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秘书》2012,(7):31
小芸辞职,是因为与上司缺乏沟通造成了误会。沟通能力是情商的一个方面。情商是建立职场人际关系的最佳工具,是提高沟通效率的最佳润滑剂。它从识别人的感情开始,以采取合适的行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为终点。它由识别感情、利用感情、理解感情和调整感情这四种能力构成,它们在情商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彼此独立又相互影响。情商比较高的秘书在遇到小芸这样的情况时,首先会想办法了解其中的原因,进而去理解上司。比如,通过闲聊等方式了解到上司是怕堵车才推迟下班,这样就可以直接找上司沟通,向上司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同时诚恳地表示:"今后如果有事需要我加班,哪怕到晚上12点也没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序员小王有一阵子老是受上司的冷落,尽管小王的业绩比较突出,可在业务会上上司很少表扬他,倒是那些业绩平平的同事成了上司心目中的新宠。小王几次想跟上司沟通,询问上司对他的看法,可小王每当想敲上司的办公室门时,又犹豫起来。赶紧缩回手。直到有一天,还没到公司统一发工资的日子,上司却通知他去财务部领工资,他才知道被公司解聘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公司领导听说小王在外偷偷搞兼职,有吃里爬外之嫌。  相似文献   

3.
程序员小王有一阵子老是受上司的冷落,尽管小王的业绩比较突出,可在业务会上上司很少表扬他,倒是那些业绩平平的同事成了上司心目中的新宠。小王几次想跟上司沟通,询问上司对他的看法,可小王每当想敲上司的办公室门时,又犹豫起来。赶紧缩回手。直到有一天,还没到公司统一发工资的日子,上司却通知他去财务部领工资,他才知道被公司解聘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公司领导听说小王在外偷偷搞兼职,有吃里爬外之嫌。  相似文献   

4.
努力打造无障碍团队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沟通没有"胆" 程序员小王有一阵子老是受上司的冷落,尽管小王的业绩比较突出,可在业务会上上司很少表扬他,倒是那些业绩平平的同事成了上司心目中的新宠.小王几次想跟上司沟通,询问上司对他的看法,可小王每当想敲上司的办公室门时,又犹豫起来,赶紧缩回手.直到有一天,还没到公司统一发工资的日子,上司却通知他去财务部领工资,他才知道被公司解聘了.他百思不得其解.原来公司领导听说小王在外偷偷搞兼职,有吃里爬外之嫌.  相似文献   

5.
《中外管理》2009,(10):61-61
哲理的故事 有个下士,因为好赌,上司便把他调走。他来到新的驻地报到,将原上司写的字务交给了新的上司。新上司见纸条写着“此人好赌”几个字,就问他:“你这样好赌,赌什么呀?”  相似文献   

6.
《企业研究》2003,(4):74-75
小B在一家公司任职,前途和薪水看起来都不错。但是最近却做得很不开心,因为小B和他的上司A有一些矛盾,A总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事后证明是A错了。小B知道如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 自己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很苦恼。 主持人:小B的苦恼相信很多人都有经历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作为上司的A妒贤忌能、故意打击压制出色的下属?还是小B好高骛远、心高气傲,想取A而代之?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出现了这种状况,会使企业内部的协作之风大打折扣;对于小B与A这样员工来说,这种状况可能导致二者矛盾激化甚至影响个人前途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7.
你跟上司很难沟通吗?你的上司难以应付吗?其实,沟通是可以训练的。问题职场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上司很难沟通、同事不好相处。有些人甚至因此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显然得不偿失,可是,该如何与"难搞"的上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呢?工具关键对话技巧讲解凯洛格公司资深认证讲师王明伟  相似文献   

8.
理解力强     
谭一平 《秘书》2012,(1):28-29
案例这天下午秘书于娜去上司办公室送材料,上司正在打电话,见到她进来马上捂住话筒对她说:"你赶紧把那个人给我找来!"说完继续打他的电话。那个人是谁?于娜心里纳闷,但见上司那么严厉而且正忙着,也不敢多问。她思忖了一下,觉得上司要找的可能是研发部的李经理,因为她进上司办公室的时候李经理正好出来。于是她马上打电话给李经理,说上司有急事找他。当李经理急急忙忙来到上司办公室时,上司冷冰冰地问他:"你有  相似文献   

