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衢丽(金华、衢州、丽水)地区是浙江省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同时也是全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区、难点区。需要从战略高度,重视金衢丽地区的发展,建设好更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走廊,以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系统是地区经济的重要外部环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区经济有直接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同时也会影响地区的物流需求。本文以长江经济区为大环境,重点探讨了长江经济区区域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及运行、产业结构变动导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对于安徽地区物流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部崛起"是统筹区域发展的新思路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中部崛起"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个 完整的战略体系。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从战略定位、区域整合、结构调整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简称“吉林油田公司”)作为中国石油下属地区公司,是中国石油“东部硬稳定”战略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多省开始实施“强省会”战略,而“强省会”战略的创新效应尚不清晰。利用各省和省会城市以及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强省会”战略对全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从知识溢出和吸收的视角分析了产业同构和教育资源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省会城市规模存在门槛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增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强省会”战略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强省会”战略不仅促进了省会对非省会的溢出效应,同时促进了非省会城市的创新能力。产业同构和非省会教育资源都可以强化“强省会”战略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强省会”战略对东西部地区、非特大超大城市地区、创新领先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对于各地依托“强省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收入使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业转移既是区域均衡发展的战略切入点,又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路径。东部地区过去依靠传统比较优势所形成的外延型产业发展模式,其边际收益已经不能显著高于边际成本,西部地区历经大开发战略之后,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明》2023,(1):16-18
<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多项区域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先后多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并寄语“要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目的就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发展战略政策因现实问题的变化而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中国区域发展政策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等"四大板块"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的完整战略格局。随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以及基础条件变化的累积性效应将给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变化带来新影响,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是应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必然要求,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战略机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不仅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更要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能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动力。在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宏观战略指引下,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的加快、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等三个方面将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许多地区把城市旧有工业区的改造纳入了重要发展进程。如何有效地制定适合区域自身发展的产业调整和城市更新战略,已成为当前各级地区政府面临的主要困惑。  相似文献   

11.
税收政策是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确定的指导制定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它既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贯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经济手段。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和完善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对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0年,全国乡镇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契机,积极开展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从分地区情况看,东部地区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发展稳健;中部地区动力不足,增速趋缓;西部地区发展迅猛,吸纳劳动力能力增强,但东中西地区乡镇企业差距进一步扩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战略通过区域内城市整合,强化城市间的功能互补和深度合作,能拓宽发展空间,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高效率的环境,挖掘区域经济更为强大的发展功能,从而加快整个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就我国而言,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市群战略带动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对我国  相似文献   

14.
政策视窗     
《中国中小企业》2011,(11):10-10
中原经济区获中央指导支持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海国资委系统的代表,我十分荣幸能参加党的十七大这次盛会。下面,就如何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谈些初步想法。一、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好"四个关系"1、统筹好率先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同时中央又要求上海工作要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经济统计》2008,(11):39-39
今年以来,在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下,我国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地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据调查,今年上半年,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速均超过了东部地区,改变了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的增速一直居各大区域之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冀南新区位于邯郸市中心城区南部,地处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中原经济区战略两大国家级战略的交汇区域。面积1215平方公里,人口91.8万,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财政收入30亿元。它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动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开发区域冀中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冀南新区发展情况及面临的困难2012年10月19日冀南新区正式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崛起”是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之后我国又一个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和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十分重要。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具体特点,“实现三个结合,组合三种模式”,即“中部崛起”战略一定要与东部地区结构升级、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选择可持续的复合型战略模式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于2009年11月23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求同存异 因地制宜 为区域经济发展探求物流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鸣 《中外物流》2006,(2):21-22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005年,我国提出了“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是近年我国区域问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出现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