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赵兰 《现代商业》2011,(9):264-265
本文应用修正Jones模型,对2009年10月到2011年2月创业板上市的186家公司IPO时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时普遍存在盈余管理,且盈余管理程度平均高于主板上市公司。最后,本文从监管部门的角度对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动机,提高IPO时会计报告信息可靠性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随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盈余管理被广泛研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更是常见。盈余管理一直被讨论与研究,不管是对于国内研究者还是国外研究者。本文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概念,其次阐述了中外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接着结合盈余管理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3.
夏峰 《商业时代》2015,(2):106-107
本文以2003-2011年中国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企业普遍存在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行为;在会计准则范围内,决策有用性盈余管理能够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因此本文认为应当采取正确的态度对待盈余管理行为,并从战略的角度积极引导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是使少数人获益,多数人利益受损的行为。因此为了保护多数人的利益,各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盈余管理。最主要的措施体现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改与变更。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引入稳健性原则,提高了决策有用性。2006年新会计准则出台之前,企业通过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新会计准则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突破口。而2009年利润表改制将隐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披露出来,这种改制是否有效的抑制了这种盈余管理的手段呢?而其它综合收益是否能够反应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因此,本文研究了2006年到2010年管理者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它综合收益和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其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再次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并提出了一些识别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方法,最后提出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四年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后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不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其他股东受第一大股东影响较深,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上市公司通过实施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改变报告盈余的现象突出。目前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以应计盈余管理居多,涉及真实盈余管理的较少。本文以2011-2012年我国A股制造业154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与审计质量因素对上市公司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高质量审计工作对应计盈余管理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并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着重阐述了会计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并提出,为防范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应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9.
会计盈余管理一直是国外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首先对盈余管理进行了界定,并说明其存在的动机。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存在的一些漏洞,着重阐述了会计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并提出,为防范企业的会计盈余管理行为,应提高盈余信息质量,完善会计准则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赵恒飞 《商》2014,(8):98-98
目前对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动机以及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关系等领域,而对盈余管理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以679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从产品市场角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1.
鉴于中国证券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识别难度不同,以及投资者非理性共存等问题,本文分别将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与投资者情绪结合起来,进而研究其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以我国2008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不同方式盈余管理和投资者情绪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负相关,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同步性正相关。投资者情绪能够增强应计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显著增强真实盈余管理与股价同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闫亚男  周瑞 《商业时代》2012,(23):80-81
近年来,随着我国上市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应计盈余管理被揭露的风险越来越大,真实盈余管理以其不易被察觉的优势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利润管理的新的手段。本文试图从所有权安排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真实的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国家控股的企业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管理层持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研究还发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呈现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两个视角探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偏好。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会抑制盈余管理,高管采用两种盈余管理不存在偏好;高管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股权薪酬会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操纵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不强烈,高管采用两种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好。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伴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各方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并提出识别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分析师关注显著正相关,这种正相关程度随着经理人承受的市场压力的提高而减少,但随着分析师群体对公司迎合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因此,分析师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通过配合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6.
《商》2015,(6)
<正>从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再到2001年安然公司的瓦解,到2012年的老酸奶事件,经济犯罪无不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有关,从而为管理层盈余管理提供机会,最终使企业走向衰败。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重视的不断提高推动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实务界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地推动着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研究。自2006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试图对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相关文献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超 《现代商业》2012,(7):218-219
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与盈余管理是近些年来广泛学者研究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很多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美化其财务报表使得很多的投资者误入歧途。在2007年新准则颁布后,作为理性的投资者更要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有所了解。虽然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但调查研究表明近些年来企业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逐渐增多,所以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来了解企业的盈余管理不失为一个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1年~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压力敏感性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周橙 《现代商业》2014,(20):254-256
本文以2008年到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在中国市场环境下企业破产风险、成长性特征对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和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破产风险的大小及成长性特征将对会计盈余稳健性产生影响。企业面临的破产风险越大,盈余管理动机越强,盈余越不具有稳健性。高成长性企业则比成熟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动机弱,盈余稳健性高于同等其他条件下成熟性企业。  相似文献   

20.
孔钰莹  杨永淼 《商业会计》2023,(4):29-34+60
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201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企业金融化与外部审计收费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区别于传统盈余管理,重新定义了企业金融活动的盈余管理的范畴和度量。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的提高刺激了企业利用金融活动实施相应的盈余操纵,使得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增加,导致了审计收费的提高。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审计师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提高的审计收费是否能有效补偿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