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均衡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旅游开发历程、现状深入的调查,对西递、宏村两种旅游开发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影响做了比较,指出古村落型世界遗产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在实施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Community—Baced Development)的同时融入企业经营因素,根据当地实际探索适宜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宏村与西递同为世界文化遗产,宏村的历史虽不如西递悠久,但也有800年了。它比西递更有优势的是那迷人的湖光山色,历经风雨沧桑的人文景观与秀丽无比的自然景致,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画里的乡村”也就名副其实了。许多美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南湖边树荫下写生,把古村落的美妙搬上画纸,更多的旅游者蜂拥而来,使静谧的宏村变得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3.
从游客体验看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的旅游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人类迈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中强调个性需求与发展的体验经济正在崛起.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体验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体验性的旅游活动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本文在对西递、宏村游客抽样调查基础上,分析游客对于村落总体印象、活动项目、古建筑、游览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提出皖南古村落旅游必需依托徽文化,广泛设计体验性产品,努力提高游客的参与性,丰富游客的学习、审美、娱乐等复合体验,从而打造出与世界文化遗产名号相适应的体验型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一、西递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旅游资源黟县西递位于安徽省南部,北枕黄山,南眺西岳,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西通九华山、太平湖及瓷都景德镇,是黄山旅游区一颗璀璨明珠。西递相距黄山风景区仅41公里,距黄山机场40公里,距皖赣铁路黟县火车站10公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方便。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又因位于徽州府之西,曾设“铺递所”,故改名西递,沿用至今。始建于北宋年间,已有930多年历史,村落呈船形,占地16公顷。西递境内峰峦叠嶂,树林葱茏,清溪回流,山青水秀,气候宜人…  相似文献   

5.
基于旅游影响因子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释了乡村旅游产品的概念、发展历程,以旅游影响因子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乡村旅游动力因子,乡村旅游应力因子以及乡村旅游规范因孚的发展现状,由此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对策:(1)加强网络营销,实现信息通畅,保证旅游流供应充足。(2)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核心产品及辅助产品,提升旅游目的地应力系统质量。(3)规范市场秩序,探讨多种经营方式,实现乡村旅游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涛 《科技和产业》2011,11(10):10-15
都市型乡村旅游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旅游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形式。作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和亮点,本文在简要回顾都市农业旅游、乡村旅游的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提炼了都市型乡村旅游的定义与内涵,研究了都市型乡村旅游产生的背景,总结了其功能及主要特征,并对国内外都市型乡村旅游系统评价研究的动态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刘定惠 《特区经济》2023,(1):115-118
文章首先从宏观角度阐释了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与体系,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产品构建理念主要包括全生态、全要素、全产业、全时空、全社会、全科技六个方面。全域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包括内部组合产品和外部复合产品。其中,内部组合产品又分为核心产品、辅助产品和外延产品;外部复合产品包括城市—乡村旅游产品、景区—乡村旅游产品和乡村—乡村旅游产品。其次以黄石市沼山村为例,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业发展现状,从微观角度构建了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产品体系。本研究对推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瑞笠 《魅力中国》2010,(26):46-46
近年来到宏村旅游的人数已经是越来越多,而宏村的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宏村的旅游仍旧停留在单纯的观光旅游层面,景区收入也以门票收入为主。游客是来了不少但是很少能留得住。因此,本文试图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宗斌 《乡镇经济》2009,25(6):109-111
旅游地形象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探讨了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的必要性,通过引入TIS原理,从MI、VI、BI、HI和兀五个方面对我国乡村旅游地形象塑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周彬  贺传阅 《乡镇经济》2007,(11):30-33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等特点,发展乡村旅游自然便成了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旅游的内涵,在分析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初步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为发展乡村旅游开拓了空间。为了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提出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西部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自2003年以来,乡村旅游人数逐年增长,近年来每年的游客数已达50万人以上,并以赏花、摘果和农家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然而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景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缺乏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本文认为,要做大做强恭城县的乡村旅游业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产品异质性特色、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以县城为中心,打造融休闲农业、民族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点;成立恭城县乡村旅游合作社,统筹协调各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2.
杜焕英  吴江 《乡镇经济》2009,25(10):71-75
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要有适配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是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尚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必须创新重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式,通过“四位一体”的机制设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按照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芜湖县旅游资源进行分类,从旅游资源的丰度、品质、空间结构与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该县的旅游资源,同时结合该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作出基于旅游资源分析的芜湖县旅游发展方向研究,旨在为该县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为新疆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疆发展民俗旅游,在内容和形式上应具有鲜明特色,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结合新疆实际,突出其民间性、民族性、地方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探讨乡村旅游发展中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有丰富的野菜物种资源,乡村居民食用野菜的历史悠久,形成本土乡村饮食文化特点。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利用野菜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成为乡村旅游品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在乡村旅游中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素霞 《特区经济》2012,(3):161-163
崇明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区位和交通、旅游资源、客源市场三方面探讨了崇明旅游开发的条件,进而分析了崇明规划开发的主题旅游产品和功能分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宋宝莉  何东  刘传辉 《改革与战略》2012,28(3):108-110,146
统筹城乡发展同步推进了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后产生了一些不同于以往的问题。在居住区及其周围发展生态产业,能够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发展生态产业可以通过三条路径进行: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手工加工业及园区配套工业,发展休闲文化旅游业。  相似文献   

18.
福建是中国重要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正在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度假产业。台湾森林度假产业较为成熟,开发和管理技术先进,资金丰厚。积极吸引台资台商进入福建相关开发领域有着相当积极意义。本文着重以详实的资料数据,对当前福建台资森林旅游度假产业的整体开发和运营状况作出分析,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屏蔽非主流型旅游资源的理论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华  杨望暾 《特区经济》2007,216(1):172-174
非主流旅游资源是广泛存在的一类旅游资源,由于其旅游资源显性质量不佳,或结构规模不理想等诸多原因常常被忽视,屏蔽非主流型旅游资源是非主流旅游资源中典型的一类。本文首先界定了屏蔽非主流型旅游资源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特征属性,以“资源遮蔽”与“资源叠加”作为核心理论进一步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并以少华山森林公园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