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小孩的家庭可能都会碰到这种麻烦:家里至少摆放着几件因孩子长大而不能使用的儿童用品,例如学步车、小童床、小三轮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长们也很舍得在独生子女身上用钱,可是孩子长大了,这些东西就成了弃之可惜、留下烦恼的劳什子。看准这一市场的朋友不妨开一家经营儿童用品租赁业务的出租店,既方便了顾客,又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钱”景不错的创业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了一个以子女特征为基础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并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检验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子女数量增加,农村家庭的食品消费支出逐渐增加,而文娱消费支出逐渐减少。第二,整体而言,有女孩的家庭在日用品与衣物上的消费支出显著高于没有女孩的家庭。第三,在中青年阶段的家庭中,有男孩家庭的教育消费支出要高于没有男孩的家庭;而在中老年阶段的家庭中,有女孩或女孩较多的家庭在教育消费支出方面要高于没有女孩或女孩较少的家庭。第四,中青年家庭在交通、衣物与水电消费上的支出显著高于中老年家庭。第五,在中老年阶段的独生女儿家庭中,贫困户的高等教育消费支出显著低于非贫困户家庭;至多有两个孩子且有男孩的家庭对未来购房的意愿强烈。此外,本文验证了收入质量在家庭生命周期对食品消费、教育消费以及衣物消费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01,(10):24-25
孩子出生后,年轻的父母们总要为宝宝购置玩具、摇篮、小床、童车等一系列用品,而这些儿童用品使用时间短的二、三个月,长的一、二年,也就成了闲置物;留在家里碍事,扔掉又可惜,因此,开个儿童用品租赁店肯定挣钱。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家庭中独生子女在人情习俗中渐成为“小财主”,小小年纪“财大气粗”时刻冲击着孩子的消费,作为父母怎样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投向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商战无情,竞争激烈。“干什么最赚钱”已成为很多人百问不厌的一句话。其实,经商的诀窍只有一条,即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并抢先挖掘潜在需求,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乘“需”而入。这里列举几项赚钱新行当,也许对商界人士或有意经商赚钱的朋友会有所启发。儿童用品租赁服务公司。小孩用品,使用期大都比较短。不买吧,孩子吵着要;买吧,因孩子长得快,不久便闲置了。于是,一些头脑精明的商人便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办起了儿童用品租赁服务公司。大的如电子计算机、钢琴、电子游戏机,小的如儿童自行车、儿童书桌、专用床、高档玩具等…  相似文献   

6.
根据相对收入假说,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源于人们寻求社会地位而消费储蓄的动机。本文利用2004—2012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研究发现:在控制农村家庭纯收入后,收入差距对农村家庭服务性消费仍然有显著影响,基尼系数每下降0.1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增加23.7%。这期间基尼系数由0.398降至0.327,可以解释浙江省农村家庭服务性消费增加的8.13%。同时发现收入差距对农村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但对农村老年家庭服务性消费的影响却明显大于年轻家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收入增长效应视角阐释了正规借贷影响农户家庭消费的机理,基于山东省62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剖析了农户参与正规借贷的影响因素,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测算了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影响效应,比较了影响效应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下的组群差异,并采用Tobit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收入增长效应视角下正规借贷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年限、亲友供职于信用社或银行、家庭资产、对正规借贷的了解情况、未来三年融资需求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参与正规借贷;正规借贷会促使农户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显著提升82.1%、164.3%和71.1%,对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生活性消费的促进作用。组群差异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年龄段与受教育程度的户主,正规借贷对户主年龄处于45~55岁、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更为显著。此外,农户获取正规借贷后通过增加收入进而提升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影响机理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不断加大。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聚焦于收入增长和户口所在地的户籍属性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的影响,并探讨收入增长与营养消费关系的户籍地差异。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和户籍地差异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家庭能量、蛋白质和脂肪需求的收入弹性为分别为0. 593、0. 610和0. 53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地差异使本地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比外地农民工家庭分别高19. 24%、18. 41%和15. 84%。收入增长对外地农民工家庭的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的正向作用大于其对本地农民工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全国6个城市1340户家庭详细消费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家庭在外饮食中的肉类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市家庭人均在外肉类消费在肉类总消费中仍占有显著的比重(平均近30%);居民收入水平和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在外肉类消费有重要影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外肉类消费显著增加;不同代际居民的在外肉类消费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2021,(6):50-60
用CHFS数据研究中国城乡家庭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异质性,在考虑了金融资产组合互补性的影响后发现:(1)我国城乡家庭储蓄性和风险性金融资产每增加1%,家庭总的消费支出分别增加3.5%和1.4%,即金融资产存在显著正向的财富效应,但储蓄性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风险性金融资产。(2)整体上,城镇家庭的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大于农村,但在具体消费类型上,也存在农村大于城镇的证据,体现出显著的城乡异质性。(3)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对食品消费支出影响最小,刚性消费支出次之,弹性消费最大。(4)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均存在低收入家庭显著大于高收入家庭证据。考虑家庭房产价值和地区特征后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金融资产财富效应及上述异质性的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1.
