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泊  明翔 《科学决策》2007,(12):58-59
“假途伐虢”起源于春秋时期一个著名的故事:晋献公以美玉和良马贿赂虞公,要求向虞国借路去攻打毗邻的虢国。贪婪的虞公被眼前美玉和良马这样的小利所吸引,答应了晋国的要求,结果晋国在火掉虢国后,回师途中把虞国也吞并了。后来,人们总结这一经典战例所蕴含的谋略思想,归纳出了对“假途伐虢”一计的概括: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闲,有寿不信。大意是说,当处在敌我两个大同中间的小国受到敌方武力威胁时,我方要抓住小国想借我方力量侥幸图存的心理,即刻出兵援救,把军事力量扩展出去,塑造有利的军事态势,控制局势,借机将其吞并。  相似文献   

2.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抛砖引玉”中的“砖”,指的是小利,是诱饵:“玉”,指的是作战的目的,即大的胜利。其意是用类似的东西去引诱敌人,从而打击被蒙骗的敌人,即“利而诱之”。庞涓就是因为骄矜自用,才中了孙膑减灶撤军之计,死于马陵道的。  相似文献   

3.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擒贼擒王”,语出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计的意思是摧毁敌方主力,擒拿敌方的首领,就可以瓦解敌方的整体力量。  相似文献   

4.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9,(10):77-77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指桑骂槐”,通俗的解释就是“杀鸡做猴”、“敲山震虎”。古往今来,军队的将帅们常用此计树立威严,严明军纪。大国往往以此威慑小国就范,不战而胜。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为了降服鲁国和宋国,建议齐桓公先攻下弱小的遂国,鲁国畏惧,立即谢罪求和,宋国见齐鲁两国联盟,也只得认输求和。  相似文献   

5.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混水摸鱼”原意是,在混浊的水中,鱼晕头转向,乘机下手,可以将鱼抓到。运用此计的关键是一定要正确分析形势,主动去把水搅浑,使情况变得复杂,然后借机行事,捞取实惠。赤壁大战后,曹操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刘备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混水摸鱼”攻取了南郡。  相似文献   

6.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四面包围、聚而歼之。战国后期的“长平之战”,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在真正的战场上,一下子就中了秦将白起的“关门捉贼”之计,损失四十万大军,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相似文献   

7.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出自一个典故,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薛仁贵用善意的谎言瞒着天子,让晕海的唐太宗渡过了海。“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通过战略伪装,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源于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魏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便围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魏国回救,并在桂陵一带设伏大败魏军,赵国之围遂解。此计精髓在于一“围”一“救”,“围”是手段而“救”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隔岸观火”的意思是“坐山观虎斗”,让敌方自相残杀,时机一到,我方即坐收渔利。东汉末年,曹操出兵攻打袁尚、袁熙兄弟,二袁只得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曹操下令班师,转回许昌,“隔岸观火”。结果,公孙康割下二袁首级,派人送到曹营。  相似文献   

10.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6,(12):59-59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无中生有”中的“无”指的是“假”、“虚“,“有”指的是“真”、“实”,其意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话常被有些人歪曲其意,本无其事、虚拟成真。为了避免骗局不能持久、容易被人识破,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8,(11):78-78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关键在于掌握主动权,待机而动,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积极调动敌人,创造战机。齐国孙膑在马陵道伏击魏国庞涓、赵国大将李牧守雁门关大破匈奴等都是此计的经典战例。《水浒传》中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却被退让的林冲看出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相似文献   

12.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美人计”最早出自《六韬·文伐》,意思是利用美女达到自已的目的,引申为利用他人的缺点,用“糖衣炮弹”投其所好,使其自颓自损。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便用美女西施和贵重珠宝取悦夫差,让他贪图享受,丧失警惕,“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后来越国终于打败了吴国。  相似文献   

13.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的核心在一“调”字,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用假象诱敌离开有利之地,我方则出其不意致胜。东汉末年,孙坚之子孙策为了夺取江北卢江郡,给势力强大的军阀刘勋送厚礼并大肆吹捧,说服刘勋发兵降服上缭,将刘调离了老窝后,孙策立即率兵占领了卢江。  相似文献   

14.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9,(12):75-75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在谋略上被推为上策,意思是有计划地主动撤退,以退为进,寻找战机,消灭敌人。孙膑以走带战,将庞涓引诱到马陵道,一举歼灭,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写上了精彩的一笔。春秋时期,楚庄王发兵攻打庸国,久久无法拿下。楚将师叔建议故意佯败退兵,连续七次,而庸军渐渐失去了戒备,结果被楚军一路反攻,终遭灭国。  相似文献   

15.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摸不透我方真实意图而做出错误判断,我方便可攻其不备,稳操胜券。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在股市上的表现就是庄家制造似卖非卖、似买非买的假象,迷惑中小投资者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16.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笑里藏刀”是一种表面友善,暗藏杀机的谋略。俗话说,拳头不打笑脸。笑里藏刀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百试不爽的计谋,就是因为它击中了人性中喜欢被人奉承的弱点。三国时期,陆逊定下了与关羽假和好、真备战的策略,并写信极力夸耀关羽,可惜一代名将关羽大意中了“藏刀”计,失去荆州败走麦城。  相似文献   

17.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打草惊蛇”,一是指对于隐蔽的敌方,我方不得轻举妄动,以免敌方发现我军意图而采取主动;二是指用佯攻助攻等方法“打草”,引蛇出动,中我埋伏,聚而歼之。公元前627年,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郑国得到情报,做好了迎敌准备。秦军见袭郑不成,只得回师,但已惊动途中的晋国。秦军经过崤山时,中了晋国埋伏,将帅被生擒。  相似文献   

18.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孙膑为破“美人计”,派钟离春进宫,用隐语劝说齐王。齐王看中钟离春聪慧,欲封钟离春为后,孙膑为国家放弃个人感情,劝说钟离春反客为主,成为王宫的主人,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几千年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领域对它做出过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之“反间计”是指巧妙地利用敌方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战国时期,燕国乐毅攻打齐国的即墨,即墨守将田单让人在外面散播谣言说,乐毅想叛逃燕国,去齐地称王,燕王正不信任乐毅,于是撤下了乐毅,最后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