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发展农业远程教育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 ,以 7%的可耕种土地养育着世界上 2 2 %的人口。中国又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 ,1 3亿人中 9亿在农村。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农产品实现了从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阶段 ,农民收入有很大增长。但是维持农民收入增长面临严峻形势 ,1 997年至2 0 0 1年 ,农民收入的增长率分别为 4 60 %、4 3 0 %、3 80 %、2 1 0 %、4 2 % ,与政府计划目标的 5 %还有一定差距。造成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农民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确认土地流转政策是否能够促进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研究方法:依据湖南省2001—2016年县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这一反事实分析框架来估计土地流转政策对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效果,并运用微观数据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与合成的无政策地区相比,实施了土地流转政策地区的农民人均收入并未显著提高,即土地流转政策并未显著提高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在微观层面,土地流转也无法提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研究结论:当前土地流转政策难以产生对地区整体农民收入的正向影响,是由于土地流转无法对农业生产效率、非农业务、租金收入及政府转移支付收入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产生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忻州地区是贫困大区,全区14个县市中有10个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9个;293个乡镇有130个贫困乡镇;5022个行政村有2204个贫困村;228万农业人口有71万贫困人口。全区89%的土地为山地丘陵区,经济增长缓慢,农民人均收入与全省相差300余元;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人才、技术紧缺,劳动者素质较差。1992年以来,忻州地委、行署根据贫困地区的特  相似文献   

4.
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钅容基总理强调指出:“当前,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获得了很大发展。改变了过去缺吃少穿的贫困状况,由温饱型转向小康水平,进一步向富裕型经济迈进。我们辽宁省是个多民族省份,民族人口为616万。民族地区人口为333.4万,占全省的8.1%,其中农业人口为全省的11.6%,土地面积为全省23.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我省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我省民族地区农业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70%至…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家庭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对广西1069户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的抽样调查,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60.9元,比上年增长20.0%,生活消费支出为815.5元,增长23.0%,期末存款余额为101.2元,增长35.7%。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仍比较低,部分农民还未摆脱贫困,与全区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差距拉大,贫困面增加。1994年少数民族地区各项收入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低于全区增长幅度。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0.0%,同全区增长幅度25.1%相比,低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世界银行对2018年经济增长前景的展望,全球5个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中有4个在非洲。最近十多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历了相对高速的经济发展。但是,经济增长却没有能够转化成为其缓解贫困的动力。1981年至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发生率仅从51.5%下降到41%。实际上,非洲减贫的关键是农业的增长,因为非洲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地区人口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农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省区差异明显,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率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这就意味着农村贫困识别研究中需要考虑地区因素。本文首次使用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农村贫困识别研究,实证分析发现:层级变量农业人口比重对农户贫困有显著影响作用,且考虑与不考虑层级变量,各因素对农户贫困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与普通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农户的识别率,在最优分割点下,基于分层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贫困识别率能够达到75%。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政府减贫政策应向农业人口比重大、少数民族人口多的地区倾斜,且应以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为主。  相似文献   

8.
一、一条另辟蹊径的扶贫新路地处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是一个老苏区,同时也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农业人口占90%。到1994年底,全区还有9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帮助这些贫困人口尽快脱贫,是以支农为本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十几年的扶贫实践,使农行信阳地区分行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的人员深深地感到:仅仅从资金上进行扶持,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一些贫困村来说,更重要的是缺少一个能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好支部,缺少一些脱贫致富的好点子、好项目、好技术。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  相似文献   

