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艳 《中国经贸》2005,(6):27-28
“老字号”企业必须把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品牌发展.管理方法结合起来,找到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中外老字号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老字号发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滞後,缺乏文化创新。主张老字号必须进行品牌创新,把“生态位”和“品牌黑箱”等概念引入老字号品牌创新研究中,并提出“老字号年轻化”的思想,倡导推行“老字号年轻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刘菲 《民营视界》2006,(6):49-50
据悉,商务部正在组织各地全面调查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现状,收集整理老字号历史资料。建立健全老字号档案,预计近3年,将有10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得到认证。可是在商务部首批认定的老字号中。沧州尚无一家企业入围。沧州没有老字号吗?曾经弥漫在城市空气里浓郁的商业气息为什么在现代的经济环境中却唤不起人们的记忆? 保护不力,发展不足使许多老字号蒙上了历史的烟尘,在新时代,如何擦亮老字号的招牌。是我们的老字号,也是我们这个城市不能回避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专注的意义     
从山西回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企业到底该走专业化路线还是多元化路线?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九十年代初经济高速增长阶段,有一大批企业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然而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些企业大多数都陷人了困境,难于自拔。可见,多元化经营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可能选择,而非万用万灵。如果把多元化经营的依据仅仅归结于“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那么显然是过于简单化了。这里笔者试图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多元化?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多元化?在有条件,有必要的情况下怎样多元化?简言之就是:多元化的目的,条件.手段。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是企业发展的两种基本战略。多元化经营在八十年代已成为西方许多著名大企业实行资本扩张的“经典战略”。随着“西学东渐”,1993~1996年我国经济扩张时期很多国内企业纷纷起而效之。几年过去了,结果败多成少,一大批企业陷入多元化陷阱,从而引发企业界目前沸沸扬扬的多元化利弊大讨论。一、多元化经营的双重效应从西方大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实践经验看,多元化经营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它是一种典型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分散投资风险的战略,期望“东方不亮西方亮”,拆了东墙能补西墙;其…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老字号”企业的发展面临困境,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该文从“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角度切入,分析了“老字号”企业在商标、专利、商业秘密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剖析了“老字号”企业面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8.
南京冠生园用陈年旧馅做月饼的现象,在全国新闻媒体曝光后,全国所有冠生园的月饼,都卖不动了,甚至影响全国中秋节月饼销售市场,这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仔细想一想对我们颇有一些启示: 启示之一:优秀的老字号品牌不能丢。优秀的老字号是多年品牌、质量、服务和信誉等方面创造出来的,有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是历史的结晶,是一种无形资产。国有国的老字号,中国同仁堂的药、贵州茅台酒、,天津的包子……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老字号,鞍山的钢铁、大庆的石油、黑龙江的木材……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老字号,金融系统的工商…  相似文献   

9.
消费者幸福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在消费过程中,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于消费者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显著正向影响购买意愿及幸福感;消费者幸福感对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消费者幸福感在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发挥积极中介作用;顾客预期负向调节老字号品牌的人机交互消费体验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老字号品牌企业促进顾客融入,增强品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老字号品牌是天津市的金字招牌和暖心名片,凝聚了我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归属,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标志和符号,品牌的意义与价值远远超过物质本身,它不仅承载了上百年工商业发展的历史所蕴含的文化积淀,而且历经磨砺所打造出的优质品牌,老字号品牌的背后既有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也有敢于创新、争当一流的进取精神。老字号的优势急于延续和传承,为老字号企业赋予创新的体制机制,发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人才,让老品牌焕发新的生机。本文通过对了解天津老字号企业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述了老字号企业积极提升竞争力,创新机制,做强做大老字号、借鉴海内外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经验,使老字号焕发新的生机,最后提出新经济形式下推动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华江 《江苏经济》2001,(11):52-53
每一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活得长,长得大,发展得有声有色。但在当今时代,机会主义带来的“一夜暴富”心态和短期行为,使不省企业往往通不过市场这个公正有效的过滤器,成为经济舞台上的匆匆过客。素有“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化,也出现了不少称得上“老字号”的店铺。探究这些“老字号”经营成功的秘诀,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要建百年老店,必须要有战略眼光,重视质量,尊重顾客,不断全新,通于探索,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中华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路径模型,模型从基于企业的视角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含有历史品牌资产挖掘、新品牌资产注入和品牌关系改善三个变量,并联系既有老字号品牌成功运作经验和相关实证研究指出在当今企业和消费环境下老字号品牌资产激活的较优路径选择。文章还讨论了研究结论对老字号的营销借鉴,并揭示出研究结论对中华老字号品牌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年,通过两代人的艰苦奋斗,经受27年的洗礼,从一个传统的秘方、一个小作坊、一千元创业起家,把一个小调味品企业建设成为驻马店市唯一的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同时“十三香”产品被评为中华老字号产品,是驻马店人的骄傲。十三香的成功源于其所具有独特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如今多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有1万多家“老字号”企业。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又重新评定出“中华老字号”企业1600余家。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勉强维持现状的约占7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的约占20%,有品牌、有规模且经济效益好的仅占10%。老字号企业处境如此难堪,如何才能使其重现活力。  相似文献   

15.
“回力”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攀 《上海经济》2009,(6):50-51
不把老字号当老字号.老字号就成功了 回力,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对这个运动鞋品牌仍然记忆犹新。创建于1927年的回力鞋业,至今已走过了80多个春秋,可以说是响当当的老字号品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回力在近些年却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当年的风光早已不再。  相似文献   

16.
李焱 《首都经济》2006,(1):83-84
京城养生老字号——鹤年堂药店日前挂起了由北京老字号协会授予的“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金字招牌。这家见证了北京城岁月变迁和中国养生史发展轨迹、数百年仍屹立不倒的老字号.雄心勃勃地宣布:三年内将在国内建立百家左右连锁药店.并通过开发“鹤年堂养生城”.力争将鹤年堂打造成中国中医药养生行业的强势企业。  相似文献   

17.
1949年至2009年,整整一个甲子。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品牌,在经历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品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新的品牌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强者,它们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平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企业名片。  相似文献   

18.
一忌多元化陷阱二忌盲目扩张二忌虚假广告四忌盲目跨国远征五忌盲目高攀500强六忌无长远规划 纵观全国,眼下民营企业乃至其他企业在发展中,易犯并应克服的毛病,主要有六种,简称“六大忌”。 “一忌”:坠入多元化的陷阱 早在二十世纪的初期,西方经济学中确有一个“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观点。这个观点在那时可能是适用的,因为那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放任时期,生产力不太发达,与此相适应的商品供应也不够充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卖方市场态势。当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多元化,是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1949年至2009年,整整一个甲子。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品牌,在经历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品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新的品牌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强者,它们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平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企业名片。  相似文献   

20.
《杭州市老字号保护规划》日前公示。规划提出将选择一家名老字号店家原址建造杭州市老字号精品博物馆。建造杭州老字号精品博物馆,使之成为一所活生生的大课堂,使跨世纪的民族品牌,使艰苦卓绝为之创业并世代延续、保持精良传统的老字号得以继承和弘扬、开拓和发展。这既为“拨乱反正”之所需,也为“正本清源”之所求,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好事。我们认为,建造老字号精品博物馆必须解决几个理论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