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章丹 《财经论丛》2015,(4):89-96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在现实和理论中均存在不同表现的现状,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收集2009-2012年上市公司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上市公司中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与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委托矛盾相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因此,提高当年的股权集中度不仅会降低当年的研发投资,而且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当年研发投资降低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影响会持续到第二年,但是影响程度会低于第一年。(2)随着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即托宾Q越大),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资的负向影响程度会降低;随着公司现金流的增加,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资的负向影响程度会增加;不同行业中股权集中度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2010年至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研究股东网络、两类代理成本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股东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两类代理成本在股东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有部分中介效应。同时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低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原因在于第一类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网络降低了股东与高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类代理成本,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而在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中股东网络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中小股东的谈判能力,进而降低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程度,也就降低了第二类代理成本,进而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第一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可能小于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这一研究深化了股东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认知,细分了两类代理成本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双重委托代理模型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多重股权结构的存在使得上市公司中不同类型的股东之间的利益、目标有很大差异甚至冲突,传统的单一委托代理模型对上市公司并不是很适用,所以采用双重委托代理模型更有利于设计最优的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降低代理成本,有效控制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恶意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程度,缓和委托人之间的目标冲突,尽力实现全体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一、大股东侵害行为的背景综述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很少研究股东内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西方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背景主要是美英等国的多数上市公司。美、英等国多数上市公司显著的特征是股权分散。股权分散时,由于任何一位股东都没有掌握足够的控制公司的投票权,所以,股东之间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利益冲突。在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时,这类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实际上往往为经理层所操纵,公司的主要矛盾也就自然表现为全体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矛盾。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股权高度集中或相对集中已成为各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普遍特…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部因素成长理论与双重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以2007-2011年中国民营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探讨高管股权激励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够有效抑制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第一类代理成本,但对于由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冲突而形成的第二类代理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第一类代理成本在高管股权激励与民营中小企业成长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即股权激励以抑制第一类代理成本为影响路径对民营中小企业成长产生促进效应,但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并未显现。  相似文献   

6.
薛挺 《商》2014,(21):164-164
代理理论是研究股利政策的一大重要理论。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学者对代理理论和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得出:现代企业代理成本理论主要研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而不是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问题;而我国存在双重代理成本。发放现金股利有助于降低代理成本。并且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就股权结构和所有者保护方面提出对降低代理成本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及相应的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股权的集中导致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大、小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享有共同利益,这促使大股东合理地使用手中的控制权扩大公司的价值,产生对公司的"支撑"行为;另一方面,控制权的集中使大股东通过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而获得私利,产生对公司的"掏空"行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大股东掏空现象愈演愈烈的实际,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机、方式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影响公司价值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健全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营者持股、国家股股东(国有资本注资持股)和流通股股东(中小股东持股)具有不同的股权激励效果。其中经营者持股具有最强的激励功能,有利于改善公司绩效和提升公司价值;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有资本容易出现投资者主体缺乏保护机制的问题,进而扩大委托代理关系的距离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引发企业效率低下;在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环境下,股权流动性分裂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股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可能导致经营者持股和国家股的激励减弱。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次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实证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日益加重,如何维护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近代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研究中表现为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的探究,在我国股权改革接近尾声之际,研究股权结构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公司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的概率与大股东持股之间的经验关系,检验了大股东持股的治理功能.我们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大事务所选择呈倒U型曲线关系,股权制衡与是否选择大事务所进行审计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代理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聘请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以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股份全流通和股权分散化,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强化,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发生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从分析管理者效用函数出发寻求其最优努力的内解,通过股东建立的股权激励机制来约束最优努力解,寻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分析结果显示,企业价值最大化由管理层努力产出弹性和努力成本弹性决定,并受企业的资源配置、赢利能力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区分不同身份的国有控股股东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身份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显著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姚益龙 《财贸研究》2011,22(1):110-118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刘建勇 《财贸研究》2012,23(2):134-142
以股权分置改革后已完成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统计大股东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关联交易的变化以及资产注入前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来检验大股东资产注入的产业链整合效应,研究发现: 大股东注入的资产大多与上市公司产业相关,相比资产注入前一年,资产注入后一年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量以及非公允关联交易量均显著下降,并且上市公司各项经营业绩指标也均比资产注入前一年有所上升,表明大股东资产注入降低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改善了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具有积极的产业链整合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两个方面。由于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股权分配的不均衡和董事会职权缺位的现象,使得上市公司的各个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长期处于不均衡的状态,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进行改革。应关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内容本质,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以2002—2004年963个民营金字塔控制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以及法律对投资者保护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相当严重;所有权比例的增加提高了公司价值,而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则降低了公司价值。法律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是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公司为样本,以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作为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变量,对交叉上市、公司治理机构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交叉上市能够减少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与控股股东较高的持股比例正相关,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国有性质的公司与控股股东占用资金正相关,不利于投资者保护。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军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军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其综合经济绩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综合经济绩效与军工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等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军工企业国有股减持,增加流通股比例并不必然提高经济绩效.理想的状态是股权结构相对集中.即存在几个相对控股的股东对提高公司经济绩效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和功能上看,中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都处在不正常状态.这种不正常状态最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股权的流动性分裂.从现实看,股权流动性分裂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八大危害,从而严重损害了中国资本市场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匹配机制,客观上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为此,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坚实、平等的制度基础,要使中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蓬勃发展的未来,惟一的出路是必须进行股权的流动性变革,以形成一个利益机制一致的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