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2 毫秒
1.
一些上市公司在经营观念、治理结构、权力配置与决策模式、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方面正在复制国有企业体制;政府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自组织机制”没有生成,是上市公司复制国有企业体制的原因。遏制上市公司复制国有企业体制,必须加快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以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目标模式改造或重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中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许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领导体制、决策过程依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依旧,经营机制、政企关系依旧.  相似文献   

3.
<正> 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的必要性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的审计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需要。现阶段,企业制度股份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热点。国有企业由原来单一的国家投资转变为法人、私人、外商投资等,经营方式也由国家独家经营变为联营、租赁经营、股份经营和外商合资合作经营等。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入企业的资本是否保全和增值。新颁发的《通则》建立了资本金制度,对不同投资主体投入企业的资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发行中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许多企业的计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不完善,领导体制、决策过程依旧,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依旧,经营机制、政企关系依旧。这依然是改革开放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一大焦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过度负债问题是压在国有企业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安市共有599户国有工业企业,其中中央企业152户,占25.38%,省属企业65户,占10.85%,市属企业382户,占63.77%。在市属382户国有工业企业中,市级(不包括区、县)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120户。下面以这120户企业为对象,分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特点及形成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探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与特点1994年,西安市进行了全市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相似文献   

6.
一、现状及影响1994年由国有资产管理局、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组织的清产核资表明,全国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8.4%,流动资产负债率为92.6%,其中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9.79%,流动资产负债率高达95.8%。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一般为1∶1,即资产负债率约为50%。与西方企业相比,我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竟高出近20个百分点。高负债使国有企业长期负重经营,生产成本加大,经济效益恶化。失衡的资产负债结构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大障碍。二、成因分析企业高负债经营的根源在于传统体制的弊端:1、模糊的产权制度。在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由此导致:(1)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困扰国有农场发展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福建省国有农场相应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农场(农垦)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农场作为国有企业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面临着一系列亟需改革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观念未根本转变,企业难以进入市场。长期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企业依赖国家、职工依赖企业的观念依然存在,一部分干部职工的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友才 《经济师》2000,(2):36-36,45
一、观念创新。当前,在改革观念上必须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改变传统的公有制观念,破除国有企业等于国有经济、社会主义等于公有制的错误认识。二是正确理解、把握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破除一大二公三纯四统,实现从公有企业占主体到公有经济占主体的转变。三是转变改革思路,从试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把精力放在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和控制力上。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资本观念,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模式,把效益、效率放在第一位。二、体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途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于国有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国有企业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和财务关系也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与财务关系的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资产经营是搞活国有企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李梦梅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因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 ,国家对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 ,即实行“拨改贷”,虽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导致财政与银行功能的错位 ,企业新建和技术改造资金 ,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 ,造成国有企业负债率上升。据统计资料表明 ,现有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仍然高达 70 %以上 ,不少企业在扣除资产损失和潜亏挂账后已资不抵债 ,在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 ,银行不良资产大量沉淀。资产负债率过高 ,是影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问题 ,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思路。而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2.
康承 《经济前沿》2002,(8):63-64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由于新旧体制的转换,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与现代企业制度难免会发生冲突。在旧的体制下,国有资产产权不清、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监督不力等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使国有企业效益下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也较为普遍。而市场经济新体制刚刚建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金钱万能”、“一切向钱看”等腐朽观念驱使下,少数国有企业存在着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物交易等腐败现象。这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党和干部在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不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尤其在事关国家经济的重要领域和重要部门处于支配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从中央企业到地方国企都开始启动了国企改革.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指出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积极适应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依法规范权责,根据功能分类,把握重点,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也暴露出其经营体制的弊端.本文将论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意义及优化方向,使国有资本配制更加科学,结构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之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影响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 ,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策》就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问题 ,提出一整套政策思路 :诸如增加银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债权转股权、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等。所有这些 ,必将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A.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模式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国有企业要参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特征改革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新的企业领导体制.1.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框架基础.改革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就要在实行政企分开与改造企业公司的前提下,系统更新企业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框架基础.为此要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按照现代  相似文献   

16.
除普遍存在的技术落后、结构不合理、负债率高等问题之外,人员过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随着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为使广大职工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本文拟就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科技革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随着其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的深入, 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 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出现了债务负担沉重、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本文正是从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产权制度、产品结构、经营机制、市场观念以及企业领导素质等六个方面剖析了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 然后对症下药, 提出了深化国企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源 《经济纵横》1999,(8):26-28
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涉及到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在影响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企业冗员是突出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一、国有企业冗员及下岗职工基本状况我国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随着改革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历30余年.回首中国走过的30个风雨春秋,面对着逐渐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丰富和法制的逐步健全.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国的企业体系也由原有的"一大二公"向着更符合市场变化要求的现代企业体系转变.在市场经济主体转变体制的过程中,伴随着立法的沿革、政策的调整和社会观念的变化.而在这场大变革中,究竟是什么从根本上确保了市场主体的变革呢?又是什么因素在背后推动着国家的立法政策呢?我们在文章当中将会探讨一二.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成长历程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因素对国家宏观政策和立法体系的影响,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许国生  许凌艳 《经济师》1999,(12):10-11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党的十五大指出:“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国有企业焕发生机的灵魂和动力。一、首先是体制创新从计划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是统,而且一切都统;企业对上级是靠,而且一切是靠。上统下靠,企业有盈利全部上交,出现亏损全部报销,干部头戴“铁的乌纱帽”,职工手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