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4-2013年全国30个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体制下金融抑制背后的财政成因,及其对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金融抑制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各地区所肩负的财政压力越大,对金融的抑制程度越高.受制于自身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确有干预地区金融资源的行为;财政压力和金融抑制虽然提高了劳动力及资本的增长率,但却显著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抑制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以地谋发展”的策略在促进各地区制造业大规模集聚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势必会给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带来深刻影响。本文综合利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城市土地交易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产品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配置存在明显的工业偏向性,进而导致工业用地价格被低估,产生工业用地应得收益大于实际价格的反向扭曲问题。这种反向扭曲可通过抑制技术进步、阻碍产业结构高级化、弱化集聚经济效应等机制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而言,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一般贸易企业与混合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但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土地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抑制作用由东到西依次递增。土地市场扭曲不利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对集体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具有显著的扭曲效应。通过干预信贷资源配置、扩大土地出让和压低劳动力工资等方式扭曲要素市场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方式。(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保增长压力较大地区更为明显。(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制度、法律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善,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将会减弱。本文为政府目标管理和要素市场扭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中国2005—2017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具有显著的扭曲效应。通过干预信贷资源配置、扩大土地出让和压低劳动力工资等方式扭曲要素市场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主要方式。(2)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保增长压力较大地区更为明显。(3)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扭曲的影响存在基于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制度、法律制度和产权制度的改善,经济增长目标对要素市场的扭曲效应将会减弱。本文为政府目标管理和要素市场扭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需求双重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美华 《技术经济》2006,25(11):25-28110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处在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为主导或市场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之中。其增长方式仍然带有明显的粗放或外延型增长的基本特征,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冲动产生了“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一定程度发挥,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利益实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了“市场性的重复建设”。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和有效需求不足的双约束型特征较明显,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般均衡的角度阐述了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微观机制。以此为理论基础,使用1998——201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全要素生产率表示经济增长方式,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竞争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影响关系存在着显著的滞后效应;地方政府竞争当期、滞后两期、四期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较大,滞后一期、三期的影响较小,在任期内呈现出W型特征;地方政府竞争对各省区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相同。文章论证了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这与现有的研究结论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的土地征购、出让定价和实物地租转嫁等行为不仅诱导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扩大土地储备规模,增强市场垄断力量,而且提高房地产业的进入壁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因此,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工具变量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从地方政府收入行为视角对均衡性转移支付的激励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均衡性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收入行为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方面,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且不会对地方政府造成直接税收扭曲影响。但在间接效应方面,均衡性转移支付会引致地区间扭曲的税收竞争。其产生的税基效应和税率效应相互抵消,对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的影响不显著,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行为呈现中性影响,并未产生正向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9.
政府投资是地方政府塑造土地开发行为模式的基础,它对企业绩效具有正负两种影响路径,在切除基础设施的传导路径后,政府投资对工业企业绩效具有明显制约作用,尤其对融资需求较大的工业企业制约效应更强.通过分层线性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显著制约企业绩效的提升.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对经营效益好的工业企业负面效应大于经营效益差的企业,对沿海地区、非国有企业或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绩效制约作用大于非同类工业企业.鉴于土地依赖型经济增长的潜在风险不断累积,扭转地方政府土地开发行为模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转型滞后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迟缓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必须尽快推动企业家的转型。1.正确认识企业家的作用,为企业家转型塑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企业家阶层。这一阶层对我国的社会结构、人们的行为方式等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再加上个别人的行为损害了企业家的形象,企业家成为“暴发户”、“国有资产盗窃者”和“腐败的始作俑者”的代名词,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追究企业家“原罪”的风潮。这种社会舆论严重歪曲了企业家的作用,阻碍了…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型经济中的政府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基本内容表现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实质上是一个政府垄断和管制的经济,要向市场经济转变就是要解除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垄断和管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府自我革命的过程,其中政府政策的调整,职能的转变和行为选择,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关键。因此,要深化市场经济关键不是继续推行"体制外"改革而是要改革政府本身,进行政府制度创新,实现制度治国。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最为纠结的一个领域,公众、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长期未能找到一个合理的均衡点,由此导致整个运行机制的混乱无序。本文认为,这其中既有政府职能错位的原因,更有政府对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职能的"财政拐点"尚未到来的客观局限。因此,我国政府要真正履行对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职能,首先要通过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积聚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从而争取这个财政拐点的早日到来。其次在目前的历史阶段上科学认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从而区分房地产市场的两种属性,进而建构房地产行业两种体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政府完善住房保障职能和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下政企的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低碳发展对经济的要求建立了一个关于政府部门激励与不激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与不实施、政府部门惩罚与不惩罚的两方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并求出模型的均衡解.然后根据对均衡解的分析得出企业实现低碳发展模式的必要条件,由此提出政府对企业的节能减排进行激励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我国实现低碳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解体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完善和成熟,我国的企业并购可分为政府主导型并购(1991年之前)、政府与市场共同主导型并购(1992年~2010年)、市场主导型并购(2010年以后)三个阶段。文章对每个阶段的形成机理和动因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我国企业并购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世宏 《经济与管理》2006,20(12):10-14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呈现粗放式特征,并出现逆转现象。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宏观角度看是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从微观角度看是市场机制不完善,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不能形成硬预算约束;从中观角度看是收入分配出现严重不公,社会总体消费需求水平层次低。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构建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经济经纬》2005,(6):147-149
政府运用道德系统规范经济秩序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道德规范,是解决政府经济职能的公共性与其执业人员的私利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正确实施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力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在创造性解决企业自主创新问题过程中,政府职能也应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随着意识形态的不断演进,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为企业、家庭、个人及其他一切有利于保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团体提供服务。政府职能调整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充分反映市场的要求,通过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使本国市场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刘秀光 《财经研究》2007,33(10):107-116
市场是供求双方决定价格并交换商品的机制,是经济主体活动的场所。市场中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垄断,对市场秩序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当垄断导致市场失灵时,是完全依赖竞争消除垄断,还是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相应的政府规制以矫正市场失灵,这是经济学中一个争论不休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文章针对市场过程理论关于垄断和自然垄断终结与演变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从而探讨政府在面临市场失灵时应该如何作为才能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不公平,以及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农村市场化进程中农村的公共管理服务发生了深刻变化。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控制实验方法解决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验证了政府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管理服务影响农户收入的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以乡镇企业、村办企业数量衡量的政府经济管理服务显著影响农户收入,企业数量越多的村庄农户收入也越高;以村基层组织干部素质衡量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也是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因素;与经济管理服务相比,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力较弱。政府应当通过公共服务购买改革等方式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村经济领域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柯 《经济经纬》2006,(4):120-12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依据和出发点是市场失灵。我国各级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还存在运用计划经济手段的倾向。这背离了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妨碍了市场经济作用,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主要应是为农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运用各种政策等引导结构调整、为农产品开拓市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