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主导货币地位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使得人民币具备了在东亚地区提升主导地位的基础条件,但仍然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东亚美元体制的制约、日本的竞争、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认同、国内的金融开放度和货币区域化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等。为此,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主导货币地位,需要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弱化人民币对美元体制的依赖;第二,利用国情优势扩大人民币的金融版图;第三,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近邻国家的次区域金融合作;第四,借助上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第五,在东亚范围内扩大人民币的多元功能来规避"人民币升值萧条"。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中国与东盟的货币合作也提上了日程.作为人民币国际化步骤中的重要一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并非易事.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角度,分析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认为应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积极开发人民币计价投资品种,推动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建设,并在货币合作进程中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尽快构建人民币流出与回流机制,以促进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伊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简称CAFTA)成立,成为世界三大自贸区之一.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里综合国力最强的中国,人民币有成为CAFTA区域内货币锚的潜在优势.本文就世界经济危机前后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东盟自由区内各国汇率变动影响,分析得出亚洲地区区域化进程的为人民币成为CAFTA区域货币锚发展提供隐形机遇,人民币成为自贸区内首当其冲的基础货币有先天优势及市场必然.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的迅猛推进,使人民币初步具备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基础条件。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并成为制约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直接因素。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发育程度滞后、资本项目管制程度较高、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程度较低,是制约人民币国际使用度快速提升,进而制约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的根本原因。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成熟的国内金融市场,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而推动人民币成为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的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了人民币与港币一体化的成本效益,分析了两地货币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和障碍,设计了人民币和港币货币一体化的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步骤和配套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缺陷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规则不透明、汇率浮动区间狭窄等问题,仍然影响着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影响,提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加强区域货币合作、改变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结构、适当扩大汇率浮动幅度、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方式等政策措施是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8.
王南 《生产力研究》2014,(10):19-24
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是近年来人民币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获得了迅速发展。文章通过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货币互换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港澳台地区是人民币货币互换发挥地区贸易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2年以来,人民币处于升值压力中,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大,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投放最主要的渠道。文章基于央行资产负债表,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广泛流通与使用,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货币的国际化将会给发行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现实基础,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必须研究分析制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因素以及一系列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并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及美联储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未来随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度的提升,当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预期压力时,容易导致人民币大规模被美元替代并引发货币危机。本文基于货币服务理论,通过构建货币需求函数估计了2000—2015年人民币和美元的Morishima替代弹性,对人民币货币替代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后,境内人民币与美元存在Morishima互相替代关系,而且美元名义利率和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于货币替代的变动起主要作用。此外,2000—2015年人民币货币替代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1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被美元替代趋势上升迅速。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分析和预测未来人民币货币替代的趋势,而且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政策,积极预防和监控人民币货币替代风险,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凸现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多变量GARCH模型研究了人民币与日元、韩元、港元、台币、新加坡元、泰铢、印尼盾、吉林特等东亚地区8种货币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与东亚地区其他货币之间汇率合作基础不同,现阶段港元、台币、泰铢是人民币最佳的汇率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升值压力与货币政策:基于货币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94年1月至2008年1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外汇市场压力的货币模型,构建了人民币外汇市场升值压力指数,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方法研究了中央银行国内信贷变化、中美相对经济增长率变化、中国利率水平变化与外汇市场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美国基础货币增长、美国利率水平变化等外生变量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发现中国中央银行国内信贷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呈现负向关系,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国内利率水平与人民币升值压力呈正向关系。当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时,货币当局的反应是减少其净国内信贷,而国内利率水平的变化则并不显著地反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区域化是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提升人民币区域竞争力是提高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步.本文首先对货币竞争力的概念作出了较为严格的界定.其次,根据货币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四个衡量货币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本币贸易结算比例、资本账户开放度、他国储备率以及汇率弹性.第三,结合科恩的货币竞争模型和四个货币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对人民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成员货币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最后根据人民币缺乏竞争力的一系列表现提出了四条提升人民币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性货币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区域性货币的条件,但由于其现有国际货币地位低下、影响力不足,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处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弱势地位,要使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储备性货币,我国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轻济实力,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和亚洲尤其是东亚形成更紧密经贸关系,在东亚金融合作中,我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结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及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东亚货币竞争性均衡与人民币货币锚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取决于东亚货币的集体竞争性均衡。东亚货币的集体升值,有助于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提高东亚经济的福利水平。东亚区域已经存在通过人民币的升值带动东亚区域整体升值的基础,人民币升值并不必然导致出口竞争力的下降,却能起到提高区域福利水平,缓解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重 《经济论坛》2014,(12):9-15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下的货币政策研究并不多。本文建立了含有微观基础的随机的开放经济模型,比较了不同结算货币安排下的消费稳定性、物价稳定性以及消费水平,并由此得出结算货币选择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还表明,一国即使在国际贸易价格主动权竞争中被打败,依然可以通过力争结算货币资格来维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主要研究货币篮子的定义,如何确定货币篮子的最优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自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货币篮子的运行情况。实证的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考察的样本区间内,当人民币篮子货币对美元实际汇率贬值(或升值)1%时,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只贬值(或升值)0.32%,表明美元在人民币货币篮子中所占权重较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仍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20.
周阳 《当代财经》2021,(1):60-72
在强势美元背景下,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数据,通过一个扩展的实证模型研究了强势美元对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走强时有11个国家会选择锚定人民币来稳定本币汇率,美元走弱时人民币的影响力较小;人民币、美元及欧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圈主要的货币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强势美元周期下,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有显著提升,而美元的货币锚地位趋于下降.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的存在是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提升的原因,此外,人民币作为货币锚的区域仍限于东盟、东亚及南亚国家,对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偏弱.因此,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持续深化贸易合作及推动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并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