调查显示民入户家庭主要食品消费的质与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4年1-2月每户低收入家庭食品支出额的23.7%是由于粮食涨价因素多付出的,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内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为典型区域,定量研究我国北方牧区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及特征,以期丰富我国牧区的食物消费数据库、促进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转型升级。[方法]采用分层抽样,通过实地入户3d跟踪称重调研,获取典型区域内204户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一手数据,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值和传统农村(山东省)居民食物消费数据,对牧区家庭食物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牧区居民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为495.99g/(人·餐),其中植物性食物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2.4倍;蔬菜消费占比最高(24.43%),其次是面粉(18.39%)、奶类(12.62%)和肉类(11.39%);粮食消费中50%以上为面粉消费,肉类消费中60%以上为牛羊肉消费。(2)不同区域和群体间消费差异明显。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对非主食类食物(肉类、食用油、零食和酒水)的消费量更高,而对薯类的消费量更低;与少数民族相比,饮食主要决定人为汉族的家庭人均食物消费量更低,且对奶类、酒水的消费量明显更低。(3)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推荐值相比,呼伦贝尔牧区居民食物消费表现出高油多盐的特征,同时对牛羊肉为主的肉类和谷薯类的消费偏高,而对水产类、水果和奶类的消费明显不足;与传统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相比,牧区居民的蔬菜、大豆及坚果的消费量更低。[结论]牧区居民食物消费有了主、副食兼用的趋势,且仍能体现地域特色,但饮食结构仍呈现单一化,对牛羊肉等肉类消费过量情况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农户家庭人口特征为自变量,分析了其对农户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实物消费或生存型消费主要受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对总收入有影响的家庭人口特征的影响,与家庭其他人口特征关系不密切;而服务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则主要受家庭人口特征的影响,家庭总收入对其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不断扩大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而推动具有财产属性的宅基地有效流转,是挖掘农村消费潜力的强力引擎。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追踪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工具变量法,研究了宅基地流转对居民家庭总消费、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提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其中,对家庭总消费的影响净效应为12.2%,对发展型消费的影响效应高于生存型和享受型消费;家庭人口数量、户主受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指标对居民家庭消费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对发展型消费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组间差异结果表明,在经济区域层面,宅基地流转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大小顺序为:东部>西部>中部,此外,相较于“农一代”,“农二代”家庭消费受宅基地流转的影响更明显。因此,为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流转,注重提升流转户的人力资本,并警惕宅基地流转可能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将家庭类型、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户籍、组织差异和职业差异六个因素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进行交叉分析,对六种家庭特征对家庭消费支出水平影响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得到六种家庭特征对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交叉关系,发现家庭人均年收入、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户籍、子女数量、组织差异和职业差异等都与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变动度三个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恩格尔系数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变动度进一步分析得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还不十分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智库"需求研究所"(Demand Institute)及其上级机构"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2015年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将为未来的消费品和服务提供一个健康的市场。未来10年中国的消费总额每年将增长5.2%,从2014年的3.7万亿美元扩大至2025年的6.4万亿美元,年度人均消费总额应该从2014年的2669美元升至约4400美元。而水产品短缺时代已经结束,消费需求已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同时,随着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市家庭水产品在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记帐式调查数据,采用Double—hurdle模型分析了北京城市居民家庭水产品在外消费及其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收入与时间机会成本会显著增加城市居民家庭水产品在外消费的参与概率与消费数量。此外,家庭在外水产品消费的参与和消费决策还受到家庭人口结构与区域分布的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餐饮业与水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增收效应、预期效应、示范效应、挤出效应四个方面构建非农就业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虑农村居民参与非农就业的自选择特征和家庭异质性特征,采用倾向分值匹配法和分位数回归模型,从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两个层面检验非农就业如何影响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研究发现,非农就业通过改善家庭收入增长性、弱化收入不确定性、强化城镇居民消费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示范性,促进了农村居民家庭消费增长,但也会增加教育和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家庭消费造成挤出效应。上述四种效应叠加后,非农就业能促使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支出平均提高13.09%,但这一促进作用随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提高而逐渐减弱;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产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对家庭设备、居住类受流动性约束较强的耐用品消费的促进作用强于对食物、衣着、交通通讯消费的促进作用,对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类"软性"消费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农就业对家庭收入为中上水平、存在流动性约束、没有购买商业保险及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不仅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这一经验判断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农户消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消费的实证分析戎刚中国农村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户已重新成为生产的基本单位。因而,分析研究现有体制下农户的行为是一项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农户的行为,进而探讨现阶段农户的消费目的与动机、消费特征和消费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