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3.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是在中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非农化和城市化的权宜现象,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和就业格局,研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试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已成为必然。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的转移还存在着经济上的困难和制度上的障碍。发展小城镇经济,促进其产业升级,消除制度性障碍,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小城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本文对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推动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的矛盾突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吉林省辽源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福建省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其核心问题,而此问题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农业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障碍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路径是:推进工业化发展,扩大就业空间;实行“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以制度创新促进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等。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缺陷,我国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出去。为此,应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制度创新,从制度安排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影响。国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市场和政府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两股力量,特别在“赶超型国家”中,政府力量尤显重要。我国政府可从5方面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城市和乡镇企业的吸纳能力严重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应当向何处去?本提出了4个途径,即现有的大中城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的乡镇企业、西部转移、劳务输出,除此之外,还必须同时辅之以人口增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单纯依靠发展工业化,加速城镇化,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是不现实的.应当看到,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能够实现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并把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为此,需要运用市场经济的方法,并进行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地都出现了“民工荒”。“民工荒”的出现给湖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带来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民的增收和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十分庞大,与现代化建设极不适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当务之急。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国家对城镇居民在就业政策上的过度偏护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水平较低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存在许多障碍。增加就业机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水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增强对农村务工人员的培训是当前有效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农村务工人员进城打工。遇到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的打工技能。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意义重大。为此需要从加强培训与就业结合、加强培训——输出——维权一条龙服务等方面做好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国外有两种理论可供借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数量,决定了任何单一转移理论与途径难以奏效。当前城市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限的,农业开发消化的剩余劳动力也是有限的。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乡统筹,多途径转移。城镇化与工业化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长期出路,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一种绝对数量的剩余,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也存在着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农民人力资本禀赋较低等较低等政策障碍和自身困难,除城市可以有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外,深度开发农业、积极发展非农出口、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增加农业智力投资等都是扩大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囿于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对不能就农村论农村,其长远出路要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应当选择的路径以及必要的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9.
金融海啸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海啸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潜力,让农民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扩大农村和农业内部就业新空间;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改革土地流转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产品进行价格宏观调控;加大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努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20.
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息烽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县,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导致土地人口承载力低下,农村劳动力剩余现象较非喀斯特地区更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关系到息烽县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经济发展.息烽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维权意识弱以及社会歧视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现实状况将制约其进一步转移.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调整产业结构,建立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并为回流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