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4.
5.
中国鲟鱼养殖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鲟鱼在我国境内自然分布的有2科3属共8种,在攻克其人工繁殖和苗种驯养技术后,人工养殖区域逐步扩大。2012年,我国鲟鱼产量达到55184吨,鱼籽酱产量约30吨,鲟鱼养殖产业链基本形成,在全球鲟鱼产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归纳其成功经验主要得益于:一是科技推动与示范作用,二是政策引导作用,三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然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鲟鱼种质资源利用不合理、产业规模化技术瓶颈、国内企业恶性竞争、国内市场消费水平低等制约因素逐步显现,作者提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认为目前只有从规范行业运转模式、加强鲟鱼科技创新、实施配额制度、完善相关行政法规等角度人手,才能保障我国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正>生物自净法是以人为方式利用自然界生物本身具有的机能,将污染的水质净化的方法。参与自净的生物群包括微生物、植物及动物;在水域中溶存的有机物,先由异营细菌分解而转化为无机盐类供给自营细菌类、微藻作营养,然后大鲵将其摄取为食物, 相似文献
8.
9.
<正>从2007年起,宁陕县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按照"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求保护"的原则,把大鲵养殖作为全民创业和"一村一品"的重点产业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展大鲵养殖产业过程中,该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的商品化养殖模式,促进大鲵养殖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作为大鲵养殖产业的龙头企业龙泉大鲵养殖有 相似文献
10.
11.
正大鲵喜阴怕光,生长速度较慢,在野生条件下要5-6年方可性成熟;在人工条件下也要至少3年以上达到商品规格。近年来,大鲵的养殖受到广泛的重视,是很有潜力的名特优养殖品种。大鲵由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其经济开发价值巨大。因此,大鲵增养殖技术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水产行业重点竞争焦点,大鲵也将是今后重点开发品种之一。我县旭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03年引进试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养殖经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目前各地大鲵人工繁殖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工养殖也逐步发展起来。大鲵捕捉后在暂养时,即将胃中的食物几乎全部吐出;尔后较长时间绝食或少食。它有凶猛好斗的特性;夜晚进行残酷相抱咬打,尤其大个体经常把小个体咬伤、咬残或咬死,因此收购后密集暂养时,必须将大、中、小个体进行分养。以减少相互残杀带来的伤亡损失。大鲵有尖利锯齿状的上下颌齿,食物入口后咬住不放,咬住人的手指便急速扭转,以致手指被咬断。 人工养殖大鲵和甲鱼有些类似,主要有水温、水质、饲料和人工管理几个方面: 一、水温:水温的控制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大鲵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8℃—24℃之 相似文献
14.
大鲵(娃娃鱼)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2-24℃,最适水温为18-22℃,过高过低的水温都对其生长、繁殖不利,严重的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容易感染病害。特别是在大鲵亲本培育过程中,更应把握水温的限度,实践证明,水温超过25℃大鲵当年人工繁殖失败。因此,在夏季高温到来之际,笔者根据生产实际经验,将夏季养殖大鲵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大鲵人工养殖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围绕机场资源集聚效应,促使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向机场周边区域流动并聚集,发展航空关联程度不同的临空产业是有效提升临空经济区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增速换挡、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重庆市立足基础优势,通过明确产业方向、夯实基础平台、强化要素支撑和加强合作交流等举措,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临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自然界野生大鲵一般生活在海拔3001500m的山泉溪流洞穴中,人工养殖的大鲵一般生活在室内或者室外人工修建的模拟野生环境的仿生态河道、地下隧道式养殖池等。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养殖场所、生长环境、水质的限制,容易引发疾病,人工养殖的大鲵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1.腹胀病(又称腹水病)症状:发病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野生大鲵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很少有病虫害。养殖大鲵生病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态环境差,二是大鲵池有病原体,三是大鲵抗病能力变差。大鲵生病来自于池底中残留蛋白质长久累积,使池中养源全部转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