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芝 《经济师》2004,(9):174-175
文章依据企业性质的契约理论 ,阐明契约履行风险大小是企业向不同参与者配置权利的最佳标准 ,企业的控制权应归属于承担着企业最大风险的参与者。在正常经营状态下 ,企业所有者是企业最大风险的承担者 ,因而成为企业控制权的当然拥有者 ,国家应尊重并维护其权利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
将创业者事后敲竹杠和创业成功后堑壕效应的前向延伸作为影响因素,构建模型对科技型企业创业过程中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风险分担、收益分配及控制权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完全信息下创业者最优努力水平和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可以实现,投资者和创业者主要矛盾前移至创业开始前的收益分担;信息不对称下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不可能实现,创业者有动机通过采取降低努力水平、事后敲竹杠和事前堑壕效应行为取得额外收益,以此分散人力资本风险;创业者首先倾向于选择后两种行为获取更高的控制权配置收益,失败时将倾向于回到降低努力水平选择上。因此,投资者适度分权可避免创业者出现降低努力水平的行为,从而提升创业成功概率。  相似文献   

3.
企业控制权演变与财权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财权配置是企业所有权的核心内容。从最初的业主制企业到现代的股份公司,财权配置主要是企业内部各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合约安排。随着企业控制权的演变及“利益相关理论”的兴起,企业的财权配置应不仅仅是股东和经营的企业内部财权配置,而应扩展到包括外部利益相关在内的外部财权配置,以及为保证利益相关财权配置实现的相机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Dewatripont-Maskin(1995)将软预算约束描述为一种事前无效,事后有效的动态激励问题,认为信贷的分散化有助于消除软预算约束。文章在DM(1995)模型基础上引入控制权收益变量,论证了事前无效,事后也无效软预算约束的存在条件,指出这种软预算约束本质上是控制权人追求私人收益的道德风险行为。信贷的分散化不足以消除事后无效率的软预算约束。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法律机制是减少事后无效率软预算约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控制权安排是风险企业所有权结构的中心特征。在风险资本融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创业家向风险资本家转移的控制权是显示其类型的信号,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6.
控制权安排是风险企业所有权结构的中心特征。在风险资本融资时,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创业家向风险资本家转移的控制权是显示其类型的信号,这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关键。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制度安排取决于其基础;而企业控制权配置状态又内生出各自不同的问题,使得企业控制权配置不能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为了达到最优企业控制权安排,从规范的角度分析,就必须按照资源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来对企业控制权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8.
公司控制权配置与国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伟 《经济纵横》2007,(1):73-74
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再到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巨大成就。但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存在内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企业控制权合理配置是提高企业治理效率的关键。优化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完善控制权配置机制可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人的经济活动总是嵌入于某种社会关系当中,人们之间的信任可以减少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对企业的控制权配置产生影响,企业控制权配置是信任成本最小化的选择结果。本文通过构建信任—交易成本—企业控制权配置的理论框架分析发现,当物质资本投入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信任成本很高时,人力资本投入者掌握企业的控制权为最优选择。反之,则物质资本投入者掌握控制权。当双方的信任程度非常高时,任何一方掌握企业的控制权都是无差异的。  相似文献   

10.
集团如何依据自身的战略选择合适的控制权配置方式来保障组织效率已成为目前集团管控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探寻,以2004-2008年深、沪A股隶属于集团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探讨集团战略的业务相关性与集团持股比例的关联关系以及控制权结构和集团持股比例对集团战略的交互效应发现:集团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集团战略的业务相关性越强,并且控制权结构会显著调节不同类型的集团战略业务相关性与持股比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余友明 《经济管理》2007,(12):52-55
由于风险投资存在因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风险投资家就采用资本分阶段注入这一强有力的控制机制来收集信息,监控企业进程,并保持定期退出低质投资项目的选择权,从而降低因决策不当所造成的潜在损失,并实现对风险企业家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2.
风险投资中控制权分配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金龙  费方域  胡海鸥 《财经研究》2005,31(12):107-115
在风险投资中,创业者和风险投资家由于目标不同而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时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进行适当分配成为关键.由于风险投资中有关控制权问题的复杂性,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以不完全合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两期模型分析了影响风险企业中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从而在统一的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框架下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声誉机制等各种影响因素展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张新立  王青建 《财经研究》2006,32(5):129-135
为减少风险投资融资中风险投资家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投资者必须设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让风险投资家选择,从而根据风险投资家选择的结果来甄别其真实能力类型,同时又能激励其努力工作。文章建立了风险投资家能力类型和努力都是不可观测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并根据显示原理,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出了最优解进而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最优激励契约能使高能力风险投资家乐于选择具有高强度激励、低固定收入和风险小的项目,同时又能激励其签约后更加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4.
医疗保险市场道德风险防范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蓉蓉 《现代财经》2006,26(4):19-22
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潜力巨大,但发展缓慢。医疗保险的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对医疗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的控制,决定了保险公司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意愿,是医疗保险的核心问题。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其后果是医疗费用的膨胀和保险公司经营困难。保险企业应该对来自投保人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控制,以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险事业。  相似文献   

15.
风险企业家在向风险投资家寻求融资共同发展风险项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有限理性,具有公平偏好心理,其往往因为嫉妒心理而影响到自身的努力水平,这样,风险投资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不可避免,进而会损害到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本文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针对具有公平偏好的风险企业家的有效激励机制,以此来分析和防范公平偏好心理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表明,风险投资家应尽可能选择公平偏好程度较小的风险企业家作为投资对象,以减少或规避风险投资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道德风险在各种保险市场都存在,但在医疗保险市场却复杂得多。道德风险使医疗费用快速不合理地增长,过度消耗有限资源,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还恶化了医患关系,降低了社会诚信水平。分析了我公司9 876例案件中出现的道德风险及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size of an insurance pool that minimizes average risk per policy is derived for cases in which moral hazard offsets the benefits of pooling.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一方面取决于资本总量的积累,另一方面取决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对2005—2009年武汉城市圈上市公司资本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净值(投资额)和利润总额(盈利额)显著正相关,利润的增加会引起投资的增加,而且利润对投资的引致作用成增大趋势,资本配置的效率趋于提高。  相似文献   

19.
农户有机食品生产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有机食品生产农户的调查发现,有机食品生产农户道德风险发生的比例高达9.03%。计量分析表明,农户有机食品生产中道德风险的发生受到生产面积大小、农户是否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是否与农业产业化组织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是否接受过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政府监督管理的严格程度以及农户对有机食品了解程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创业企业控制权配置是创业投资机构有效退出的重要保证,对投资机构退出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从IPO和并购这两种退出方式视角,选取CVSource数据库2000—2014年大样本数据,使用多变量回归模型,研究创业企业控制权不同配置对创业投资机构退出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企业家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IPO退出方式显著正相关,企业家拥有的控制权越多,对其产生的期权激励作用越大,越会促使创业投资机构通过IPO方式退出;而创业投资机构拥有的控制权比例与并购退出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业投资机构拥有的控制权越多,为了尽早收回投资,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较高投资收益,其越会选择通过并购方式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