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蟹田工程标准每年4月份以后,耕地前即在稻田内挖环沟和田间沟,约占稻田面积的10%-15%,距埝埂1m处开挖环沟,上口宽0.8-1.0m,沟深0.5-0.8m,沟底宽0.3-0.5m,坡比1∶2,暂养池标准高于田间工程标准。二、暂养扣蟹养殖一般在稻田中进行。要想提高  相似文献   

2.
<正>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连片、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10-100亩的田块。沿稻田四周开挖深1.5m、宽3-4m的稻田环沟;面积超过50亩的稻田,还应在田块中间开挖深1m、宽2m的"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环沟、田间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10%。稻田改造完成后,用生石灰100kg/亩带水20cm对环沟、田间沟进行消  相似文献   

3.
<正>大鳞副泥鳅稻田养殖在我地区已经多年了,稻田一般亩放苗0.5万尾,放苗规格5cm以上,一般亩产量200kg左右,亩纯利润一般在4000元左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技术成熟,现将有关稻田养殖大鳞副泥鳅工艺流程介绍给大家:一、稻田的选择与建设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3-5亩为宜,稻田要求交通方便、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稻  相似文献   

4.
<正>我地区荣兴街道海滨村,一养殖户稻田养殖台湾泥鳅成鱼100亩,亩放苗密度6000尾。2017年6月30日,发现一块5亩稻田以及一块10亩稻田有死亡的泥鳅鱼苗,每天死亡几十条不等,死亡的泥鳅规格6~10cm,外表症状为:身体头部有白嘴现象,身体后半部有腐皮现象,有的露出红色肌肉,患病严重的泥鳅有的肌肉腐烂发白。我们现场取鱼样,取水样,进行了镜检,现将检查情况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2011、2012年连续两年进行利用苇田40亩进行了养殖河蟹试验,获得成功,养殖的雌蟹规格平均达到98g,雄蟹的规格平均达到132g,亩产达到30kg,亩效益750元,比常规苇田养蟹效益高出580元。1.苇田工程修建和消毒为了增加苇田的水深和水体,便于调节水质、抗旱和防病治病,在苇田的四周挖了环沟,沟宽4m,深0.6m,环沟离岸边1m。蟹种放养之前,每亩苇田用生石灰40kg化浆环沟泼洒消毒,一周后进水、然后放蟹种。  相似文献   

6.
<正> 一、材料与方法: 1、稻田选择与改造:试验点选择西溪乡渠村牛湾潭公路边和山坡梯田二处,稻田水源及光照充足,进排水方便,且无污染。面积共11亩。田内分别开挖“田”、与“井”字沟,沟宽0.8—1.0m,深0.4—0.6m,在进水处开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5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广进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林敏发现养殖的泥鳅大量死亡,笔者随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置,现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该养殖户2014年征地206亩,开挖成长130m、宽20m、深1.5m的泥鳅养殖池45口,2014年开始第1年养殖,5月5日投放鳅苗,养殖产量、效果都比较理想,没有出现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 一、稻田工程是基础 1、稻田选择:养殖罗氏沼虾的稻田宜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水质清新的稻田,尤其以库区闸口附近为佳,面积3—5亩。 2、开挖虾沟:沿稻田四周开挖一环形沟,沟宽3—5m,深0.3m,沟内人工种植水花生、聚草等挺水植物,沟面放入浮萍等漂浮植物,供罗氏沼虾栖息,隐蔽及蜕壳所用。 3、加固田埂:用开挖虾沟的泥土加高加固田埂,田埂高60—80cm,宽50cm,并夯实。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我们在井冈山新城镇排头村开展了泥鳅示范养殖试验,情况如下:1.养殖情况排头村银冈仙下池塘3口,分别编号Y001、Y002和Y003,长为100~106m,宽12~13m,深0.7~0.8m,总面积6亩。水源引自小二型双亚山水库,水质状态良好,溶氧高。2016年5月28日于抚州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购买"鄱阳湖1号"泥鳅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日,重庆铜梁县"稻鳅双千项目"启动,200万尾鳅苗投入200亩稻田进入饲养阶段。据铜梁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稻鳅双千项目"是一种生态型水产养殖,即在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泥鳅,并达到每年粮食产量一千斤/亩和泥鳅收入一千元/亩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市诸多农户在梯田养殖泥鳅,回报颇丰,主要方法如下。 一、产前筹备 选择溪沟附近的梯田,于植秧前,沿稻田埂脚开挖深、宽约0.4m、1m主沟(矮埂脚不开沟以防垮埂),另开数条纵横沟与主沟相通。将一端封闭、直径为12cm、长度50cm毛竹筒参差嵌入主沟水面以下的埂壁或田泥中、筒内辅些许泥土,作泥鳅休憩、避暑的场所。竹筒数视放养量或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大鳞副泥鳅成鱼在我地区稻田、池塘养殖已经五年了,积累了一定经验,养殖技术相对成熟;但养殖初期,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出现了许多低级错误。下面把走过的一些弯路操作不当之处以及改进措施,分享给大家:一、放苗方面1.起初放苗情况本地区起初养殖台湾泥鳅时,泥鳅孵化场有可能不懂或者也不太明白,泥鳅鱼  相似文献   