9.
《秘书》2008,(11)
秘书要协助上司做好工作,应该懂得理解上司,明白上司的工作目标,尊重上司的工作习惯。在与上司沟通时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方法,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受意方法秘书接受和领会上司的指示、意图也称受意。受意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受意,即领会上司在会议讲话、文件批示、工作部署或谈话中,直接就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所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赢在沟通     
英特尔公司中国大区总经理杨旭刚来公司不久,因为急于弄懂业务上的很多问题,总是喜欢在工作时间,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向身边的同事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这样做难免会耽误大家手头上的工作,常常让他感觉很过意不去。有的时候问得多了,大家不仅对他爱理不理,还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十万个为什么﹄,多多少少带着点讽刺意味的,让杨旭很是为难这。这时候,杨旭意识到了是沟通方式上出了问题。他开始仔细观察老同事们如何交流,虚心学习各种  相似文献   

11.
1.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越晚。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在日本,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  相似文献   

12.
生活之友     
怎样做个受同事欢迎的人1.有意见最好直接向上司说因每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处理的方式难免有差异,所以,在工作过程中,对上司作出的决定难免有一些看法。在这种情况下,你切不可到处去说。否则经过几个人的传话,上司难免会对你产生不好的看法。因为上司听到的,并不是你说的原话,而是经过别人添油加醋后让他生气和难堪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再努力工作,也很难得到上司的赏识。其实,与其让别人代为转述你的意见,不如你自己在恰当的时候直接找上司陈述,当然,最好要根据上司的性格和脾气用其能接受的语言表述。作为上司,他会感受到你的尊重和…  相似文献   

13.
1.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越晚。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在日本,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下级的工作只是上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优先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保证上司工作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中外管理》2010,(5):130-131
1.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从容不迫地说出本句型,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并且能诱导上司与你并肩作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09,(6):139-139
作为一家中型企业的CFO,陈先生最近有些郁闷,因为他对公司管理提出的建议屡屡被公司总经理否决,却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陈先生对公司总经理提出的公司发展设想也持保留意见.认为总经理的想法太过激进.有些不切实际,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在说“鸟语“。  相似文献   

16.
谭一平 《秘书》2011,(5):27-28
案例小郭是北京捷成软件开发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秘书。前些天来了新上司,是刚从美国某知名大学毕业回国的"海归"博士。新上司上班第二天就让小郭在一个星期内向他提交一份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分析报告。这类报告小郭过去写得很多,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所以,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报告写好交给上司。上司一看报告眉头就皱紧了:"报告里用了这么多‘也许’、‘大概’,这么含糊,我怎么根据它们作决策?"小郭说下次"注意",心里却嘀咕:  相似文献   

17.
谭一平 《秘书》2016,(4):33-34
意外情况◆上司突然离开公司客人按照约好的时间来访,可是上司因为有别的急事要办,突然出去了。这种情况下助理应向客人说明情况,请求谅解,并征求其意见:"请再等一会儿好吗?"或者根据具体情况把客人介绍给有关部门:"让市场部的×经理跟您谈谈,您看如何?"不管客人是愿意等上司回来再  相似文献   

18.
就短期而言,给一个糟糕的上司卖命,哪怕是在一家很好的公司里,也都会是个噩梦;但从长期来看,当糟糕的上司一去不回的那一天到来时,至少你还会有继续前行的机会. 在一家好公司里给一个糟糕的上司打工好,还是在一家糟糕的公司里给一个好上司打工好,这是个问题. 在我们的全球之旅中,曾多次碰到过这个问题.而令我们感到惊讶的是,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一致.这真的很让人讶异,因为在我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个不用费脑筋去想的问题.如果必须在这两种选择之间作出抉择的话,那么绝对是要选择为好公司打工.  相似文献   

19.
谭一平 《秘书》2012,(6):25-26
秘书小刘收到财务部送来的季度财务报告,发现这个季度公司亏损了500万。拿着这份报告,小刘来到上司(公司总经理)的办公室,上司正在打电话。小刘在一旁听出,上司正在向董事长解释上个月销售额下降的原  相似文献   

20.
谭一平 《秘书》2014,(11):23
与正式发言时的条理清晰不同,平时上司在给助理作指示时往往语句零碎,有时话讲半句,需要助理去推测和拼凑他们的真正意思,这给助理的理解和执行增加了难度。案例刘琦是公司张副总的助理。这天下午刘琦听完张副总交代的工作,正要回自己的座位,张副总又说:“还有,你让老黄马上过来一下。”张副总是南方人,说话时“王”“黄”不分,刘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