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9.草鱼车轮虫病【病原体】病原体属于缘毛目(Peritrich Stein,1859)、游走亚目(Mobilina Kahl,1933)、车轮虫科(Trichodinidae Claus,1874)、车轮虫属(Trichodina Ehrenberg,1838)的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流行与危害】显著车轮虫病是流行普遍,危害比较大的纤毛虫病。全国各养鱼地区,特别是长江和西江流域各地的  相似文献   

2.
<正>(二)细菌性疾病草鱼的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和赤皮病常称为草鱼的"老三病",常发生并发症,两病或三病同时发生。因此,要进行综合防治,内服、外用并施。1.草鱼细菌性肠炎病草鱼细菌性肠炎病,主要指的是2龄草鱼的肠炎病[Enteritis of grass carp at the age of two(EGC)]。草鱼、青鱼最容易得这种病,鲤、鳙等偶尔也有发现,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又严重的鱼类细菌  相似文献   

3.
<正>(三)水生藻菌性疾病1.草鱼水霉病草鱼水霉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原体】据已有的资料,引起草鱼水霉病的病原体的种类隶属藻状菌纲(Phycomycetes)中的水霉目(Saprolegnial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和芽枝菌目(Blaslocladiales)。其中,水霉科(Saprolegniaceae)中的水霉属(Saprolegnia)、绵霉属(Achlya)和丝囊霉属(Aphanomyces)的种类最为常见,也是鱼卵孵化,鱼类培育和成鱼养殖中主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4.
<正>鱼病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科学。虽然医学、兽医学等都有了相对悠久的历史,然而鱼病学的产生还是19世纪的末叶。其英文名也是由希腊字ichthy—鱼、patho—痛苦、logos—学问而来的(Э.M.Дяйmан,1954)。鱼病学(Ichthyopathology)是研究鱼类等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病理变  相似文献   

5.
<正>4.草鱼细菌性尾柄病又叫烂尾病,是草鱼鱼种阶段(5~10cm的幼鱼)的一种常见病,无论是在养鱼池中,或是实验室的水族箱中都经常可以见到。该病严重影响草鱼的生长,随后影响到成鱼的生产,罹病鱼体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直至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经济上带来损失。【病原体】草鱼尾柄病的病原菌为苏  相似文献   

6.
<正>(四)寄生虫性疾病1.草鱼鳃隐鞭虫病【病原体】鳃隐鞭虫[Cryptobia concava(Davis),Nie 1992]。同物异名:C.branchialis Nie,1955;Bodomonas concava Davis,1947【流行与危害】鳃隐鞭虫于夏、秋季节使草鱼鱼种发病,大量虫体寄生的草鱼鳃丝前半部,以后鞭毛黏附鳃丝,虫体作左右摇动,有时多个虫体聚集在一起形成花瓣状。大量虫体密集于鳃丝周围,寄主分泌大量黏液,覆盖在鳃组织表面,从而使呼吸困难,窒息而死。被寄生的鱼,常离群独游水面或靠近岸边,体色发  相似文献   

7.
<正>16.草鱼三代虫病【病原体】三代虫(Gyrodactylus spp.),也是鱼类鳃和体表上常见的单殖吸虫。【流行与危害】根据调查资料,鲩三代虫在湖北、湖南、山东、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辽宁等地均有分布。但报道由此病而引起大批死鱼的病例并不多见,典型的病例发生于1959年湖北省仙桃市彭场养鱼场,其所养殖的春花草鱼,由此虫大量寄生而招致严重死亡。发病季节主要是春季。三代虫通常在宿主种群中呈高度聚集分布,因此,若非特别的环  相似文献   

8.
正(四)寄生虫性疾病1.鱼波豆虫病【病原体】漂浮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or)。直接接触传播或转移宿主传播。【流行与危害】该病流行于黑仔鳗和成鳗期,流行季节为春末至秋末季节,各种养殖鳗鲡品种均可发生。水温10~29℃发生,但主要在池底老化、所用水源水质较肥的养殖池。一般不引起批量死  相似文献   

9.
正(一)细菌性疾病1.细菌性白头白嘴病【病原体】黏细菌(Myxobacteria sp.)。【流行与危害】此病最易在团头鲂夏花鱼种饲养过程中发生,鱼苗下塘后l周左右,即发生此病。一般有经验的饲养者,鱼苗下塘后饲养25天左右就及时分塘,可以减少损失。【症状及病理变化】鱼体的吻端、头部有白色的症状,眼球的周围皮肤溃烂,  相似文献   

