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采用GLS模型估算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以我国赴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后又返回大陆发行A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此类公司与仅在大陆发行A股的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进行比较,研究境外上市对我国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A股市场上,赴香港境外上市的公司具有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这与香港较为严格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有关。这也说明,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严格的境外市场有助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正> 渠道之五:民营企业直接到海外资本市场融资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要先改制,后辅导,再报审批,一般需要两年左右时间,A股上市不具备实施期权条件,再融资也要通过复杂的审批过程。在包括香港在内的境外证券市场却要求相对简单,而且香港联交所正在规划未来几年香港股市规模将在现在基础上扩大10倍。这将为中国的民  相似文献   

3.
两年来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国企业因涉嫌财务造假和不符合交易规则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中概股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中概股危机不仅对中概股自身造成影响,即改变中国企业重新部署境外上市的节奏及方向,而且也可能令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争取上市资源的格局有所变化,国内资本市场亟需管理创新应对新变化。  相似文献   

4.
H股市场的持续低迷 ,既影响了其融资功能 ,也影响了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的市场形象和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采取适当的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H股市场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CDR、QDII和H股企业增发A股三种短期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 ,增发A股方法政策实施成本最低 ,QDII政策实施成本次之 ,CDR政策实施成本最高。从短期激活H股市场效果看 ,QDII效果最明显 ,其次是CDR ,最后是增发A股。因此 ,就恢复H股市场活力而言 ,QDII最为适合 ,比较了三种恢复H股市场活力的方法 ,分析了对内地居民开放后 (如推出QDII制度 )H股的可能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首都经济》2007,(4):7-7
3月1日,平安保险H股回归A股将完成上市,这预示着,2007年,境外上市企业仍将延续回归A股热潮。  相似文献   

6.
祁迹 《产权导刊》2006,(3):53-53
自去年10月份外管局红筹上市“75号文件”发布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境外上市进程正在不断加速,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将越来越多地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谢赤  宫梦影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67-70
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境外上市企业回归发行A股的公告效应进行研究,样本为1993-2008年21家先在香港市场发行H股,后到内地市场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A股上市日为事件日,在(-40,+40)的事件窗口内.境外股票价格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事件日后境外股票的波动和交易量都比事件日前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各种兼并、重组活动越来越多,参与并购的企业也在不断寻求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并购公司开拓外部融资渠道上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国内企业不仅在国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还通过境外融资渠道取得了大量的资金,采用的融资工具从国际债券、B股、H股、N股到ADR等,通过境外融资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IPO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IPO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文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A股在发行和上市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规范的现象,给企业上市带来极为不利的现象,给企业上市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A股发行和上市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B股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991年12月18日,深圳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发行1600万股面值1元的B股股票,并于1992年2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2年1月21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发行100万股面值1...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支持我国企业进人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近日下达了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说,今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业经重组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并符合境外上市条件的,均可自愿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提出境外上市申请,中国证监会依法按程序审批,成熟一家,批准一家。公司申请境外上市的条件:l、符合我国有关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和规则。2、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3、净资产不少于4…  相似文献   

14.
段丹 《新西部(上)》2007,(6X):28-28,32
随着中国人寿等重量级国有企业相继在境外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和学术界引发了海外上市是否存在“外包”现象的大讨论。该文通过分析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优劣势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何杨 《民营视界》2007,(2):28-29
近年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境外上市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到香港、纽约、伦敦等资本市场,通过境外IPO(首次公开募集)、红筹股、买壳上市、造壳上市等方式实现境外融资。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在香港上市的境外非国有企业有125家,到2006年3月,国内已有27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红筹股方式实现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6.
姜波 《特区经济》2008,(10):121-122
至今为止,已经有许多理论对企业海外上市进行了研究,然而大多数理论的出发点是国外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其分析的样本也主要来自于国外的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截至2007年为止能够搜集到数据的1593家A股上市企业和574家海外上市企业,来研究A股上市和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AH股市场 随着内地企业以AH股形式同步上市及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内地与香港股市关系越趋紧密。继中国工商银行在2006年10月以AH股同步上市以来,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渠道及弹性越见增加。而中国人寿在2007年1月初成功回归A股市场上市,也为已经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市场揭开序幕,使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7月9日,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的功能,是传统银行不能胜任的。它不但具有风险融资功能、风险分散功能,还具有信息披露功能、效率预期与评价功能等。从理论上讲,资本市场特别是高科技与资本市场融合,可以成为解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其功效与作用大小还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众所周知,我国金融体系长期以来被几家国家商业银行主宰,资本市场起步晚,至今规模还不大,作用比较有限。据统计,自1990年设立证券交易所以来,沪、深两所累计上市A股、B股已有一千多家,总市值达3万多亿元,占我国GDP…  相似文献   

19.
海外上市是中国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融资渠道。截至至2005年末,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交易所上市交易,累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然而,许多科技型企业由于海外资本市场高门槛、高融资成本、耗费时间长等的限制,并不能通过 IPO 途径进入资本市场上融资,因此,能有效避开 IPO 的诸多壁垒的境外买壳上市方式,成为科技型企业海外上市的捷径。如高科技企业世纪永联、杨凌博迪森、山东盛大纳米等,无一例外不是境外买壳上市融资的成功案例。正丈对科技型企业如何利用境外买壳上市融资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A股市场39家房地产行业的资本结构回归分析,发现企业负债比率与企业获利能力负相关,与企业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但是企业规模、企业资产担保程度等对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不显著,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