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户融资难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农户融资用途,融资约束现状和后果分析,首先,农户融资约束对农户生产生活的影响:抑制农户消费能力、农户难以抓住投资机会以致生产效率提高受到影响、扩大农户间的贫富差距;其次,农户融资约束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给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留下了较大空间、导致农村高利贷的产生和发展;最后,农户融资约束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影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政府应该加强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和深化农村地区金融增量改革,引领民间金融正规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户收入结构的多样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多元化需求,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和资金需求特征对其融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农户是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微观基础,其融资行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对新疆250户农户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户融资及融资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在融资信息、融资渠道、资金指导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制约和障碍,很难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该地区应借鉴其他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先进经验,建立一个多种供给主体广泛参与、分工有序、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309个农户为样本,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农户金融联结行为与金融联结效率的互动效应,并分析影响农户金融联结行为和金融联结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的联结行为和联结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关系;农户的年龄和教育程度与联结行为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评价与农户联结行为呈反向关系;农户的种植面积、农业收入占比、社会资本、对专业合作社的评价与联结行为及联结效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农户对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认可是金融联结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主流观点认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户借贷依赖于民间借贷,但是在对陕西省千阳县农户借贷行为进行实地调研后,得出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对资金的需求主要是来自正规金融渠道,是从农村信用社获得资金支持.通过对比分析农户从农信社借贷与亲友借贷的行为,发现影响农户从农信社借贷的不利因素,以寻求从农村信用社和政府两方面来解决农户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对包括义乌、台州、温州、萧山、嘉兴五地在内的1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结合农户的金融需求特征,指出农户融资目前面临正规金融约束的现状,进而从供求关系模型的角度论证此问题的存在。最后,从实践经验角度描述民间金融对农户融资的促进作用,即得出民间金融有助于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农户融资与信贷供给——来自安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起主导作用的是农户。我国农村有农户2亿户。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的经济行为影响很大。研究农户的融资行为对于找到一个解决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期办法,具有重要的作用。陈天阁、朱守银、何广文等学者对安徽省部分农户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段应碧 《中国市场》2014,(36):82-84
对小微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并与贫困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相比较,贫困农户小额贷款难问题已有缓解,但仍存在农户贷款利率偏高的情况。基于贫困农户贷款的经验,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路径提出了降低小微企业金融结构准入、放宽小贷公司融资杠杆比例、为小贷机构减免税收以降低其运营成本、利用财政资金为小贷机构融资提供支持、建立专门的"支农"、"支小"批发资金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国"三农"问题及绿色信贷发展情况为背景,基于浙江桐庐211户农户的数据,综合文献分析、实地调研、问卷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描述性统计的角度探讨了农户对"美丽乡村贷"的行为响应及约束条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水平、有无信贷行为、融资需求等与农户行为响应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结合目前"美丽乡村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文章中"行为响应"指农户申请"美丽乡村贷","有效行为响应"指农户申请并成功取得贷款。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视角,以上海某生猪养殖公司为例,对农业价值链的融资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链内融资模式通过价值链上下游之间的商业信用可以解决农户生产性的融资困境,链外融资模式则基于公司的信用,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授信,从而满足农户大额、长期的融资需求。农户通过参与价值链融资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融资难问题,而且还可以节约交易成本,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成长离不开中小企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则融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短板。问题就在于融资渠道过少、融资成本高、金融及银行管理体制的制约、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有限等。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型融资渠道、大数据、低成本等优势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探究互联网金融在解决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对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当前农户融资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期望。因此本文就供应链金融这一理念在农户融资模式的创新展开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农村,农户融资难现象相当普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与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为了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从融资方、金融中介等角度分析农户融资难原因,通过分析美、法、日三国农户融资现状,结合我国国情,发现可以从农户融资结构,农户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农户风险约束及保险机制等角度,寻找农村融资难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反反复复的农村信用社改革绩效不如人意,重要原因是理论上忽视对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研究,改革实践排斥农户参与改革。把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看作外生变量,结果农户被动参与改革,改革的绩效就不言而喻了。实际上,农户金融合作意愿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微观基础或前提,是决定农村合作金融成败的关键内生变量,而非外生变量。因此,要重视农户金融合作行为研究,根据农户金融合作意愿而不是政府的偏好或效用函数进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普惠金融服务能够让小微企业、普通农户等群体及时的以合理的价格获取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快速提升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农村是普惠金融的关键,以安徽省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农村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及小微企业存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普惠金融产品等方面分析安徽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庞磊 《中国物价》2014,(10):61-63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民间借贷行为研究,分析农户民间借入资金规模的影响因素、民间借贷的行为特征。民间借贷并不是非理性的、低效的一种融资方式,而是对正规金融机构的有益补充,在正规金融融资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能够为借贷双方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渠道。应在法律上合理明确地定位民间借贷;加强金融监管以倡导金融市场的有序竞争;建立科学监测体系,跟踪民间借贷形势变化;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正本清源,加大对非法融资的打击力度;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改善民间借贷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6.
"草根"金融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没有得到国家法律认可,尚未纳入政府监管范围,处于制度之外的"灰色地带"。本文对甬台温三地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各地区的融资特点,对各金融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风险进行剖析并总结出有利于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草根金融市场规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供应链金融是一项新兴融资模式,可有效解决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约束问题。结合银企关系,基于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可获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供应链信息流向对各方信息对称性及透明度呈正相关影响,第三方机构质押担保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誉及担保能力,关联核心企业的信誉能弥补中小企业信用,供应链往来款项为下游企业提供短期资金,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8.
农户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而在贫困村融资难问题更为严重.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两个贫困村的典型调查,将农户按照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层、中收入层、高收入层,分别分析各层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总结出农户融资需求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解决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我国12省(市)农户家庭信贷的微观数据,在正规金融渠道与非正规金融渠道相互独立和相互影响的前提下,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户信贷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解析了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特征下农户信贷渠道的选择行为,并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方向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从安徽省小微企业切入,了解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基于对企业进行互联网融资的详细过程及融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其优缺的调查,就融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互联网金融和企业之间的信用担保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的协同机制,寻求适合小微企业的融资道路,并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在融资时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