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宗智 《新远见》2013,(9):59-62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是"品牌之痛"一直是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发展中的一块心病。作为中国六大汽车集团中自主品牌轿车的后来者,北汽集团希冀在品牌建设上寻求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国企》2020,(1):59-63
建设具有北汽集团特色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对北汽集团“行有道·达天下”品牌理念的有效贯彻,是“规模化、高端化、服务化、国际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内在保障。在努力建设制造服务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把北汽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汽车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的过程中,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与防范是北汽集团在国内与国际汽车市场乘风破浪的先决条件,以此来保证北汽集凼为追求幸福出行与高效运输的人们提供科技、安全、品质、环保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成为高品质美好出行生活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14,(17):160-160
8月5日,“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次高宫会官方指定用车交车仪式”在北京汽车研发基地盛大举行。北京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相关单位领导,北汽集团及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以及众多国内核心媒体共同见证了中国自主品牌亮相国际舞台,并以最高标准服务国际要员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4.
《中国总会计师》2013,(7):22-25
北京时间2013年7月8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3年全球500强企业"名单,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以销售收入33374.5百万美元、利润1074.4百万美元排名第336位——提前实现了北汽集团在"十二五"末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 这一消息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令每一个"北汽人"感到无比激动和振奋.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随即对外表示:"北汽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是北京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扶植汽车工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级跨国公司的具体体现;标志着北汽集团朝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5.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建设自主品牌的"扛旗"者,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首先就自主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给出了定义,然后以江淮汽车股份有限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首先阐述江淮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然后剖析其发展自主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品牌知名度、研发投入、售后服务、产业链等方面为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LOGO的重要程度可能超出企业们的想象,它不仅对提升品牌美誉度有作用,更会影响到旗下车型的销量当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在抗衡外资品牌保持前进姿态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企业的LOGO却没有保持同样的进步步伐。最近,准备上市的北汽集团将推出  相似文献   

7.
方芳 《经营者》2013,(9):130-135
毫无疑问,在自主汽车产品品牌力较弱的今天,徐和谊决意倾全集团资源和力量打造北汽集团的企业品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牌创新从2009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后,"从汽车大国变为汽车强国"成为中国汽车业新的历史使命。衡量汽车强国的标准中,最无争议的一个是:是否拥有世界级的汽车品牌,这恰恰也是中国汽车最缺乏的。  相似文献   

8.
上汽自主品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和发展速度的挑战,从创建"宅捷修"服务品牌着手,从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着眼,以用户满意百分百工程为载体,全力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从而提升上汽自主品牌竞争力,谋求自主品牌的成功突围。上汽自主品牌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中国汽车发展形态来说,服务文化和品牌的竞争是继质量、成本、技术之后的新一轮竞争。从外部竞争环境看,自主品牌必须强化服务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内消费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目前还存在驰名世界的自主品牌相对较少,经济实力与品牌实力不对等;出口贸易仍以贴牌为主,"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自主品牌价值和科技含量偏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企业资源相对欠缺和核心能力不强;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困境与障碍。新时代下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的质量、创新、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积极作用,建设"品牌强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10年8月,国际汽车制造商组织(简称"OICA")发布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长安汽车以142.5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产量,位列中国车企第一位、全球车企第13位,成为对自主品牌贡献最大的中国车企,也是唯一自主品牌产销过百万的中国车企.  相似文献   

11.
高端引领、创新驱动是北京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北京市属国有企业理应主动承担起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基于北京的环境条件、发展定位以及国企的特殊功能,市属国有企业在北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肩负着新的使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市属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起点,市属国有企业要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商业模式,走高端引领和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首都,会展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其会展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重点从发展规模、品牌会展、重点区域和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牌会展流失、场馆规模小、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提出了今后加快北京会展业繁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4月23日,第十二届北京国际车展盛大开幕,全球商用车第一品牌北京福田汽车以"世界品牌、北京创造"为主题,携10大品牌18辆展车、数款发动机及新能源电池等产品参展,以北京福田汽车历史上"最多展车、最大面积、最全系列"的参展规模撼动全场。多款高端车型展示近年来转型成果,覆盖商用车全领域的各品牌阵容悉数参展,凸显并肩戴姆勒的国际化福田实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国与国际企业品牌管理的对比研究,指出我国缺少强势品牌的原因在于缺乏品牌经营的环境和意识,缺乏战略性的品牌管理规划,缺乏以品牌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品牌识别,缺乏品牌战略管理组织与管理人才等,找出了影响企业品牌成长与价值提升的关键因素,构建出适合我国企业实际的品牌管理模型,提出我国要通过政策导向和企业自主创新来加强品牌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中国服务"理念的四个环境要素——系统、市场、客户、服务提供者和三个基本内涵——国际水准、本土特色和物超所值,介绍了首旅集团对"中国服务"的科学实践,为践行"中国服务"理念、打造"中国服务"品牌提供了系统的诠释和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郎春婷 《价值工程》2011,30(8):22-22
汽车产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成为必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吉林省汽车制造行业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举措,是取得领先优势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奇瑞逆行     
马吉英  邓攀 《中国企业家》2012,(Z1):50-60,12
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领跑者,如何冲破市场乌云?如何在否定中超越?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度过了成长的黄金期。中国车作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开始初显威力。借助政策东风、地方扶持、市场空白以及模仿和生产的中低端乘用车,自主品牌席卷中国城市和乡村市场,从零开始站上了600万辆的销售规模。  相似文献   

18.
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首都发展新方向。遵循市场导向、高成长性、产业关联等原则,综合考虑全球产业发展趋势以及北京资源特点、城市功能定位和当前经济发展所处险段等因素,初步提出将互联网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数字新媒体、咨询服务、清洁技术等产业作为首都经济新增长点。未来,北京要通过加强政府扶持与引导,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加快首都经济新增长点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北京CBD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京CBD正从规划建设阶段逐渐向建设管理阶段、由产业规划阶段向形成产业阶段过渡.因此,北京CBD发挥其商务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紧迫性日益突出.今后北京市将加快包括北京商务中心区在内的7个重点功能区的建设,将把北京CBD建设成为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培育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的,北京重要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在这样的态势和定位下,本文针对北京CBD现代服务业的状况进行研究,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景秋  甄茂成 《城市问题》2012,(5):39-43,101
结合词义解析,可以将"国际活动"界定为是一项至少有两个国家以上的代表、企业组织或政府机构就相互关心的事务,所做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有目的、有主题、有计划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会议、会展及节庆活动。目前,北京举办的国际活动存在以下不足:国际会议少;大型展览不多;国际活动场馆建设不足;组织形式单一;缺少北京特色。认为北京应利用首都优势与后奥运契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夯实服务业基础,积极推进北京国际活动聚集之都建设,为实现世界城市的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