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纵向看,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取得较大进步。“九五”以来,河北省县域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2004年,河北省136个县实现生产总值5827.2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65.9%,是1995年2.80倍,年均增长1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364.26元,比1995年提高了1.55倍,年均增长11.33%;完成财政收入330.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42.4%,比1995年提高了3.2倍;二、三产业产值占县域经济比重由1995年的65.89%上升为78.3%。  相似文献   

2.
综合经济     
《大陆桥视野》2009,(9):18-19
(一)经济运行 (二)投资水平 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50.84亿元,增长18.1%。投资结构有所优化,第二产业投资明显增强,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比值为7.9:52.4:39.7,其中,工业投资比重上升7.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廖益 《经济论坛》2005,(13):13-15
一、渝中区经济结构现状(一)总的来看,渝中区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协调于城市经济的发展。1.产业结构变化明显,梯度层次已逐渐高级化。根据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第一、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会不断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2000年渝中区一、二、三产业就业结构比为0.1:21.7:78.1。从地区间产业结构的横向比较来看,2003年,重庆市其他都市发达经济圈以及相邻城市成都的锦羊区,青羊区产业结构还停留在“二三一”布局上,滞后于渝中区。  相似文献   

4.
乡镇财政是财政体系的基础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财政困难,并直接影响到县级财政,必须把逐步规范、壮大乡镇财政工作作为解决县级财政困难的切入点,以此促进县级财政状况的好转。一、欠发达地区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财政收入规模小。由于山区乡镇第一产业商品转化率低,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2.占县级财政收入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实行分税制后,乡镇财政收入的范围缩小,乡镇财政收入占县级地方收入比重下降趋势明显。3.债…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对轻工业生产的影响 1.轻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例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进入了高质量和多样化阶段,人们对家电、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量增加,导致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原有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在世界经济中,从1950-2000年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由42%下降到31%,相应地,重工业的比重由58%上升到69%。预计本世纪初,轻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主要任务 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全县经济遏制了下滑,结束了徘徊,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一些重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0.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2%、13.2%和13.1%。农业经济坚持壮龙头,建基地,创市场,发展绿色、特色农业的方针,农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后,第三产业比重迅速增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从横向看,经济越发达,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比重就越高。目前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30-40%,中等收入国家约为50%,高收入国家约为60-70%。从纵向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依照上述水淮推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16个成员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在1870年仅为23.7%,1950年为38.7%,1960年为40.3%,1970年为50.7%,1976年增大55.6%。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推动着第三产业的新发展。从1978年到199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7%增加到33.0%,就业比重由12.1%增加到26.9%。  相似文献   

8.
关于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营经济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十字路口”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以浙江省为例,2005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5.1%,占政府税收收入的50.7%,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的72.4%。可以说,民营经济不仅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且成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生力军和扩大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9.
自从转型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即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在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又称FLFPR)出现了明显下降(LINCF,1999).转型国家劳动力市场上这种引人注目的变化刚好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方说,:1992年~2001年间,波兰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由54.2%变为49.5%,下降了4.7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则由56%变为到了60.1%,上升了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林慧 《经济论坛》2009,(12):67-69
通过按时间发展对福建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进行的分析,发现了福建产业结构变迁处于工业化的中期,经济总体发展,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而第二产业明显具有重化特点,同时,在高附加值领域的通信等行业具有极大潜力。对经济效率的分析,本文选取了产出效率,资源代价、对外贸易水平和科技进步方面进行说明,最后对产业结构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势决定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我国的农村资源丰富,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开发程度却存在着差异,有的地方开发程度很低,经济效益不好,其主要原因在于农业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发展过快,第二、三产业比重过小,发展过慢。当前进行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条件下进行的,与以往结构调整相比,它是一次战略性调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挥农业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村多元经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登斌 《经济问题》1994,(8):10-12,17
试论农村多元经济融合江登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焕发出了空前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由单纯大田作业到一、二、三产业多元发展的重大转折,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格局。于是,多元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效益的问题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些初...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长三角经济持续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同时,该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呈现出二、三产业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8.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高3.1个百分点,显示了该区域工业化与服务业发展领...  相似文献   

14.
一、吉林省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从三次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1988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完成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出第一产业,成为仅次于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到1994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6.8:44.5:28.7,与改革之初1978年的29.3:52.4:18.3相比,产业结构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近些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关系和变化过程,相当于现今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70年代初的水平,即工业化中期阶段和经济高速成长时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产业结构升级的状况(一)一、二、三产业的相互比例关系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从不发达走向发达,必然要遵循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即第一产业(含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大逐渐缩小,第二产业(含工业、建筑业)由小变大再变小,第三产业(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由小不断变大,最终成为最庞大的产业。这种变化过程,就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建国40多年来,吉林省一、二、三产业一直遵循上述规律变化和发展着。1952年,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分别为50.5:20.9∶28.6。到1978年,第二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达到最高峰,为52.%。 1979年以后,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开始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开始上升,到1985年达到23.7%。 1994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26.8∶44.5∶28.7。 1994年与1978年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7.9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上升了1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当前和"九五"时期要着力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一突出矛盾能否在更大程度上得以缓解,是从整体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一、90年代我省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吉林省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994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5:45.8:29.7,与199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9.1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0.8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8.3个百分点。各产业内部结构也显著改善。农村经济单一的农业结构已被打破。1993年农村一、二、三产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为41.8:41.0:17.2,与199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18.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12.9和5.2个百分点。在农业总产值的构成中,1994年与  相似文献   

17.
臧秀清  郝庆禄 《经济论坛》2003,(1):57-57,26
秦皇岛农业现代化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被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之后,农业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起步。到2000年秦皇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主导产业群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47%,农村二、三产业比重达78%。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7.3亿元,增长19.5%;税金3.45亿元,增长8.2%,农业和农村经济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一、秦皇岛市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推动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数量少且缺乏规模效应。从量上看,…  相似文献   

18.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因素主要有 1.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产业现状是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中低效产业仍处于主导地位。从我国农业内部结构来看,种植业还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造成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占60%以上。我国传统的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上,由于受到生产资料价格、  相似文献   

19.
齐守印 《经济论坛》2006,(20):13-14
2003年以来,河北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2005年GDP突破1万亿大关。与此同时,经济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8.90%上升到2005年的10.23%,3年间提升了1.33个百分点。但是,河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指标在全国位次居后的局面却没有明显改变,2005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29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制约着我省财政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公共福利的能力。假如我省这个比重达到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4.4%),2005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将增加425亿元,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将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宣布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其重要标志是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双双超过800美元,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39.2%和49.1%,总体低于50%。城乡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0年的3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由30.7%下降到3%左右。报告同时指出,我们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是一个重要表现。那么,怎样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呢?无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