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和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继而威胁到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这就促使人们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进行重新评估,于是环境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进入了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协调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面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难题,以创新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推动资源环境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生态文明时代,按其保障发展和保护生态的功效不同,资源环境价值区分为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运用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提升国土资源工作水平。做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以国土规划作为调控工具,平衡生态价值与生产力价值,解决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矛盾,以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并将永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原始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和原始崇拜;农耕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工业文明时期,森林为人类发展提供生产原料;进入今天的生态文明时期,森林的功能和价值在不断丰富和加强,人们充分认识到森林生态价值的重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森林作出了不可或缺的巨大贡献,同样,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将为森林的恢复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生态环境良好”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七牛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动念和惜。卞小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内容,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平等、共同、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文明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应在以自然资源环境为对象创造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同时,促进自然资源环境的循环、更新、稳定、持续发展,形成共生、包容、协调、统一的人地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兼顾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认识、制定战略、总体谋划,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体制、机制,补充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观朱淑芳王京安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口激增等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不仅威胁到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危及人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未...  相似文献   

7.
<正>一般来说,文化可以认为是人类在长期的不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和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并获得人们共同认可和使用的符号与声音的体系总和。而行业文化可以认为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某个方面所衍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农业是人类文明之母,是人类一切文明中最古老的文明。农业文明发展的关键或核心便来自于粮食种植、储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经济》2002,(7):13-16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摆到了我们面前.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入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而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同时,江泽民同志还从开创人类文明新境界的高度指出,要"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些论述,对我们以更广阔的视角考虑上海郊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有着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资源问题,已经同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联系在一起,成为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最重大问题。研究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自然资源问题的实质;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间相互协调发展关系问题已为各方面所关注。作者主张建立自觉适应自然资源基础的自我调节的社会机制,从而建立以自然资源价值论为基础,以现代科学思想为指导的我国自然资源经济科学理论体系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运行的一种发展状态 ,但它更多的是指一种发展理念 ,是人类文明进步中对自身发展历程反思的必然结果。作为一种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是走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口。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营造一个有利的人口环境 (适度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 ) ,正确处理好人口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又是一个农业大国 ,也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村人口一直是我国人口的主体 ,中国农业人口状况构成了中…  相似文献   

11.
关于生态文明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段深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人类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健 《农业经济》1999,(11):26-27
一、问题的提出及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建设都要落实到土地上,它是人类文明创造中使用时间最长、最广泛、最频繁而又最薄弱的环节和部位,也是环境污染最直接而又受害最为严重的媒体和载体部分。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土地资源问题,例如因砍伐森林、过渡放牧、过渡开采以及工业和农业活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环境的持续发展。为了满足人类和环境的需求以及与土地退化作斗争,应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世界农业的不断发展,人类开始面临环境污染、农业投入成本过高、人口膨胀、资源破坏和过度消耗、环境恶化、食物短缺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这种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经济与社会的不平衡发展,不仅影响着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还将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关注与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实际上是对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的研究。这种研究自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日益紧张,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和青睐。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掌握了自然规律并能科学地利用自然规律的综合体现。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以来,我国及垦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已  相似文献   

16.
1.背景有史以来,人类一直在开发利用生物圈的资源,但只是在最近两个世纪内这种活动才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人类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节律对全球自然资源更新的潜力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口、资源、环境成为全球发展的重大课题。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上,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派别的纷争,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的过渡增长是发展中国家滥伐森林、贫困、污染的重要原因,人口增长必然为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所限。如果人口继续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和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形成了人类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如何解决这四大问题,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工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产局,各海区渔政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增殖放流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行动。自2006年国务院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渔业主  相似文献   

19.
<正>为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黄河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有关规定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求,近日,农业部印发了【2018】第2号通告,通告决定自2018年起实行黄河禁渔期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在黄河水域实施全流域禁渔期管理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将对黄河水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走向未来的中国离不开乡村文明的复兴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单纯地着眼于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新文明模式的创新。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人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必须是一条新文明之路,一条不是让全球为中国买单,而是中国要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新文明,这个新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认识乡村建设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