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上个世纪计划生育的实行,我国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421"家庭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家庭组合形式(即四位老人,夫妇二人,一个孩子)。在"421"家庭中, "2"指的是两个年富力强的劳动力,是家庭的项梁柱--他们需要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可谓上有老下有小。面对一大家子,庞大的生活开支以及未来将要面临不少财务问题,如小孩教育问题,家庭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等等。"421"家庭中的经济支柱"2"该如何从容应对?"421"家庭如何才能实现"财务稳健,安享人生"的良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个人的理想,但当老龄化社会渐渐向我们靠拢,城镇化进程、“421”(4个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家庭结构使“空巢化”现象凸显之时,维系中国几千年的“养儿防老”模式却被迅速解构,背负重担的“421家庭”,硒对2个人照顾4位老人的尢奈,已然感到力不从心。一项调查冠示,59.7%的人感觉自己赡养老人的压力大。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武微,取而代之的是以房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养老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必须要认真而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计划生育国策决定了今天的“421家庭”模式将刷新现有的家庭模式。“421家庭”有4个长辈、1个小孩和2个独生子女,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倒金字塔家庭里,“4”是家庭的依靠和不稳定因素,“1”是整体的重心,而“2”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压力核心所在。随着这种全新家庭结构的产生,“2”们在家庭理财投资和人生目标规划上都正进行着全新的洗牌,  相似文献   

4.
学会欣赏     
《企业家信息》2012,(10):122-122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老人便说:  相似文献   

5.
何涛 《乡镇论坛》2014,(8):26-26
在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受外出打工热潮的不断冲击、“养儿防老”传统思想的束缚和“421”家庭结构的凸显,留守老人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化养老成为社会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务理论体系探析○西南财经大学冯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财务理论,至少应涉及三个根本性问题:其一,财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其二,贯穿理论体系基本线索是什么?即如何将财务理论的诸要素有机地贯通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其三,如何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加上“421家庭”“空巢家庭”“失能、丰失能老人家庭”等多种养老问题的叠加,使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上升。在养老机构开始积极推进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推进养老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不但能够缓解一部分养老压力,还能给养老服务的发展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大家来说一说,你们的婚姻幸福吗?幸福的请举手!”“你们和孩子是怎么沟通的?”“如果父母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大吗?”……近日,笔者在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方斗山村会议室里看到,该镇妇联和镇科协邀请获得县级教子有方奖、“和谐家庭奖”的江雪梅同志为高家镇方斗山村的留守儿童监护人作了一场题为《婚姻家庭的好坏与孩子成长有直接关系》的讲座。江雪梅针对家长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和居住地左邻右舍的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家长们介绍了婚姻家庭中夫妻相处的最佳模式、如何与孩子建立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关系等。同时,还组织家长现场模拟家庭,分别扮演孩子、父母等角色,赢得了家长们的一阵阵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9.
“双收入,没有孩子”的家庭被时尚地称为丁克一族,它是现代人追求高品质或另类生活的一种方式。2002年,上海妇联对全市家庭做了一项调查,选取了1200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家庭做样本,结果有12.4%是丁克家庭。南京市抽样也表明,已有4%的夫妇自愿结成“丁克夫妇”。丁克逐年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光鲜选择的背后,丁克将如何保障自由?保险代理人员又将如何了解丁克,服务丁克?  相似文献   

10.
郭丽霞 《活力》2010,(17):35-35
由于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至于现在多数家庭是“4+2+1”式的。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们对待孩子真正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处处包办代替,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妥当。几乎每个家长在送孩子人园时第一个担心的,就是孩子在离开家以后吃饭、睡觉等一些生活问题。每每听到家长说.宝宝这么小,自己吃饭都不会,到幼儿园可怎么办呀?甚至于有的家长会在午睡前把孩子接回家。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睡不好。  相似文献   

11.
张奉连 《上海企业》2014,(12):80-81
<正>计划生育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如今已经是而立之年,有些已经结婚生子,有属于自己的家庭。面对渐渐老去的两对老人和不断成长的孩子,年轻夫妻不约而同都会感受到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双重压力。这就是典型的"4+2+1"型家庭,一个新型的倒金字塔形家庭结构,即一对年轻人夫妻,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  相似文献   

12.
顾孟生 《活力》2005,(12):125-125
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教育过程的质量。当前有一些家长受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方面面临种种困惑: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或者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放任自流,或者是大惊小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把追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逼迫孩子非要学会几种乐器,通过几级几级考试。在这些错误的家教压力之下,孩子怎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等新观念。教育子女要讲求客观规律,要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教育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3.
《福建质量管理》2012,(8):55-55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位睿智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人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这鸟是死还是活?”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小鸟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把它放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相似文献   

14.
王洪娣 《中外企业家》2010,(11):118-119
我们中华民族素有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干多年前,孟子就倡导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浪潮的到来以及“四二一”型家庭的增多,养老服务日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更好地为广大老年人服务,关键是要做到一切以老人为关注焦点,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教,围绕“六个老有”,积极打造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5.
马兆万 《乡镇论坛》2013,(35):38-38
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皂角村,提起大学生村官杨阳,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好姑娘”。杨阳是2009年到皂角村担任大学生村官的。到任后,她发现村里很多家庭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而老人年事已高,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看到这种情况,杨阳想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村里开办一个“周末学校”,利用假日辅导村里孩子们的学习,为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6.
这里也一样     
《中外企业文化》2008,(7):81-81
有个人来到一个镇上,问一位老者:“这个镇上的人好相处吗?”老人慢慢地问:“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的人怎样?”这个人说:“他们糟糕透了,很难相处!”老人于是说:“这里也一样。”片刻,又有一个外地人走过来问这个老人:“这个镇上的人好相处吗?”老人又问:“你以前住的那个地方的人怎样?”他说:“他们非常友好,如果不是工作原因,真不想离开他们呀!”老人慢腾腾地答:“这里也一样。”  相似文献   

17.
晓庄 《中外管理》2008,(11):122-124
当社会上出现不利于教育孩子的负面影响时,当社会上的诚信问题在经历寒冬时,我们该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是不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乡劳动力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向大城市转移,空巢老人问题已成为一个特殊的、事关民生和地区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阐述我国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背景,进而分析我国空巢家庭现状和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然后进行城镇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最后从政府、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身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我国城镇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河南省桐柏县的大制路上,每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肩背编织袋、手拿铁钩子徘徊于肮脏的垃圾堆前捡垃圾。 老人如此辛苦,她生活困难吗?她是孤寡老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她的真实身份是离休老教师,月工资2000多元;她的孩子都是桐柏县的公务人员,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看完这些你可能会认为这位老人肯定精神上有问题,要不怎么放着清福不享,这么大年龄了还去捡破烂?  相似文献   

20.
一场名为“新技术与创意”的论坛上,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未来最重要的创造在哪里?回答问题的嘉宾来自世界各地,他们是创意产业的管理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他们会如何描述“创造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