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结束的全国煤炭订货会是电煤价格走向市场后的第一次订货会,电煤订货工作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签订了比较好的合同,但参加订货工作的电力企业无不感受到市场价格的压力和挑战,在保发电和争利益的矛盾中权衡利弊、苦心抉择。如果没有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电力系统的精心组织,很难达到如此结果。因此,有必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认真分析电煤价格放开后电力企业所面临问题,采取必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在日后的电煤供应中取得更大的主动。一、电煤价格放开后电力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电力企业作为销售电能的产品生产企业,过…  相似文献   

2.
《煤炭经济研究》2006,(1):91-92
2005年12月28日晚,国家发改委宣布。将在2006年1月1日召开2006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还下发了一份特急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06年度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政府不再对电煤价格实施干预,而是由供需双方在政府监控条件下协商确定电煤价格,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底出台的“未签订长期合同的电煤价格涨幅不得超过8%”的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同时被取消,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自2013年起取消电煤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可自主协商签订合同、确定价格,国家发改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此举标志着我国电煤市场化改革终于迎来"破冰",争论多年的电煤价格并轨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4.
透析电煤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来,随着电煤(即电力发电用煤)价格放开,在我国煤炭、电力企业间对电煤价格到底该怎么涨也持续发生了多次“争议”。由于双方站的角度不同,对价格上涨看法不一,导致了连续两年召开的煤炭订货会延期,甚至合同无法签订———电煤危机频繁出现。对双方的“争议”,一年多来,有关部门做了多次居间协调工作,对确保电煤供应和电力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但煤电双方利益关系需要协调的地方还有很多。对此,社会各方的看法也相当不一致。正在召开的2004年电煤订货会结果如何,人们还在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5.
经过年复一年的顶牛、搏弈、协调,国家发改委终于放下电煤这块“烫手山芋”,实现了煤炭价格完全市场化。元月17日,改革后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如期结束。本次汇总会共录入煤炭订货合同12亿吨,其中电煤合同达到7.23亿吨,均超过了国家2007年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方案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6.
郑坚 《广西电业》2012,(1):10-11
2012年度重点煤合同汇总会日前在昆明结束。截至今年1月4日,2012年合同煤网络汇总已告完成。据初步统计,2012年重点合同汇总量约12亿吨,比国家发改委8.346亿吨的框架量超订约44%。在7.75亿吨的合同电煤的定价上,煤电双方目前未写进最终签订的合同,来自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相关人士的说法是,预计框架范围内的合同煤量价格不会超过发改委此前限定的5%的涨价幅度。值得注意的是,在煤电双方价格博弈之外,煤电双方今年更关心的是铁路运力能否及时配置到位。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工业》2013,(2):10-13
煤炭价格全部放开 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2]57号),决定自2013年起,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下达年度。跨省区煤炭铁路运力配置意向框架。《意见》指出,  相似文献   

8.
继2006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2007年煤炭供需衔接视频会议",提出"今后一个月重点煤炭产运需三方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行确定价格"的要求后,2007年1月10日~17日,全国煤炭合同汇总会在广西桂林召开.据介绍,到目前冶金、化肥、炼焦等行业用煤合同已全部签订,平均上涨3%~5%.部分电煤合同价格未谈拢,但电煤涨价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9.
在本届煤炭衔接会上,煤电企业双方在价格上僵持不下,虽然煤电双方录入了合同,但市场化改革的重点电煤合同仍没有确定价格。有人说,“电力企业不是跟煤炭企业过不去,而是跟国家政策过不去”。这话若放在二十多年以前有它的道理,但是,在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 T O后市场化经济发展后到今天,这是站不住脚的。商品买卖双方在法律范围内,以合同方式自由买卖是受法律保护的,谁也不能强迫谁,这是市场的基本原则,更不能把签不签合同扯到“跟国家政策过不去”。国家政策确定今后电煤价格放开,正是根据宏观形势需要,把电煤推向市场,由市场主…  相似文献   

