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丽 《中外管理》2013,(11):56-57
1O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今天,谁又能说清今天我们还有多少“没想到”?又有多少机遇“没看清”呢?“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比尔·盖茨的话足以让传统企业警醒。10年前,很少人会想到上网卖珠宝;但是在今天,别说是珠光宝气的饰品,即便在传统商场和专卖店里经常观者寥寥的家纺、厨电,被搬到网上去卖后,也一改低迷的势头……  相似文献   

2.
目前楼市成交淡静,现在都是什么人在看房和买房呢?买楼的客户中,就有因结婚需求而成交的“80后”适婚一族的身影,不管顺市逆市,婚还是要结的,他们要么自己出钱,  相似文献   

3.
作为微软公司的CEO,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微软是什么?”我们是软件公司吗?我们是单纯的Windows公司吗?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渴望的是什么?当我们成长以后我们又想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4.
王悦承  赵亮 《英才》2003,(4):70-74
主持心语还原商业关系关于中国的商业环境,我有一个判断,我认为中国大部分从商的人都可能存在某种先天不足,即我们这些人都不是在商业化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是农业传统的国家,农业传统的国家和商业传统的国家有什么区别?在商业传统的国家中,比如说小孩子的教育上,通常是你剪草坪、洗碗或者打扫房间之后,每周给你多少零花钱,而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中,如果要你打扫屋子,通常的方式,第一种是爸爸妈妈多爱你,你要听爹妈的;第二种是你是我儿子或女儿,你必须干。要么是亲情,要么是等级下的权力,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特点。因为我们觉得小孩那么小做事如果就为钱那是一种道德的"堕落"!在这种环境长大的人,往往不习惯用商业的思维来思考问题,我们习惯的是要么利用亲情中的关系,要么利用等级中  相似文献   

5.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你要做的,就是比你想象的更疯狂一点儿,只要你去做,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你就是自己的奇迹。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拘细壤,方能就其高。每前行一步,人生都会出现岔路口,要么沉沦,要么振奋;选择沉沦就是选择懦弱,选择振奋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2008,(1):70-72
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要思考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而这也是思考我们企业贡献力的三个原点。  相似文献   

7.
我们正处在一个很重要的关头,我们要重新启动“大改革”。这个改革所涉及的目标,比起上世纪90年代更大、更高。这会涉及过去30多年来的改革,它取得了什么成就?它存在什么问题?现在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半夏 《中外企业文化》2010,(11):I0050-I0051
有缘牵手走进婚姻的恋人,犹如宇宙间茫然相撞的两条直线,融合在婚姻的点上,从此以后,要么同心同德合二为一,要么相遇后再次分离,延续彼此的射线轨迹。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在相遇的幸福时刻,拿什么送给你,我的爱人?  相似文献   

9.
稻盛哲学教会我们什么? 《中外管理》:您认为这次日航危机反映出的实质是什么?我们中国要思考什么?请已经78岁的稻盛出山,是看中他“经营之圣”的威名吗?  相似文献   

10.
王缨 《中外管理》2010,(2):20-20
要过年啦!又过年了!今夕何夕?在金融危机纷纷扰扰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2010年。年年岁岁,岁岁过年,新“春”佳“节”,这可是中国人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如今,我们的企业会用什么独特的方式来迎接新年新春呢?这仍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经济适用房是商品房还是社会保障住房? 按照改革的设计初衷,我们要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即在住宅商品化的过程中鼓励发展普通商品住宅,这一政策目标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大量以经济适用为特征的普通住宅开发是靠政府还是靠市场,政府在住宅市场的作用是什么?政府社会保障住房的目标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袁洪庚 《经营者》2012,(14):166-167
工作与生活是人生两大主题,工作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今天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我们要工作?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杨沛霆 《中外管理》2003,(12):22-24
去年,我国经济学前辈于光远先生在我们的恳谈会上提出一个关于“我们处于什么时代”的命题。的确,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企业家面临着什么样的抉择?  相似文献   

14.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今晚干嘛?”“看电视,还能干嘛?”“要不到我家打麻将?三缺一!”“行,吃了晚饭就来!”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云南省嵩明县青年李秀辉却与书无缘——家里没什么书籍,也没有报纸。要么看电视。要么打麻将。这就是当代农村青年普遍遭遇“文化苦闷”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兵哥 《上海企业》2013,(11):80-80
一.保险“10定律”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这么一个现象:要么花了太多钱买保险,要么保额不够。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10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  相似文献   

16.
蔡毅 《企业文化》2012,(12):79-82
有这样一段对话,员工甲:“早就知道按这样的设计加工,两个零件的对接肯定出问题。”员工乙:“那你为什么不告诉领导呢?”员工甲:“他们能听吗?再说了,出了问题,有他们顶着,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位员工拿着企业的工资,说着如此不咸不淡的话,着实令人气愤。但在感慨于职工对企业的责任与忠诚缺乏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管理到底要...  相似文献   

17.
《企业导报》2005,(1):46-47
最近几年,全国房价到处是涨声一片,涨价的呼声背后真的是国民的收入大幅提高了,可以承受这样的房价了?事实并不如此,在银行的信贷处,我们可以见到,购房者要么是急于解决居住问题,要么是子女马上要结婚,真正自己有钱了,毫无犹豫来买房子的人并不是很多。房子到手,除了拿着钥匙那一刻的欣喜,之后就是漫长的还贷之路,面对国内的高房价,让我们放眼看看世界其他国家的房价。  相似文献   

18.
田源 《中国企业家》2006,(1):146-146
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国际化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的问题,我想大家可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研究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我们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在什么地方赚钱?到什么地方去开拓我们的业务?  相似文献   

19.
《冶金企业文化》2012,(1):37-37
“创先争优”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茶的开展着,但是,对于为什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前段时间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什么接着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何建平  卓志原 《活力》2006,(5):225-225
近年来,在论及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境遇时,我们似乎很容易就能觉察到失望与痛惜的悲观色彩。对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为什么失去了往昔对传统的热情?我们是否该重拾旧日传统的礼俗?在当今现代化潮流中遭遇尴尬的传统文化究竟是否会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出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有必要把看似陈旧的话题拿出来再讨论以期得出更深入和真实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