10.
正(一)病毒性疾病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ISKN),俗名鳜暴发性出血病,又称为鳜鱼暴发性流行病、暴发性病毒传染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等,是一种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严重危害淡水养殖鳜的传染性、病毒性疾病,可引起鳜鱼暴发性死  相似文献   

11.
正6.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流行与危害】在春季该病流行季节以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污染的水及塘泥。在该病流行季节,病鳅在水中不断散布病原菌,感染是鱼体与病原直接接触引起的。当鳃受损(如被寄生虫寄生,或受机械损伤等)后特别容  相似文献   

12.
正(二)细菌性疾病1.烂鳃病【病原体】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a columnaris)、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olumnaris)、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等。【流行与危害】该病周年发生,流行高峰为春夏、夏秋、秋冬交替季节及高温期的夏、秋两季,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  相似文献   

13.
正5.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病原体】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生活史分为成虫期、幼虫期及包囊期。多子小瓜虫的成虫卵圆形或球形,体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体内有一马蹄状或香肠状的大核。幼虫呈卵形或椭圆形,全身被有等长的纤毛,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幼虫钻入体表上皮细胞层中或鳃间组织,刺激周围的上皮细胞增生,从而形成小囊泡。  相似文献   

14.
正(一)病毒性疾病疱疹病毒病【病原体】鲤疱疹病毒(Herpesvirus cyprini)。【流行与危害】疱疹病毒病是鲤科鱼类的一种慢性皮肤病,过去主要危害鲤,所以又曾经叫鲤痘疮病。此病早有记载,流行于欧洲,现在朝鲜、日本、中国都有病例报道。影响鱼的生长,降低鱼的商品价值,疾病严重时甚至完全丧失商品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病毒性疾病虹彩病毒病【病原体】虹彩病毒科中的淋巴囊肿病毒,能引起包括牙鲆、鲈在内的几十种淡水和海水鱼类的疾病;而主要感染两栖类、鱼类、爬行类的蛙虹彩病毒,被认为是罗非鱼虹彩病毒病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6.
正4.肠炎病【病原体】嗜水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流行与危害】主要流行于季节交替时节,尤其在短时间内气候剧变时易发生,在其他环境条件变化异常时,若仍保持较高投饵量也容易暴发。各种养殖鳗鲡均可发生。饲料配方不当或饲料变质亦易导致该病暴发,同样,添加剂或饲料中随意添加药物,亦易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7.红头病【病原体】鲁氏不动杆菌(Acinectobacter lwoffii),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学者认为病毒亦可引起红头病。水质严重不良及使用药物过度,是至关重要的诱发因子。【流行与危害】该病养殖欧洲鳗鲡和美洲鳗鲡发病率高,日本鳗鲡几乎不发生。该病水温为26℃左右时较易流行,秋冬季则较少发生。在水质偏酸严重或其他理化指标超标较大、养殖密度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病毒性疾病1.日本鳗鲡开口病【病原体】本病又称日本鳗鲡出血性开口病,病原尚不十分明确,有文献报道由披膜病毒科病毒引起。【流行与危害】该病流行季节为6月下旬至10月,流行水温为25~30℃,7~8月为流行高峰期,引起的死亡率可高达90%。【症状及病理变化】病鳗口腔不能闭合,呈开口状态。颅腔、口腔和头部肌肉等部位严重出血。初期内脏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见肝脏肿大、出血甚至溃疡,常继发细菌感染导致鳍条充血。【诊断方法】凭外观症状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19.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由水霉菌感染而引起,是罗非鱼越冬期间的常见病。由于大多数水霉菌为腐生性,鱼体通常由于换水或搬运时受伤,鱼体局部皮肤受损或鳞片脱落,导致水霉等霉菌的腐生感染,从伤口处侵入并大繁殖。【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肉眼只能看见鱼体伤口处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黏液。随着菌丝的生长,大量新繁殖的菌丝为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同时,菌丝体还能深入肌肉中,其分泌的  相似文献   

20.
正(三)真菌性疾病水霉病【病原体】为水霉属(Saprolegnia)或绵霉属(Achlya)的一些种类。【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鱼焦躁不安,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真菌感染皮肤时使皮肤长霉,俗称生毛,肉眼可观察到棉絮状附着物;鱼卵感染水霉时,其外部着生有菌丝,看上去像有绒毛一样,严重者导致受精卵大量死亡。内菌丝如根样附着在鳜鱼体表的损伤处,分枝多而纤细,可深入至损伤、坏死的皮肤及肌肉,外菌丝伸出于组织之外。鳜鱼苗种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