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10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21个省份的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统计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直接改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这一改善效应在处于不同贫困强度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之间存在差异:能够显著改善贫困强度较轻(处于一维贫困和二维贫困)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贫困状况,但对贫困强度较重(处于三维贫困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贫困状况没有显著影响;并且,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贫困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收入水平,间接改善他们的多维贫困状况,但这一机制对不同维度贫困的改善效应也有差异:能显著改善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在收入、教育和就业维度的贫困状况,不能显著改善他们在健康和保险维度的贫困状况。本文认为,发展农村普惠金融是实现中国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其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多维贫困的改善效应,引导农村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目标下的农民收入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中,党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之所以强调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是先决条件,是因为我国有“农民”即农业户籍人口9亿多,占中国人口总量的70%以上,他们的收入水平、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整体和谐。因此,加深对农民收入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农民收入低、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解析1、历史原因。我国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依靠农业支持优先发展工业的,从1950-1994年的45…  相似文献   

12.
香醇青稞梦     
<正>青稞是西藏第一大粮食作物,是藏族农牧民的传统食粮,素有"青稞增产、粮食丰收,青稞升级、农民增收"之说。青稞主产于日喀则市,日喀则市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为西藏后藏地区和历代班禅驻锡地,人口78万人,是西藏自治区的人口大市,也是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占西藏全区的28.75%,贫困发生率25.27%。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24万户16.96万人,涉及18个县68个重点贫困乡镇391个重点贫困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环境退化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功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江苏省委副秘书长胥爱贵带领江苏农业考察团对南非和肯尼亚两国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与南非的全国黑人农民协会主席兼西开普敦省黑人农民协会主席、豪敦省(Gauteng Province)农业部门官员、豪敦省经济发展局官员和肯尼亚国家农业部官员等,进行了工作交流,实地考察了南非西开普敦省鸵鸟特种养殖园、葡萄酒庄、农贸市场等,对两国的农业基本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形成了一个总体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广西土地使用权流转缓慢的原因 1、广西土地资源贪乏。据1993年统计,广西耕地承载人口水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8.36%,1994年全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87亩,桂东南一带人均耕地面积更少,玉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2亩。广西又是多灾的省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从1978年到1994年的17年中粮食比上年增产的有8年,平产的有1年,减产的有8年。人均粮食产量都没有超过400公斤,全区粮食不能自给。1994年粮食平均亩产仅256.5公斤,农民人均产粮也只是385.74公斤,人均消费口粮214公斤,人均消费饲料粮104公斤,人均  相似文献   

16.
晋西北高寒农区是指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岢岚、五寨、神池、偏关、静乐、娄烦、岚县、宁武、平鲁、右玉、左云等11个县,土地面积2830万亩,人口110万。在11个县中,国定贫困县7个,省定贫困县1个。由于地域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自然环境严酷,文化教育落后,经济基础薄弱,形成了集中连片的贫困区。为了使这一地区尽快脱贫致富,1994年,山西省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山西省农科院选择岢岚县三井镇秦家庄村进行科技扶贫的示范。通过3年的努力,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元,比工程实施前的1993年增加898元。3年的科技扶贫实践,既有成绩也有经验。  相似文献   

17.
林建  顾磊 《农村经济》2005,(4):93-95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近期和今后农业与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农业大省的四川省,理所当然应重视全省农民收入的增长问题,本结合四川省实际,研究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因素,即农业人口转移、地理位置,土地产权,财政金融的支持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晰土地产权,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大力精简乡镇机构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土地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重要路径,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基于2018年4 445份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收入和贫困脆弱性两个维度入手,构建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模型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分析土地流转的减贫效应及其异质性。结果 (1)在收入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家庭收入水平相比未流转户高12.07%,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和工资水平的差异是影响农户家庭收入增加的关键因素;(2)在贫困脆弱性维度下,土地流转户的贫困脆弱性比未流转户低5.13%,西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水平为0.419远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3)从土地流转方式来看,土地转出户的贫困脆弱性比土地转入户显著低0.018,通过PSM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结论 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特征出台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的土地人口承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是一个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大问题。根据三峡库区土地可承载人口的现状,以人口、土地、粮食三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其土地生产力的估算和对未来10年耕地变化、粮食生产、人口发展的预测,得到了该区2010年土地人口承载量,并提出了提高该区土地人口承载力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