变化。本文试图在新古典理论框架内,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驼峰形特征以及促成它的经济结构变化。数值实验表明,模型结果合理地解释"驼峰形"的经济事实,而且与Kaldor事实和Kuznetz事实同时相容。  相似文献   

12.
Does the Mortality Decline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analyzes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effects of declining mortality rates on fertility,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if individuals are prudent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about child survival, a decline in an exogenous mortality rate reduces precautionary demand for children and increases parental investment in each child. Once mortality is endogenized, population growth becomes a hump-shaped function of income per capita. At low levels of income population growth rises as income per capita rises leading to a Malthusian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whereas at high levels of income population growth declines leading to a sustained growth steady-state equilibrium.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使用头程运费刻画国内不同地区面临的进出口阻力,考察内生国际贸易与经济绩效的关系。IV结果表明OLS并没有高估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旦控制了国际贸易,沿海地区并没有表现出更为出色的经济绩效;若国际贸易量提高1%,那么该地区人均GDP可望增长0.19%—0.22%。工具变量通过了严格的相关性和外生性检验,子样本敏感分析和控制变量方法保障了结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该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相似文献   

15.
We assess whether the introduction of private equity capital markets affects economic growth in African countries. We address this issue by focussing on stock exchange markets as the predominant type of new equity markets, using a Diff-in-Diff regression method. The analysis uses a panel data set from 48 Sub-Saharan countries over the time range of 1970–2018. 23 countries are part of the “treated” group – which introduced international stock exchanges – and 25 “untreated” countries serve as the control group. Our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time period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stock exchange markets, GDP per capita rises by the amount of 532 US$ (around 40% of the Sub-Saharan average)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equity capital markets in the treated countries. Over the ten years post introduction, the effect is hump-shaped, with effects becom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rom the first year after implementation, with a peak in the 5th year, and it then becomes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from then onwards.  相似文献   

16.
周建 《财经研究》2007,33(7):82-91
文章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动态相关系数、小样本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十一五”能源利用效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统计分析,并对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了系统论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世界银行对2005年中国实际GDP存在50%的低估。其在估计中所使用的城镇及周边地区价格指数高估了整个中国的平均价格水平,因此低估了实际GDP。修正这一指标则意味着中国的实际GDP将会在更短的时间内——2013年甚至2012年——超过美国,而不是IMF所预测的2016年。  相似文献   

18.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of the effects of annexation on municipal expenditures and municipal efficiency have yielded mixed results. Here it is argued that as municipalities grow through annexation, there may be administrative and service delivery efficiencies that, at least for a time, more than offset the inefficiencies of a heightened degree of monopoly power in the provision of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the rates of growth of both per capita taxes and per capita spending will decrease with annexation. Eventually, though, administrative and service inefficiencies are likely to develop as the city's geographic area and population base increase, and monopoly inefficiencies are likely to worsen. If this is the case, then the rates of growth of both per capita taxes and per capita spending will increase with annexation. Thus, there may be some level of annexation activity at which the growth of per capita taxes and the growth of per capita spending will be minimized. Municipal annexation, taxation, and expenditure outcomes from the 1970s are analysed in an empirical framework that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variables in dynamic municipal settings.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an optimal level of annexation.  相似文献   

19.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对人均消费增长贡献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人均储蓄存款增长对我国居民人均消费增长率也有比较大的贡献。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了这一结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人均消费增长也对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有着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