13.
<正> 稻田养殖泥鳅,成本低,见效快,产效高。 稻田的选择: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壤土为佳。 防逃设施: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要整改、加固、加高。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田埂要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栏用塑料网设置。 开挖鱼沟:稻田先开挖鱼沟、鱼凼,是为了水稻浅灌和泥鳅有个活动安全的躲避场所。鱼沟一般设十字形沟,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稻田施肥: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安徽省怀远县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稻鳅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里,安徽淮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苏鹏飞这几天正组织人员收割水稻。"稻田里的泥鳅已全部进入环沟了,卖掉了一小部分,一大部分等到4月份再卖,打个时间差,能卖个好价钱。"苏鹏飞对笔者说,"2017年第一年在500亩稻田搞稻鳅综合种养,稻谷亩产450kg左右,泥鳅亩产400kg左右,相比单纯种稻,纯收入每亩要增加4000多元。"  相似文献   

15.
<正>小棚养虾前景可观:江苏如东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推广,逐渐已形成规模,面积已超过35000亩,而这个数字目前还在不断增加。"68分地,水深0.88分地,水深0.81m,放4万1m,放4万6万苗,产出3006万苗,产出300400kg虾"这是当地养殖最真实的写照。小棚长40400kg虾"这是当地养殖最真实的写照。小棚长4060m,宽约10m,塘深1m,棚高1.8m,弧形竹结构或钢结构,基本用地下水(盐度460m,宽约10m,塘深1m,棚高1.8m,弧形竹结构或钢结构,基本用地下水(盐度46格),全部用底部气石增氧,每个棚成本在1万6格),全部用底部气石增氧,每个棚成本在1万1.2万,化成亩计算,则约亩放6万1.2万,化成亩计算,则约亩放6万8万苗,亩产500kg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稻田养虾的田间准备 养虾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保水力强、土质肥沃、用电、交通方便。每块稻田面积一般以10亩左右为宜。田埂四周应加固夯实,防止漏水。稻田四周开挖环沟,环沟沿田埂内侧或离田埂2—3m开挖,沟宽3—5m,水深1.2—1.5m,坡比1∶2,田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结合宿迁及周边地区养殖实际,总结出几种泥鳅混套立体高效种养模式,以供养殖户参考借鉴。一、泥鳅与河蟹混养1.池塘条件蟹池面积10~30亩。冬季晒塘后,每亩用生石灰150kg,全池泼洒消毒。清塘后20天,进水20~30cm,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复合型水草,种植面积达到池塘养殖面积的50%左右。2.苗种放养与管理2-4月份,每亩投放螺蛳  相似文献   

18.
<正>一、稻田的选择与改造1.稻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水源周边无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水、电、路三通,田块平整,土质以壤土为好,面积以20亩以上的田块为宜。2.稻田改造在规划的养殖面积内,沿外田埂四周挖沟,要求沟宽2~3m,沟深0.8~1m,坡比为1︰2.5左右,虾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10%左右,田块面积在50亩以上,可在田块中间挖十字沟,十字沟可稍浅稍窄,在宽1m左右、深0.5m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稻田与池塘协同养殖小龙虾,能够充分利用浅水育虾苗、深水养大虾的自然条件,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2019年武安镇个体养殖户,6亩稻田共获得虾苗1350kg,10亩池塘三季养殖小龙虾收获成虾5460kg,亩利润1.2万元。现总结如下:1.稻田和池塘条件稻田主要用来繁殖和培育虾苗。面积以3~5亩为宜,围沟宽3m,堤埂高1.2m。在2018年10  相似文献   

20.
<正> 泥鳅的生命力较强,食性广泛。人工饲养可投喂蛆虫、昆虫、豆饼等。凡水源条件和保水性能好的空闲青贮池、沟、渠、塘、稻田等,经生石灰处理和培肥水质后,均可作为人工养殖场地。一亩水面最高可产泥鳅700—1000千克;稻田亩产一般也达150—200千克。 一、鳅池的建造 鳅池的建造应选择阳光充足、引水方便的地方,以两个以上的鳅池相连结为佳(以便鳅苗的繁殖和成鳅养殖)。鳅池面积最好在4平方米以上,深度以70—80厘米为宜,池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