10.
浅析煤炭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煤炭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有利环境 1.国家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对煤炭供应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多次调研和会议,并不断下发文件对国内煤炭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调控,特别对电煤供求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其间,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和交通部等相关部门组织电煤抢运,并且联合发出《关于严格执行国家电煤重点订货合同的紧急通知》。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印发了《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关于做好2005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通知》以及召开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等等。这些调控措施,对煤炭经济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家发改委目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仍不健全,一是重点电煤合同价格依然明显低于市场交易价格;二是个别地方电煤市场化进程缓慢。报告建议,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科学规范、具有操作性的电煤价格形成机制。上半年,全国煤炭出口2312万吨,同比下降27.9%;煤炭进口2707万吨,增长47.6%;煤炭净进口395万吨,而去年同期为净出口1374万吨,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决定取消重点合同,取消电煤价格双轨制,并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到目前新政实施正好一周年,煤电联动周期已到。并轨后的电煤价格走势先降后升,那么目前煤电联动政策执行条件是否已经具备?最近煤炭价格回升,又会对政  相似文献   

13.
经过年复一年的顶牛、搏弈、协调,国家发改委终于放下电煤这块“烫手山芋”,实现了煤炭价格完全市场化。元月17日,改革后的“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议”如期结束。本次汇总会共录入煤炭订货合同12亿吨,其中电煤合同达到7.23亿吨,均超过了国家2007年跨省区煤炭运力配置方案的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始于2003年的煤电全面紧张形势至今未得到根本缓解,煤电供需矛盾依旧十分突出.随着冬季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煤电之争”还有不断升级的迹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煤炭价格的“双轨制”(于立、刘劲松,2004).煤电之争的焦点就是价格之争.这与我国电煤供应体制有关.由于电价没有放开,我国电煤价格和供应也仍然由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这使得目前电煤存在两种价格--计划价和市场价(其中计划煤占1/3,市场煤占2/3).每年国家发改委都要主持一次煤炭订货会,煤电双方在会上商定来年的电煤合同价,并约定发电企业全年用煤中一定比例由煤炭企业按合同价供应,其余部分则由发电企业到市场上去购买.前者叫“计划”,后者则是“市场”.今年的情况是,电煤的市场价远高于计划价.按不同统计口径,每吨差价在40~100元不等.  相似文献   

15.
资讯     
《中国煤炭工业》2011,(6):10-11
国家能源局:稳定煤炭价格 做好煤炭供应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近日指出,煤炭企业要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履行重点电煤合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稳定煤炭价格,做好煤炭供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业》2006,(3):19-19
2006年2月9日的《中国矿业报》刊登了题为《不适新政重点电煤订货遭遇失利》的文章。把重点电煤订货失利归结于各方面对“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出台的一些新政策的不适应。比较客观的对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煤炭运输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业》2004,(12):12-12
11月10目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题为《煤炭订货会延期煤电价格联动规则待定》的文章。文章指出,2005年全国煤炭订货会被迫延期,引发了对延期原因——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的电煤订货已经结束,煤炭涨价已成定局。有人计算,按照2008年发电用煤13亿吨、电煤价格上涨30元/吨测算,发电企Ik将新增成本390亿元。2007年电煤价格涨幅超过政府规定的5%,但煤电联动并未启动。之后,由于资源、环境、安全等成本增加,煤炭价格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1993年进行煤炭价格部分市场化改革,政府为稳定电价设定了国有大型电厂的电煤价格,从而形成了"计划煤"和"市场煤"并存的价格"双轨制",也同时引发了多年来的煤电矛盾,导致各种交易乱象和交易成本。目前随着煤炭市场疲软,电力供应相对宽松,煤电价格体制改革迎来了历史机遇。我国电煤市场仍采用的价格"双轨制",即在价格调控下分为重点合同煤价格和市场煤价格。重点合同煤指的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电煤市场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除少部分地区外,大部分全国重点煤炭电煤合同尚未签订,拖延了长达半年之久、迟迟未能签订的电煤合同难题,不能不让人对以后的电煤合同履行而担心。从总体上看,电煤价格必然要走上市场化道路。所以.电煤市场化改革之路尽管不会平坦,但价格的变动,最终是由供求关系和市场决定,电煤价格市场化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